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铜公牛 史铁生 人们都知道这个卖风车儿的老头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铜公牛

史铁生

人们都知道这个卖风车儿的老头儿,知道他的腿是假的,术头做的。人们都知道他的歌谣。“跑呀跑,转呀转。小风车儿,变呀变”是他胡诌出来的。他很会招引孩子,孩子们也喜欢他的小风车。

“老爷爷,变成了什么呀?”“噢嗬,老爷爷可是什么也变不成啦。”他摸摸每一个孩子的头。“小风车儿变成了什么呀?”“你们看那里头有什么呀?”一团团红红绿绿的雾。“是一只小兔子吗?”“不,是个新郎官儿!”老头儿捏捏小姑娘的脸蛋儿。“是云彩!”“云彩里有你的新娘子!”老头笑了。拍拍男孩子的肩膀……这是他最高兴的时候,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可这时候,他又要想起故乡。想起心中的那片乐土,想起一些令人心碎的往事。他希望这些孩子可别有哪一个将来要得“脉管炎”,这些欢笑着的小脸儿可别有一天要变得悲伤。孩子们散去了,举着小风车儿飞跑,一团团云,一团团……他默默地为孩子们祈祷。他独自回家去。他没有孩子。他的腿,一条是在二十岁的时候锯掉的,另一条是在三十多岁,都是因为“脉管炎”。

雨悄声地飘洒着,“沙沙沙”地落在田野上、土路上和老头儿的雨伞上。他的背驼得很厉害,蓝布褂子的背部让太阳晒得发了白。他的头发也全是白的。竹竿上那只红色的小风车儿显得很鲜艳。老头儿一直看着那只青铜的公牛。吸引他的还有那对犄角,像一张弓,尖利的两端向前弯去,向前直冲。“真横!”老头儿握住牛的犄角:“老虎又怎么着?老虎也未必经得住它这一下子。”老头儿还记得他那两条小腿,稍一用劲,那两条粗壮的小腿就全是见棱见角的疙瘩肉。他记得,在老家时他扛起过二百斤重的麻袋,后来他又记得好像是三百斤,或者是差一点不到四百斤。他又摸摸牛的四条健壮的腿。“真壮!”他赞叹地摇摇头,“妈的,这家伙!”

老头儿总爱自己跟自己叨咕点什么。他喝着酒,又去吹吹那些小风车儿,想着一些往事。许多年前,他到这远离故乡的地方来治病,锯掉了一条腿,他就再也没有回故乡去……

“……当那爱人的金色指环,失去闪烁的光芒,当那珍贵的友情枯萎……”

他让自己不去想这些事,又欣赏起他的铜牛来,还有这牛尾巴,甩得多有劲!他用手指尖捏捏牛尾巴,仿佛能感觉出它的弹性,他想买这只牛已经很久了。有一天,他在城里卖小风车儿的时候,忽然发现了这只青铜的公牛。它站在橱窗里,梗着脖子,四只蹄子紧紧地抠在地上,身体的重心全移到了高高隆起的厚实的肩峰上,低着头,两只犄角像两把挥舞着的尖刀。老头儿愣住了,被牛的骄蛮的姿态吸引住了。牛身上每一块绷紧的肌内都流露出勃勃的生气和力量,每一条涨鼓的血管都充满了固执和自信,每一根鲜明的骨头都显示着野性的凶猛……商店的台阶很高,老头儿开始往上爬。他望着那只牛,沉静了多年的血液又在身体里动荡、奔突。老头儿忽然明白,他常常在梦中看见而醒来又变得模糊的那个形象,正是这样一只牛……

就是这样一只牛!尖利的犄角、高耸的肩峰、粗壮的腿,一身漂亮的肌肉,向前冲的骄蛮姿态。“多少钱?”老头儿问。售货员告诉他,他吓了一跳。老头儿买不起,但老头儿决心要买;多卖点小风车儿就行了,少喝点酒就行了。这以后,他天天夜里梦见那只青铜的公牛,梦见它在荒野上横冲直撞,冲散了狼群,撞倒了老虎,踏烂了毒蛇和鳄鱼,牛的青铜的盔甲闪着威严的光,洪亮的叫声像是吹响的铜号……老头儿像个初恋的情人似的,天天到那家商店去,爬上高高的台阶,去看那只牛。人多的时候,他就站在人群后面,从缝隙里看;人少的时候,他就让售货员把牛端下来。每看一回,他感动一回,每一回都有新发现。他觉得牛身上那些凹凸不平的伤疤也是漂亮的。

