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正房、厢房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有删改)
1.对“中国建筑的文法”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它在建筑方式上呈现出“五种典范”。
B.它是中国建筑一直遵循的固定的法式。
C.它能有助于中国建筑共同特点的形成。
D.它只是个别地方的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2.对下列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A.“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
B.“小品”比喻小巧的别致的建筑。
C.借此比喻文章的大小,恰切明了。
D.能说明“文法”有运用的灵活性。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民族先创造建筑法式,后形成沿用的惯例。
B.中国建筑既有共同的一贯风格,也有独特个性。
C.梁、柱、枋等是构成建筑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D.建筑的“词汇”“文法”源于长期的建筑实践。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组是
教材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 , 。 ; 。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
①有人世沧桑的感慨,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
②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
③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
④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
A.④③②①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网上交易的增多,使消费者在网上留下的数据资产越来越多。
B.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将有利于加快大湾区城市一体化的进程。
C.三千多年来,汉字经历了三次大的危机和困境的瓦解,很了不起。
D.中国女排能否成功逆转,与郎平教练高水平的临场指导密切相关。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工信部正式颁发5G商用牌照,人们使用5G手机指日可待。
B.这个问题我久思不得其解,在老师的点拨下,我豁然开朗。
C.年轻人想有大作为,需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锱铢必较。
D.端午文化影响深远,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早已家喻户晓。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 协奏曲 坚苦卓绝
B.桀骜 泊来品 美轮美奂
C.脉博 座右铭 终南捷径
D.援例 吊脚楼 殒身不恤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①《送东阳马生序》中有言:“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高考以后,准大学生掀起了整容热,整容项目主要集中在五官上,如割双眼皮、隆鼻、改脸型等。去做手术的极少是为“修残补缺”,更多的是为“锦上添花”。面对整容,学生说,整容是为了漂亮,上大学后有一个全新的形象。
③美国《福布斯》杂志这样介绍马云: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般的身材,深凹的面颊,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