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车 站 卞之琳 抽出来,抽出来,从我的梦深处 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车 站

卞之琳

抽出来,抽出来,从我的梦深处

又一列夜行车。这是现实。

古人在江边叹潮来潮去;

我却像广告纸贴在车站旁。

孩子,听蜜蜂在窗内着急,

活生生钉一只蝴蝶在墙上

装点装点我这里的现实。

曾经弹响过脆弱的钢丝床,

曾经叫我梦到过小地震,

我这串心跳,我这串心跳,

如今莫非是火车的怔忡?

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

1937年4月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A.诗歌开头写夜行的列车“从我的梦深处”抽出来,结尾却写“我”不愿意做梦的车站,意味着该诗的内部关系松散,自相矛盾。

B.诗歌开头两行即出现的“梦”和“现实”的对比,奠定了全诗以对比的手法来营造意境和深化主题的基调,是理解全诗的关键。

C.古人在江边的情形与“我”在车站的情形两相对照,有古今、动静之别,构成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巨大张力,使人读来莫衷一是。

D.“弹响”“小地震”等带有动的色彩的想象,当源于列车经过时的地面震动的感受而接着写到“心跳”,则是将物我合一的处理。

2.诗歌为什么要以“车站”为标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诗中三次写到“梦”,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4.诗歌结尾一句写“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1.B 2.①车站集中提供了全诗各色意象的来源;②车站是诗歌所呈现的具体情境(1、2合并)③车站是人来人往地方,符合全诗所表达的怔忡不安之感。 3.①第一次写梦,是为了形容夜行列车往来于车站所带来的梦幻般的感受; ②第二次写梦,是为了表达列车的动静对人的精神意识所带来的影响; ③第三次写梦,是收束全诗,表达诗人对某种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告别。 4.①既矛盾又决绝:诗人决意不做梦的车站,但不知能否得偿所愿; ②自我辩护:诗人强调自身并不愿意做梦的车站,只因“这是现实”,逼不得已; ③悔悟和自省:诗人深知做梦的车站是多么地令人惶恐不安,因此产生了一种悔悟的心态; ④沧桑:诗人曾经做过梦的车站,连心跳都仿佛是“火车的怔忡”,但最终一切都成过去,可谓沧桑。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关系松散,自相矛盾”理解有误。 C项,“莫衷一是”理解有误,莫衷一是,意为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而此处的理解,让人读来感觉到时空的宽广等。 D项,“当源于列车经过时的地面震动的感受而接着写到‘心跳’”错误。“弹响过脆弱的钢丝床”也能发出声音,带来心跳等。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歌为什么要以‘车站’为标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的题目,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它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基本内容,确定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又一列夜行车”“车站旁”“窗内”等分析,车站集中提供了全诗各色意象的来源,是诗歌所呈现的具体情境。结合“如今莫非是火车的怔忡?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分析,车站是人来人往地方,符合全诗所表达的怔忡不安之感。 3.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中三次写到‘梦’,各有什么用意”,需要结合写“梦”的内容分析。结合“抽出来,抽出来,从我的梦深……夜行车。这是现实”分析,为了写夜行列车往来于车站所带来的梦幻般的感受。结合“曾经叫我梦到过小地震”分析,表达列车的动静对人所带来的影响。结合“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分析,收束全诗,“何尝”表达诗人对某种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告别。 4.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歌结尾一句写‘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需要理解“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的意思。“何尝”,太切实了,心跳是“火车的怔忡”,于是身在“梦的车站”,诗人决意不做梦的车站,但不知能否得偿所愿。结合上面“这是现实”分析,自我辩护,逼不得已。结合“曾经弹响过脆弱的钢丝床,曾经叫我梦到过小地震”等分析,曾经做过梦,产生悔悟,但最终一切都成过去,有一种沧桑之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节选)