“可它还是这么使劲儿地顶,”他说。售货员纳闷儿地看看他。“多少钱?”他又问。售货员又告诉他一遍。老头儿计算着自己平日攒下的钱,想象着把牛摆在自己的床头,夜晚就不会孤独……

夜和雨不知把人们都藏到哪儿去了,这世界上似乎只有老头儿蹒跚、沉重的脚步声。他的胳膊又在隐隐地疼,最近他的胳膊时常这样疼。“可别又是那种病,妈的!”老头儿骂着。雨似乎更大了,他把牛盖在自己的衣襟下,贴在胸口上。他终于把它买回来了,觉得心里踏实、安稳,觉得心里有劲儿、高兴。要不要给它报个户口呢?老头儿想,笑了。

                       (节选自史铁生《夏天的玫瑰》,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歌谣充满着童真童趣,卖风车儿的老头儿没有孩子,但他喜爱和孩子们在一起,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B.文中的雨越下越大,不仅反映了时间的变化,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悲凉气氛,暗示老人悲惨的命运。

C.文中引用“当那爱人的金色指环,失去闪烁的光芒,当那珍贵的友情枯萎……”,暗示了老人曾经所遭遇的不幸。

D.造型生动且极富生命力的青铜公牛唤起了老人的共鸣,老人最终买下了魂牵梦绕的它,因为它能带给自己一些心灵的慰藉。

2.人物是小说的灵魂,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卖风车儿的老头儿这一形象的?

3.文中多处描写青铜公牛的形象,描写角度有何不同?反复描写有什么作用?

 

