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自然与心灵 我喜欢一种叫曼陀罗的花. 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大理的奶奶家的小院儿里。那花有两米多高,叶子大片大片的像扇子一样,浓郁的绿色遮了一树,叶间还有一些倒悬的喇叭样的花,白色的很大的花儿,实在是很漂亮,也似有些神秘。于是很自然的,我喜欢上了这种花。 因为喜欢,便经常去看。奶奶教我认花儿,告诉我这花儿叫曼陀罗。白天,奶奶总是陪着我,我们常常在花儿下聊天。奶奶也曾说过,她最喜欢这曼陀罗。然而那时我对这一点却并不在意。曾有一次,我一个人在晚上偷偷地跑出来,站在院子里,突然闻到一阵幽香。仔细寻去,却到了曼陀罗前,这才知道原来这花在晚上飘香的。月光很柔和,轻轻地笼在上面,薄薄的花瓣被映得透明。一阵轻风吹过,那香漫了一院子,而眼前的花朵也像变成了一个个银白色的小铃铛,摇来摇去,我便在这风中沉醉了。 后来回了北京,就再也未曾见过曼陀罗,而心中却一直记着它,记着它的美,它的香,想着有一天再循着这香气回到家乡的小院,回到奶奶身边。 几年过去了,一直没能回去,却听到了奶奶去世的消息,伤心自不必说。后来听表姐说起那株曼陀罗却不知为何也死了,心中又起一片悲凉。 去年,我又有机会回到了老家。一进院子就又看到了那株曼陀罗。表姐说是早先那株死后又长出一株,仍是白天开花,夜晚飘香。当夜,就又像曾经那样搬个小凳子坐在花下,仍是香飘四溢,仍是明月当空,却再无原先的感觉。想到过世的奶奶,我不禁泪流满面。一朵谢了的花又在这时飘落,心中正觉伤感。一抬头,竟看到几只欲放的花苞缀在枝头,不觉心中一颤,忽然间,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花开花谢,叶落叶生,犹如这曼陀罗的死而复生。生命是不死的,有的只是另一个新的开始。忽然间,我明白了奶奶为什么最喜欢曼陀罗。奶奶也一定是化成了这株花,静静地等着我回来。于是我写了一封信给奶奶,埋在了曼陀罗下。我相信,爱是永生的。 【解析】试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要求以“自然与心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从作文材料看,关心自然,回归自然,描摹自然,享受自然,崇尚“天作人合”,早已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隐逸侠士的共同“爱好”,也是今天人类的生活追求。自然景物、自然风光,如春秋的平原之景、夏季的火热之景、冬季的银装素裹之景等等,常散见于“随笔”“散记”“游记”“诗歌”等各式作品之中。人类在自然之中或寻求心灵的洗涤,或寻求启发。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离不开自然,题中的“心灵”主要是指人在“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本作文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张超作词谱曲、凤凰传奇演唱的歌曲《荷塘月色》的部分歌词。这段歌词十分优美,请对其中画线的语句加以赏析。(不少于50字)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①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②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③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④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⑤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⑥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⑦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

⑧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

⑨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是那一束束炊烟。

1.文章第②段描绘了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文章第③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

 

查看答案

(1)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

(2)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自背《氓》,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了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

B.这首诗叙事很完整:首章写订婚,次章写结婚,第三章写被遗弃,第四章写受虐待,第五章写教训,第六章写决绝。

C.这首诗以“我”的口吻叙述,采用对比的写法。

D.这首诗大体按照事件发展顺序,采取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把恨与悔的感情融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坚强的性格。

2.简要分析《氓》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男主人公:

女主人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虽修姱以羁兮 好:爱慕、崇尚

B.偭规矩而改 错:缺点、错误

C.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D.进不入以尤兮 离:通“罹”,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替余兮/伏清白死直兮

B.哀民生多艰/悔相道不察兮

C.屈心抑志兮/夫孰异道相安

D.吾独穷困此时也/延伫吾将反

3.下列句子全能表现屈原“坚持正道、献身理想”的一项是(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⑤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4.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