严家炎

武侠小说的高层次升华

金庸武侠小说包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这里涉及儒、释、道、墨、诸子百家,涉及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众多的文史科技典籍,涉及传统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如诗、词、曲、赋、绘画、音乐、雕塑、书法、棋艺等等。作者调动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深广学养,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像陈世骧教授指出的《天龙八部》那种“悲天悯人”、博大崇高的格调,没有作者对佛教晢学的真正会心,是很难达到的。我们还从来不曾看到过有哪种通俗文学能像金庸小说那样藴藏着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具有如此高超的文化学术品位。金庸的武侠小说,简直又是文化小说;只有想象力极其丰富而同时文化学养又非常渊博的作家兼学者,才能创作出这样的小说。

以精英文化改造通俗文化的“全能冠军

从艺术上说,金庸小说有不少称得上是文学精品,和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之作大相径庭。作者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艺术经验去创作武侠小说,改造武侠小说,将这类小说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金庸笔下,武侠小说被生活化了。金庸重视小说情节然而决不任意编造情节,他更看重的是人物性格,相信“情节是性格的历史”,坚持从性格出发进行设计,因而他的小说情节显得曲折生动而又自然合理,既能出人意外,又能在人意中。金庸小说又很讲究艺术节奏的调匀和变化:一场使人不敢喘气的紧张厮杀之后,随即出现光风霁月、燕语呢喃的场面,让人心旷神怡,这种一张一弛、活泼多变的艺术节奏,给读者很大的审美享受。金庸还常常用戏剧的方式去组织和结构小说内容,使某些小说场面获得舞台的效果,既増强了情节的戏剧性,又促使小说结构趋于紧凑和严谨。金庸的语言是传统小说和新文学的综合,兼融两方面的长处,传神而又优美。金庸对过去各种类型的通俗小说,当然是注意汲取它们的长处的,我们从他的小说中,常常可以感觉到作者综合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滑稽小说等众多门类的艺术经验,创造性吸收,从而使他成为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但是,金庸借鉴、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经验去创作武侠小说,使他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都呈现出新的质素,达到新的高度,这却是根本的和主要的方面。金庸小说实际上是以精英文化去改造通俗文学所获得的成功。有容乃大。金庸这种多方面的借鉴、汲取和创新,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大师,他在武侠小说中的地位不是单项冠军,而是全能冠军。

新的文学革命

文学历来是在高雅和通俗两部分相互对峙、相互冲击又相互推动的机制中向前发展的;高雅和通俗的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小说被看作“闲书”“小道”而不能进入文学的殿堂,这严重阻碍着文学的发展。七十多年前的“五四”文学革命,终于打破上千年的偏见,使小说登上文学这个大雅之堂。这是当时那场文学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然而,这场革命又是不完全的。“五四”先驱者只把新文学中的小说抬了进去,对当时流行的通俗小说却鄙视而持否定的态度,通俗文学几十年来只能转入社会底层,成为文坛底下的一股潜流。尽管赵树理那样的有志之士企图汲取通俗文学经验创制一种新文学使它能在农民中扎根,但整个来说,通俗文学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依然不受重视。金庸小说的出现,标志着运用中国新文学和西方近代文学的经验来改造通俗文学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五四”文学革命使小说由受人轻视的“闲书”而登上文学的神圣殿堂,那么,金庸的艺术实践又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文学的宫殿。这是另一场文学革命,是一场静悄悄地进行着的革命,金庸小说作为20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自当成为文学史上光彩的篇章。

载香港《明报月刊》1994年12月,小标题为《明报月刊》编者加

材料二

我看金庸(节选)

王朔

再读金庸就是《天龙八部》电视剧播得昏天黑地的时候。无聊的晩上也看了几眼,尽管很难容忍从服装到道具到场景到打斗动作的糊弄和得过且过,有几天还是被剧情带着走了。金庸迷们也不满,说比小说差远了。电视剧糟蹋原作是有传统的,这话我也就信了,看到书店摆着这套书就买了,准备认真学习一下,别老让人说没看过人家东西就乱说话。