1.B 2.①语言描写。通过老人与孩子们的对话,表现老人的慈爱和善良,通过老人的自言自,表现老人的孤独寂寞;②心理描写。以老人的回忆,揭示他所经历的不幸,通过老人看青铜公牛的联想,揭示老人对健康强悍的生命力的渴望;③外貌描写。通过描写老人的衣着,“背驼得很厉害,蓝布褂子的背部让太阳晒得发了白。他的头发也全是白的”,表现老人生活的清贫和生命的衰老;④动作描写。“拍拍男孩子的肩膀”“捏捏小姑娘的脸蛋儿”,可以看出对孩子的喜爱,表现老人的慈爱善良,“老头儿开始往上爬”“他把牛盖在自己的衣襟下,贴在胸口上”,表现出他对青铜公牛的喜爱,可以看出青铜公牛在他精神世界里的重要。 3.文中有四处描写。①第一处重点描写青铜公牛的犄角;②第二处重点描写青铜公牛的尾巴;③第三处重点描写青铜公牛身上的伤疤;④第四处重点描写青铜公牛的整体动作姿态。这样反复描写的作用:①情节上,对青铜公牛的描写贯穿在小说叙事之中,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②突出了青铜公牛的健壮、勇猛、自信、充满生机和力量的特征;③青铜公牛也是固执、自信不气馁、不消沉的老头形象的象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主题上,通过对青铜公牛的反复描写,凸显了人可以残废,但精神不可颓废的主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悲凉气氛,暗示老人悲惨的命运”错误,原文“夜和雨不知把人们都藏到哪儿去了,这世界上似乎只有老头儿蹒跚、沉重的脚步声。他的胳膊又在隐隐地疼,最近他的胳膊时常这样疼。‘可别又是那种病,妈的!’老头儿骂着。雨似乎更大了,他把牛盖在自己的衣襟下,贴在胸口上。他终于把它买回来了,觉得心里踏实、安稳,觉得心里有劲儿、高兴。要不要给它报个户口呢?老头儿想,笑了”,表现了老人有不幸的遭遇,但他对健康强悍的生命力的渴望,青铜公牛是固执、自信不气馁、不消沉的老头形象的象征,他会更加顽强地生活下去,会战胜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不是渲染了悲凉气氛,更不是暗示老人悲惨的命运。 故选B。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的能力。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对人物的直接描写(正面描写),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二是对人物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借助物象衬托和借助环境烘托;二是描写人物的语言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语言描写:“老爷爷,变成了什么呀”“噢嗬,老爷爷可是什么也变不成啦”“小风车儿变成了什么呀”“你们看那里头有什么呀”“是一只小兔子吗”“不,是个新郎官儿”“是云彩”“云彩里有你的新娘子”,这是老人与孩子的对话,表现老人的慈爱和善良;“老虎又怎么着?老虎也未必经得住它这一下子”“妈的,这家伙”,老人有很多自言自语的话,表现老人是孤独寂寞的,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的背驼得很厉害,蓝布褂子的背部让太阳晒得发了白。他的头发也全是白的”,这是外貌描写,表现老人生活很贫困,老人已经很老了;“商店的台阶很高,老头儿开始往上爬。他望着那只牛,沉静了多年的血液又在身体里动荡、奔突”“他把牛盖在自己的衣襟下,贴在胸口上”“人多的时候,他就站在人群后面,从缝隙里看;人少的时候,他就让售货员把牛端下来”,这是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对青铜公牛的喜爱;“他喝着酒,又去吹吹那些小风车儿,想着一些往事。许多年前,他到这远离故乡的地方来治病,锯掉了一条腿,他就再也没有回故乡去……”“牛身上每一块绷紧的肌内都流露出勃勃的生气和力量,每一条涨鼓的血管都充满了固执和自信,每一根鲜明的骨头都显示着野性的凶猛……”“他终于把它买回来了,觉得心里踏实、安稳,觉得心里有劲儿、高兴。要不要给它报个户口呢?老头儿想,笑了”,这是心理描写,写出了老人不幸的遭遇,但老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青铜公牛一样健壮、勇猛、自信、充满生机和力量。 3.本题考查对物象描写的角度和反复描写物象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文章内容的大意,找出对物象的不同的描写的句子;物象的作用从以下四方面考虑: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原文对青铜公牛的描写有四处。第一处,“老头儿一直看着那只青铜的公牛。吸引他的还有那对犄角,像一张弓,尖利的两端向前弯去,向前直冲”,重点描写青铜公牛的犄角;第二处,“他让自己不去想这些事,又欣赏起他的铜牛来,还有这牛尾巴,甩得多有劲!他用手指尖捏捏牛尾巴,仿佛能感觉出它的弹性,他想买这只牛已经很久了”,重点描写青铜公牛的尾巴;第三处,“每看一回,他感动一回,每一回都有新发现。他觉得牛身上那些凹凸不平的伤疤也是漂亮的”,重点描写青铜公牛身上的伤疤;第四处,“它站在橱窗里,梗着脖子,四只蹄子紧紧地抠在地上,身体的重心全移到了高高隆起的厚实的肩峰上,低着头,两只犄角像两把挥舞着的尖刀。老头儿愣住了,被牛的骄蛮的姿态吸引住了。牛身上每一块绷紧的肌内都流露出勃勃的生气和力量,每一条涨鼓的血管都充满了固执和自信,每一根鲜明的骨头都显示着野性的凶猛……”,重点描写青铜公牛的整体动作姿态;反复描写青铜公牛的作用:从情节上看,青铜公牛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老头儿的故事就是围绕青铜公牛展开的,老头儿看到青铜公牛到最后买了青铜公牛,推动故事情节一步步发展;从人物塑造方面看,“牛身上每一块绷紧的肌内都流露出勃勃的生气和力量,每一条涨鼓的血管都充满了固执和自信,每一根鲜明的骨头都显示着野性的凶猛……”,突出青铜公牛的健壮、勇猛、自信、充满了生机和力量,老头儿也像青铜公牛一样勇敢、坚韧、顽强的生活着;从主题方面看,原文“吸引他的还有那对犄角,像一张弓,尖利的两端向前弯去,向前直冲”“还有这牛尾巴,甩得多有劲”“牛身上每一块绷紧的肌内都流露出勃勃的生气和力量,每一条涨鼓的血管都充满了固执和自信,每一根鲜明的骨头都显示着野性的凶猛”,写出了老头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之情,尽管遭遇了不幸,但他依然固执、自信的活着,升华了全文身残志坚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5月26日,张火丁版《霸王别姬》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表示:“张火丁用心、用情、用功改编《霸王别姬》,我们的学生需要追随这样的艺术家。”巴图院长说,“作为在艺术和教育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张火丁,正在有座、有底、有活、有样的托举后辈、研究艺术、探索流派发展,这就是有责任的艺术家在传统文化‘双创’的路上承担的责任。”

