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B.在地摊上买药要特别小心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C.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D.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走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古诗词默写。
(1)白居易《琵琶行》中,开篇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夜袭敌人,即将展开一场苦战的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害怕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春天的声色,这对引出关于老哑巴的伤感回忆起了铺垫作用。
B. 老哑巴娶不上媳妇,因而靠种花来作为生活的寄托,过路人对花的评价中流露出对老哑巴的冷漠和歧视。
C. 文章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社会地位低下的老哑巴形象。
D. 第七段中,达子香花静静绽放,既呼应前文,又和老哑巴在众人歧视中消失的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
2.请简要概括哑巴的人物形象特点。
3.结合全文,说明结尾句 “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三大无桩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小蓝单车已停止运营,成为这一快速发展行业第一个倒下的主要共享单车创业公司。许多分析师警告称,共享单车行业很快将迎来“清算”。在小蓝单车倒闭之前,已有多家中国小型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在过去6个月内倒闭,包括悟空单车、3vbike和町町单车。许多分析师预计,共享单车行业将迎来血腥的整合期,只有一家或两家公司能够存活下来。目前共享单车行业的两大巨头摩拜单车、ofo被普遍视为行业的最终赢家,他们分别获得了腾讯控股、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已各自完成逾10亿美元融资。
小蓝单车管理疏松的问题早已清晰显现。但是,在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即便是管理出众的公司也面临困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共享单车泡沫化的问题已经很明显:大量资本的涌入使得太多创业公司获得了资本支持,但争夺的市场却很有限,利润也十分微薄。洗牌在所难免。
(摘编自《财富:小蓝单车倒闭,中国共享单车泡沫开始破裂》,2017年11月20日凤凰科技网)
材料二
早在今年8月交通部等十部门就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需要对共享单车用户的押金、预付金建立专用账户。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所有的共享单车企业都没有提过“专用账户”这四个字,而是用其他相似的词语代替。共享单车企业和各商业银行为什么不建立新规中要求的“专用账户”呢?记者查询了我国商业银行账户管理的相关规定发现:专用账户,也就是专用存款账户,除了社保基金、住房基金等常用的15项资金外,要想设立,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的文件。即使现在共享单车企业想要注册专用存款账户也注册不了。共享单车只能注册一个一般存款账户,再和商业银行签署一定的存管办法。
(摘编自《共享单车企业倒闭,每人赔一辆车?》,2017年12月17目央视财经)
材料三
“共享”单车企业在竟争,用户个人素质也在引发争议:损坏率居高不下、私自占有现象屡禁不止,近日有人还在成都琉璃立交桥附近发现了约100辆被焚烧损坏的共享单车……这不禁让人怀疑“共享”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这方“共享单车”尚自顾不暇,那方“共享手机”也已上台唱戏。共享手机平台“享换机”宣布完成1.1亿人民币天使轮和A轮融资。而在这之前,京东、支付宝、国美等公司已经介入“共享手机”领域,让“信用租赁”成为了一种新的“共享模式”。但是“共享手机”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涉及信息安全及隐私问题,该如何安全“共享”仍无定论。
(摘编自《一批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共享”模式还能走多远?》,2017年12月4日红网)
材料四
2016-2019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及预测
(摘编自智研咨询《2017-2022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享单车行业的两大巨头,获得了两大集团的投资,共完成了10亿多美元的融资。
B. 共享单车泡沫化是因为大量的资本涌入有限的市场,争夺微薄的利润。
C. 尽管面临诸多问题,共享单车行业未来两年的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D. “享换机”以“信用租赁”模式进军共享手机领域,宣布完成一亿多人民币的融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蓝单车面临的并不只是自身管理的问题,而是“信用租赁”模式下的共享本身还很不成熟。
B. 即使小蓝单车等其他创业公司都能获得雄厚的资本支持,共享单车行业“洗牌”也在所难免。
C. 针对共享单车企业不能注册专用存款账户的情况,交通部等十部门做出明文规定,以保障用户押金和预付金的安全。
D. 解决了共享单车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保障“共享手机”这个行业的顺利发展。
3.根据上述材料,你觉得怎么做才能有效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摘自光明网)
材料二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摘自新浪网)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 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 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 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 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 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 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 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 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