这套书是7本,捏着鼻子看完了第一本,第二本怎么努力也看不动了,一道菜的好坏不必全吃完才能说吧?我得说这金庸师傅做的饭以我的口味论都算是没熟,而且选料不新鲜,什么什么都透着一股子搁坏了哈喇味儿。除了他,我没见一个人敢这么跟自己对付的,上一本怎么,下一本还这么写,想必是用了心,写小说能犯的臭全犯到了。什么速度感,就是无一句不是现成的套话,三言两语就开打,用密集的动作性场面使你忽略文字,或者说文字通通作废,只起一个临摹画面的作用。他是真好意思从别人的作品中拿人物,一个段誉为何不叫贾宝玉?若说老金还有什么创意,那就是把这情种活活写讨厌了,见一女的就是妹妹,一张嘴就惹祸。幸亏他前边还有个《水浒》,可以让他按着一百单八将的性格往他笔下那些妖魔鬼怪身上贴标签。这老金也是一根筋,按图索骥,开场人物是什么脾气以后永远都那样,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正的邪的最后一齐皈依佛门,认识上有一提高这是人物吗?这是画片。

就《天龙八部》说,老金从语言到立意基本没脱旧白话小说的俗套。老金大约也是无奈,无论是浙江话还是广东话都入不了文字,只好使死文字做文章,这就限制了他的语言资源,说是白话文,其实等同于文言文。按说浙江人尽是河南人,广东话也通古汉语,不至于文字上一无可为。

中国旧小说大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以道德的名义杀人,在弘法的幌子下诲淫诲盗,这在金庸的小说中也看得很明显。金庸笔下的侠与其说是武术家不如说是罪犯,每门派即为一伙匪帮。他们为私人恩怨互相仇杀倒也罢了,最不能忍受的是给他们暴行戴上大帽子,好像私刑杀人这种事也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为了正义哪怕血流成河。

我不相信金庸笔下的那些人物在人类中真实存在过,我指的是这些人物身上的人性那一部分。什么小说,通俗的、纯的都是人类自身的写照,荒诞也是因为人的荒诞在先,总要源自人体的一部分真实,也许是梦魇,也许是幻想,也许是病态,可能费解,但决不是空穴来风。只有一种小说跟这都不挨边,那就是坏小说,面儿上看着别提多实了,骨子里完全是牵线术,跟着作者的主观意图跑,什么不合理的事只要情节需要就硬干,说起来有名有姓,可一点人味儿没有。

我认为金庸很不高明地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这群人通过他的电影电视剧的广泛播映,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以为这就是中国人本来的面目。都说张艺谋的电影歪曲了中国人的形象,我看真正子虚乌有的是金庸会些拳脚,有意见就把人往死里打,这不是热血男儿,也与浩然正气无关,这是野生动物。

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并不是我不俗,只是不是这么个俗法。我们有过自己的趣味,也有四大支柱:新时期文学,摇滚,北京电影学院的几代师生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十年。创作现在都萎缩了,在流行趣味上可说是全盘沦陷。这个问题出在哪儿,我不知道。也许在中国旧的、天真的、自我神话的东西就是比别的什么都有生命力。

载于《中国青年报》,1999年11月1日

材料三

金庸致《文汇报》编辑部的信

金庸

《文汇报》编辑部:

接奉传真来函以及贵报近日所刊有关稿件,承关注,及感,兹奉专文请指教:王朔先生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我看金庸》一文,是对我小说的第一篇猛烈攻击。第一个反应是佛家的教导:必须“八风不动”,佛家的所谓“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一共八件事,顺利成功是利,失败是衰,别人背后诽谤是毁,背后赞美是誉,当面赞美是称,当面詈骂攻击是讥,痛苦是苦,快乐是乐。佛家教导说,应当修养到遇八风中任何一风时情绪都不为所动,这是很高的修养,我当然做不到。随即想到孟子的两句话:“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那是人生中的常事,不足为奇。我写小说之后,有过不虞之誉,例如北师大王一川教授他们编《二十世纪小说选》,把我名列第四,那是我万万不敢当的。又如严家炎教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讲《金庸小说研究》,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举行《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国际会议,都令我感到汗颜。王朔先生的批评,或许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限于才力,那是无可奈何的了。二、“四大俗”之称,闻之深自惭愧。香港歌星四大天王、成龙先生、琼瑶女士,我都认识,不意居然与之并列。不称之为“四大寂”和“四大毒”,王朔先生已是笔下留情。三、我与王朔先生从未见过面。将来如到北京耽一段时间,希望通过朋友介绍能和他相识。几年前在北京大学做一次学术演讲(讲中国文学)时,有一位同学提问:“金庸先生,你对王朔小说的评价怎样?”我回答说:“王朔的小说我看过的不多,我觉得他行文和小说中的对话风趣幽默,反映了部分大都市中青年的心理和苦闷。”我的评价是正面的。四、王朔先生说买了一部七册本的《天龙八部》,只看了一册就看不下去。香港版、台湾版和内地三联书店版《天龙八部》都只有五册本一种,不知他买的七册本是什么地方出版的。我很感谢许多读者对我小说的喜爱与热情。他们已经待我太好了,也就是说,上天已经待我太看好了。既受了这么多幸福,偶然别人骂几句,命中该有,不会不开心的。

金庸

1999年11月3日

—载《文汇报》1999年11月3日

1.对于严家炎判断金庸小说的地位和价值所使用的一些基本理论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文化小说,是以义为中心写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以技击为中心写江湖社会。

B.金庸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是以精英的方式写作通俗小说,提升了武侠小说品位。

C.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超越了雅俗,而且使得通俗小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真正的雅文学。

D.金庸有丰富的知识和学养,博采各种通俗小说的技巧,最终引发了一场新的文学革命。

2.下列关于严家炎文章的潜在对话对象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金庸小说是通俗小说,文化品位不高,只能供茶余饭后消遣,不值得研究。

B.有人认为文学分雅俗,只有雅文学才值得给予高度评价,只有雅文学才是真正的文学。

C.有人认为真正的文学只能是一部分的事情,喜欢金庸小说的人越多,越说明它不够好。

D.有人认为文学的格局和秩序是一定的,金庸小说不符合既有的文学格局和秩序,不值得讨论。

3.《明报月刊》编者给《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一文增加的小标题,是否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请回答并给出你的理由。

4.下列关于王朔对金庸小说看法的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金庸小说的人物性格没有变化

B.金庸小说的语言没有脱旧白话小说的俗套。

C.金庸小说写暴力缺乏分寸,不符合古代社会的法律观念。

D.金庸为了情节的需要,完全不顾人物描写有没有真实感。

5.请归纳王朔评论金庸小说的其中两个主要的观点。作者对这两个观点的论证过程严密程度如何?请作简要评析。

6.你认为金庸对王朔批评的回应是否切实有效?请回答并给出你的理由。

7.上述三篇文章对你理解金庸小说有帮助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企业的社会价值?挪威海德鲁公司著名的“四个圈”的故事,阐述了企业社会价值的基本内涵。在发展最初,企业唯一关心的是产品的质量、价格和利润。随着发展,企业进一步发现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可以在不增加投资规模的情况下,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进而增加利润。当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将意识到为了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并节约社会资源。当发展到跨囯公司时,企业发现要在异国获得成功,就必须尊重地方文化,尊重人权及生产可持续发展性产品。

所以,企业的社会价值的体现不仅仅是出于对他人、对社会的同情和帮助,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需要。实践中不乏这样的例子:2008年汶川地震时,一家景观设计公司放弃了在震区的所有景观设计项目价值上千万的应收款,作为对灾区同胞的支持。后来公司竟然非旦没有损失,相反,他们公司获得了当地政府部门的认可,又取得了灾区重建时的多个大型项目。