“京剧是讲理的艺术,一招一式一调都是讲道理的。”在看过张火丁改编的《霸王别姬》后,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看到了张火丁对这出戏的敬畏,并且研究得很深。“她没有刻意的表现程派、表现行当、表现张火丁,而是遵循这出戏的要求和标准,全身心地去刻画人物,这是非常可贵的!”叶少兰还谈到,张火丁在刻苦练功、练唱、练舞剑、练身段的同时,又深刻地分析、理解和研究,吃透了《霸王别姬》这个戏。所以她集一切技术、理解的创作都是为剧情服务。

95岁的北京人艺老艺术家郑榕,演出结束后坐着轮椅登台献花,对张火丁表示感谢,感谢她和高牧坤演绎了一出这么精彩的作品,“我一边看一边掉眼泪,京剧艺术不会死!”说着他又掉起了眼泪。

92岁高龄的话剧表演艺术家蓝天野也认为,看张火丁的《霸王别姬》是一种享受,“现在的京剧拼命亮嗓子。而张火丁从头到尾都是按人物脉络在唱,强弱收放节奏掌握得特别好”。

散场后十多分钟,换掉湿透了的戏服,坐在化妆间的张火丁还在微微地喘息。“要是在十年前,我会表现得更好,如今体力跟不上了,(舞完剑)现在感觉还有点儿累。”她略带遗憾地说。

(《张火丁版京剧<霸王别姬>刷爆了朋友圈》,2019528日“央广网”)

材料二:

“张火丁演绎的《霸王别姬》展示了一条继承发展京剧文化的道路,在保留经典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新的解读。”在中国戏曲学院26日举办的演出艺术座谈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

仲呈祥也表示,张火丁是在梅派经典基础之上,融入程派风韵。“张火丁胜在了她的程派功底,更胜在她继承了经典的思想精神。她做到了各美其美,并且以敬畏的心态美梅派之美,实现了美美与共。”“张火丁的《霸王别姬》是建立在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基础上的。她的成功或许可以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流派表现打开一个新天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宋官说。

(《张火丁京剧<霸王别姬>:美梅派之美,实现美美与共》,“新浪娱乐”2019528日)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戏曲面临的已被认为是“全面的、深层次的、整体的行业危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办戏曲剧团数量的锐减。1965年,全国有国办戏曲剧团2318个。1980年尚存2224个,2002年只存有1472个。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剧团年演出场次不足100场或不能演出整台大戏。民营剧团的生存状况更是举步维艰,总体演出条件和演出质量都无法令人满意。二是戏曲演出场次快速下降,观众人次锐减。20年来,全国人均观看舞台艺术的场次,从人均年1.2场锐减为0.4场,下降幅度达三分之二。三是剧目生产能力急剧下降。新编创作的作品是由不足20%的院团创作的。四是人才断层严重,戏曲剧种消失。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尚有367个戏曲剧种,其中包括50多个新产生的剧种,而目前,全国尚在演出的剧种仅存二百多个,有的上演率还极低。五是戏曲评论和宣传的声音微弱。以大众传媒为依托,拥有话语权的媒体精英们,彻底抛弃了民族戏曲这个弱势群体,戏曲几乎被完全地边缘化,民族戏曲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实质上,在电台、电视台戏曲频道等传媒的黄金时段被低级庸俗的选秀类节目和商业广告垄断的背后,是国家理性被商业利益全盘吞噬的恶果,是民族文化的肌体被个人及小团体的经济利益全盘侵蚀的严峻现状。

(摘编自彭奇志《中国戏曲现状概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的张火丁版《霸王别姬》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高度评价了张火丁在艺术和教育领域的影响和贡献。

B.叶少兰指出,这场演出张火丁没有表现程派、表现行当、表现自我,而是遵循戏的要求和标准,全身心地去刻画人物,为剧情服务。

C.老艺术家郑榕和蓝天野分别从不同角度评价了张火丁的精彩表演,郑榕肯定张火丁的艺术贡献,蓝天野则肯定了张火丁的唱腔处理。

D.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也肯定了张火丁的探索,认为其是在梅派经典基础之上,融入程派风韵,各美其美,实现了美美与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火丁版京剧《霸王别姬》刷爆了朋友圈,说明京剧这种传统艺术依旧有生命力,精彩的演出依旧可以赢得当代观众的欢迎。

