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甲)必做,在(乙)中选做一小题) (甲)(1)苏...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甲)必做,在(乙)中选做一小题)

(甲)(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感自己生命短暂,慕江水长流不息。

(2)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描写楚地江天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1)_____________,小年不及大年。(庄周《逍遥游》)

(2)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小知不及大知 池鱼思故渊 枯松倒挂倚绝壁 【解析】 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须臾”“知”“倚”,理解字义去记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荆吴两地位置相接相邻,人们以水为乡。

B.第二句写友人离去之时正值春季,江水浩渺苍茫。

C.第三句写友人于日暮出发,不知他会停留在何处。

D.第四句写诗人放眼天涯,却不见友人,肝肠寸断。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为乡”点出了荆、吴人对漂泊生活的排斥和厌恶。

B.“君去”“春江渺茫”是眼前事、眼前景,饱含深情。

C.“征帆”之渺小与“春江”之阔大,形成了鲜明对比。

D.“断人肠”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选自李密《陈情表》)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遭闵凶      夙:早时 B.门衰祚薄     薄:迫近

C.常在床      蓐:通“褥”,垫子 D.蒙国恩     寻:不久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至成立          ③臣供养无主

②急星火          ④臣具表闻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前太守臣遠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A.从前太守名逵的人考察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名荣的人举荐我为优秀人才。

B.从前太守名逵的人考察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名荣的人考中成为优秀人才。

C.从前太守名逵的人观察我很孝廉,后来刺史名荣的人让我去考秀才。

D.从前太守名逵的人观察我很孝廉,后来刺史名荣的人举荐我为秀才。

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年遭受父亲去世和母亲改嫁的变故,且体弱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

B.李密自幼孤苦不幸,由祖母抚养成人,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感情非常深厚。

C.李密说自己身受“圣朝”的清明教化和皇上的器重,表明自己有奉诏就职之心。

D.选文先讲祖孙之情后述君臣之义,最后介绍作者的两难境地和为国尽忠的选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正房、厢房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有删改)

1.对“中国建筑的文法”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它在建筑方式上呈现出“五种典范”。

B.它是中国建筑一直遵循的固定的法式。

C.它能有助于中国建筑共同特点的形成。

D.它只是个别地方的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2.对下列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A.“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

B.“小品”比喻小巧的别致的建筑。

C.借此比喻文章的大小,恰切明了。

D.能说明“文法”有运用的灵活性。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民族先创造建筑法式,后形成沿用的惯例。

B.中国建筑既有共同的一贯风格,也有独特个性。

C.梁、柱、枋等是构成建筑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D.建筑的“词汇”“文法”源于长期的建筑实践。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组是

教材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                      。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

①有人世沧桑的感慨,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

②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

③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

④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

A.④③②①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网上交易的增多,使消费者在网上留下的数据资产越来越多。

B.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将有利于加快大湾区城市一体化的进程。

C.三千多年来,汉字经历了三次大的危机和困境的瓦解,很了不起。

D.中国女排能否成功逆转,与郎平教练高水平的临场指导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