可见,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是可以兼得的,追求社会价值的同时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很可惜,多数企业还没有这样的觉悟和意识。比如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就遇到了尴尬。国家为了减轻老百姓的用药负担,在基本药物中配置了许多低价但高效的药物,但医院普遍反映称,该类低价药物难以采购,究其原因竟是众多药厂因低价药没有利润而放弃生产。殊不知,没有了市场,利润又从何而来?他们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却忽略了企业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更大的利益,企业的观念不变就突破不了企业发展初期的桎梏。

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将责任全部归咎于企业。企业追求利润的方式、企业对于社会价值的重视都是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来引导的。现阶段众多企业对于社会价值的认知不足,最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经济制度尚不够完善。完善到什么程度?完善到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对企业好的事就是对社会好的事,反过来,对社会好的事企业也能得利。按照经济学家的说法,一个社会的完美程度或者说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去衡量,也就是说个人得利、企业赚钱与对社会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吻合度有多高,或者是这一类事情在总体中的比例有多大。这个比例越高说明这个国家的制度越好,越完美;这个比例越低,也就是说,赚钱的事总是对社会有害,不能为社会带来价值,反过来为社会带来价值的事总赚不了钱,说明这个社会的制度越落后越没有效率,所以就越需要改进。

建立、完善制度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求“规范”,制度的最大功能应该是“引导”,引导民众的行为举止和价值取向,相应的,引导的方向的好坏就是我们判断制度优劣的标准。

材料二

2016年我国快递包裹突破300亿件,2018年预计将达400亿件,到2020年将达到700亿件。大部分消费者对快递包装持有“一次使用,用完就扔”的态度,包裏量的暴增直接带来纸箱的浪费,大量快递垃圾的产生,无形之中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据了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宁推出了共享快递盒,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且易操作的方案,为电商快递行业实践绿色包装带来了创新性思维,开行业之先。

据悉,在去年“418购物节”期间,苏宁正式上线“漂流箱计划”,“双十一”期间苏宁总裁侯恩龙在“苏宁易购O2O购物节”媒体公布会提出“共享快递盒”概念,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漂流箱”到“共享快递盒”的概念的变化,也正是苏宁绿色物流战略的变化。苏宁共享快递盒是可循环的塑料箱,长约0.3米,宽0.2米。用这种塑料箱可以代替纸箱装载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由快递小哥在最后一公里投递,直接节省掉纸箱、胶带,非常环保。目前,苏宁共享快递盒主要用于电子、母婴、快消易碎品在上门签收、自提配送的投递。为了增强用户体验,共享快递盒还特意设计了牢固的“封箱扣”保证商品安全,保障用户隐私。

广州苏宁总经理顾蔚告诉记者,自去年“418购物节”至今,苏宁共投入使用共享快递盒5万个,每个共享快递盒一天可循环使用1至2次,已节省纸箱780万个。每个共享快递盒箱循环2000次,大约可节约1棵10年树龄的树木,共享快递盒在全国范围投放后,苏宁物流一年节省下来的快递盒可绕地球一圈。在成本方面,同规格的共享快递盒成本是20元左右,大约是传统纸箱的20倍,每个共享快递盒循环17次左右可收回成本。预计到2018年底,共享快递盒投放量将达到20万个,一年就能节省约1.5亿个纸箱的使用量。

据了解,苏宁共享快递盒自推岀以来,先后被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北京、郑州、深圳、南京等主流媒体也深λ跟踪报道,在用户体验端也广受好评。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4月份,苏宁共享快递盒又添新成员,生鲜版共享快递盒发布,这是苏宁物流联合灰度环保科技结合快递盒共享理念在绿色·智能物流峰会上发布国内第一款冷链循环箱产品,将率先在苏宁冷链网络中首发,进行场景测试应用。苏宁生鲜版共享快递盒打破了传统冷链箱的厚重设计,满足了裝載运输和循环回收上的轻简需求,保证了快递服务的简洁高效。