B.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宋官认为,只要坚持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张火丁或许可以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流派表现打开新天地。

C.20世纪90年代以来,戏曲艺术出现了严重的行业危机,无论是剧团数量,戏曲剧种,出演场次,还是观众人数,都出现了明显的减少趋势。

D.以大众传媒为依托,由于拥有话语权的媒体精英们,彻底抛弃了民族戏曲,戏曲几乎被完全地边缘化,以致民族戏曲陷入了衰落的境地。

3.如何促进中华传统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识。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国文字,是俗体流行所推动的结果。然而,隶变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我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

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楚文的消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书同文”所统一的主要是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是难以同一的,因此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

从现有文献、文物来看,楚简的书体、字体和笔法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具备了毛笔书写、多面出锋、用墨自然、笔性灵动、点画多样、提按顿挫、平直折转等书法艺术元素。这些包含篆、草、隶、楷、行点画的楚简文字,极富人文笔性,其点画的多样性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书法艺术母体。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亦造就了不同书风,各个篇目,自成系统。仅以部分郭店楚墓竹简为例,《唐虞之道》温润静穆、淳朴内敛;《尊德义》苍茫奔放、起伏跌宕;《老子·甲》整齐严谨、雅致精微。关于楚帛文字,郭沫若先生认为:“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隶书。”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也认为:“如果秦没有统一全中国,六国文字的俗体迟早也是会演变成类似隶书的新字体的。”可以推断,至少在楚国简帛文字中可能存在与隶变相似的形变现象,楚文字书法艺术的“今文”趋势,不仅彰显了其笔理墨妙,更蕴含着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

对于隶变的探讨,离不开关于书法正体和俗体问题的研究。《说文解字·序》有“著于竹帛谓之书”。王国维指出:“掌文书者亦皆谓之史,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这些“掌文书者”均为诸侯国史官,而不像汉代简牍更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他们抄写大量经典所使用的应为官方通行文字。在古文向今文转化的探索和自然演化中,各诸侯国史官“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文字中凝结着各自的人文特质,使得多种新形体出现。这些形体均可视作汉字形体正常演化的产物。所以,我认为“隶变”是在大量古书经典的创作、研究、传抄中发生的,所谓俗体的推动仅是促成汉字形体演变的动因之一。

追寻隶变之踪,可以一窥中国书法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体味汉字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更加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选自孟鸿声《追寻隶书演变之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隶变是指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笔性丰富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渐趋平直的隶书。

B.作者认为,“书同文”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其消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C.作者以郭店楚墓竹简为例,说明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造就了不同书风,并且白成系统。

D.汉字隶变的主要原因是各诸侯国史官们的探索与自然演化,次要原因是汉字俗体的推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一反学界关于汉字隶变源起的一般观点,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隶变的踪迹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

B.从论证方式看,第二段破立结合,先破后立,阐明在“书同文”的背景下,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的可能性。

C.第三、四段从现有文物、文献的考证研究和书法正俗两体在隶变中的作用两个角度,阐述了汉字在隶变中彰显的人文精神。

D.结论部分说明追寻汉字隶变之踪对于了解书法艺术发展历程,体味汉字蕴含的人文精神、理解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简帛文字中亦包含了丰富多样的书法艺术元素,彰显了其笔理墨妙,也蕴含着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

B.依据战国楚简书体、字体、笔法形态的多样性特征、书法艺术元素和人文笔性等,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

C.汉代简牍大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之手,使用相对统一的俗体汉字来书写,因为缺少创作、研究而失去人文特质。

D.中国书法有一个逐步走向自觉的过程,如隶变,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而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位于美国的环保机构“全球足迹网络”日前发布报告称,7月29日是今年的“地球超载日”,即人类已于当日耗尽了2019年一整年的自然资源“预算”,比20年前提早了2个多月并创下新纪录该机构追踪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消耗(即“支出”)和地球的生物承载力(即“供给”)。超载日指从这一天起,人类当年对自然资源的已有“支出”超过地球在本年度生物承载力总“供给”。数据显示,今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是地球再生速度的1.75倍,即今年预计人类将消耗1. 75个地球的再生自然资源,其中美国的资源消耗速度最快。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连贯、语体风格一致。

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明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