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苏氏文集》序(节选)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①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
“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②,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③,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④,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注] 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②北宋庆历五年,进奏院举行祭神活动,苏舜钦等人把祭神活动剩余的废纸变卖,所得金钱用于吃喝应酬。这种卖废纸凑酒钱是当时一种不成文的官场陋习。被范仲淹的政治对手王拱宸上奏,苏子美被免职。当时官场保守派蓄意打击革新派的政治人物,如范仲淹、富弼、杜衍等人。苏子美为杜衍的女婿,又是范仲淹所推举的,所以亦被卷入这场政治风波之中。③指当时流行的骈四俪六,浮艳空泛的西昆体文章。④柔和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 治:国家安定
B.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 务:致力
C.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讽:讽刺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遂以其集归之 举天下之豪杰
B.子美之齿少于予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C.子美,杜氏婿也 何其衰也
D.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然力足以至焉
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推行古文十分困难的一项是( )
①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②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③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④何其难之若是欤 ⑤时人颇共非笑之 ⑥而子美独不幸死矣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作者整理亡友苏子美遗稿、编录成集后所写的一则书序。先叙述了成书缘由、经过,而后评价诗文的艺术价值和人物的精神品质,再表露自己的情感态度。语言平易,文笔精练,手法多样。
B.作者在第三段从文章与政治盛衰的关系,详尽地回顾了近几百年来古文发展的曲折而又艰难的过程及当时古文运动的情况,通过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突出说明了苏子美在古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C.苏子美生活的时代,形式主义文风充斥文坛,士人们竞相以时文夸耀崇尚,唯有子美兄弟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地倡导创作古文。作者通过对比,肯定了苏子美为宋代古文的繁荣发展所作出的卓越成就。
D.本文虽是书序,但情感丰富,淋漓满纸,低回深挚,具有强烈的感人效果。既有对友人坚守心志、独立不移、不追逐时俗精神的赞美,又有对他不幸遭遇、坎坷命运的由衷惋惜、不平和愤懑,令人欷歔不已。
诵读全文后,在空缺处填出相应词语。
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作者认为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庄宗把父亲的三支箭“藏之于庙”,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