苏宁坚持“共享”理念,联合行业上下游,将绿色物流坚持到底。据悉,苏宁物流还携手灰度环保科技,联合荣耀、佳能、红孩子、OPPO等品牌发起了“绿色共享行动”,相关品牌商品将优先采用共享快递盒配送,而未来一年计划将把共享快递盒推广至100个品牌,围绕零售上下游进行绿色包装的联合推广和应用。

“绿色共享”已经成为苏宁物流在快递环保上的核心行动理念,除了打造绿色供应链,促进产业升级,更希望建立绿色产业联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持续发展。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企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扩大社会影响力参与社会问题解决,实现社会价值共创,成为企业的公益新使命。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关注的重点会不断变化,但本质都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

B.为获得更多大型重建项目,汶川地震后一家景观设计公司放弃了之前的巨额设计费。

C.药厂放弃生产低价药,使企业失去了市场,也使国家的基本药物制度建设遭遇困境。

D.经济学家认为,社会的经济制度越完善,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正相关程度就越高。

2.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快递盒的使用,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对快递包装“一次使用,用完就扔”的态度。

B.目前苏宁投入使用的共享快递盒,节省了大量的纸箱和胶带,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C.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共享快递方面达成共识,共享快递盒的应用范围会更广。

D.实现经济与环境协同持续发展,必须促进产业升级,将绿色共享升级为绿色产业联盟。

3.“共享快递盒”能创造哪些价值?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失去300万制造业就业岗位,几乎占了所有钢铁产业岗位的一半,美国同时还损失了6万家工厂。在过去二十年,我们的贸易赤字累积高达13万亿美元。

但是这样的日子已经结束了。我们将不再容忍这种虐待行为。我们不会让我们的工人受害、我们的公司被骗、我们的财富被掠夺和转移。美国永远不会为保护本国公民而道歉。

美国刚刚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制造的商品加征关税,迄今为止总额达2500亿美元。我对我的朋友习主席非常尊敬和爱戴,但我已经明确表示,贸易失衡是不能接受的。中国市场的扭曲和其交易方式是不能容忍的。

正如我的政府所表示的那样,美国将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唐纳德·特朗普2018年9月26日《第73届联合国大会演讲全文》

1.演讲人建立了一个推论:pl→p2,即pl这个条件,导致了p2这个结果。请说明pl和p2分别是什么?试评价这个推论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它欠缺哪些条件?

2.第二段中,演讲人讲述内容发生了变化。请问:第一段和第二段演讲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第三段的结论是

A.中国是值得尊敬和爱戴的国家,尽管损害了美国。

B.向中国征缴关税,客观上维护了世贸组织遵守的公平原则。

C.中国的市场是扭曲的,中美贸易是失衡的。

D.中国的市场是扭曲的,它的交易方式是人们不能容忍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司马迁说:“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

朱熹说:“敛身正坐,缓视微吟。”

读书,因人而异,因书而异,因读书目的而异,因人生阶段而异……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

②胡文阁告诉我,20世纪80年代,他还不到20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22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关键问题是,那时候,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时,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但是,他买了水袖就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

③30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

④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

⑤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水袖”之痛。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

⑥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⑦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门口新建的元大都公园。正是伏天里,我对她说:“等天凉快点儿再去吧。”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

⑧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看到胡文阁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选自肖复兴《水袖之痛》,有删改)

1.全文以“水袖”为线索,依次写了胡文阁的水袖、_________的“水袖”、___________的“水袖”,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2.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完成下面两题。

(1)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扎在他心上”突出痛之_____________,“永远拔不出”突出痛之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④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4.第8段“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这句话蕴含了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