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失去300万制造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失去300万制造业就业岗位,几乎占了所有钢铁产业岗位的一半,美国同时还损失了6万家工厂。在过去二十年,我们的贸易赤字累积高达13万亿美元。

但是这样的日子已经结束了。我们将不再容忍这种虐待行为。我们不会让我们的工人受害、我们的公司被骗、我们的财富被掠夺和转移。美国永远不会为保护本国公民而道歉。

美国刚刚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制造的商品加征关税,迄今为止总额达2500亿美元。我对我的朋友习主席非常尊敬和爱戴,但我已经明确表示,贸易失衡是不能接受的。中国市场的扭曲和其交易方式是不能容忍的。

正如我的政府所表示的那样,美国将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唐纳德·特朗普2018年9月26日《第73届联合国大会演讲全文》

1.演讲人建立了一个推论:pl→p2,即pl这个条件,导致了p2这个结果。请说明pl和p2分别是什么?试评价这个推论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它欠缺哪些条件?

2.第二段中,演讲人讲述内容发生了变化。请问:第一段和第二段演讲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第三段的结论是

A.中国是值得尊敬和爱戴的国家,尽管损害了美国。

B.向中国征缴关税,客观上维护了世贸组织遵守的公平原则。

C.中国的市场是扭曲的,中美贸易是失衡的。

D.中国的市场是扭曲的,它的交易方式是人们不能容忍的。

 

1.第一问:P1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P2为,“美国失去300制造业就业岗位,几乎占了所有钢铁产业岗位的一半,美国同时还损失了6万家工厂。在过去二十年,我们的贸易赤字累积高达13万亿美元”。 第二问:学生要判断出pl和p2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性,pl仅仅在实践上出现在p2之前而已,但演说者故意建立这样的逻辑关系。学生可以提供一些反驳意见,表明这个关系不成立,这方面没有标答,只要能发挥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知识即可。 2.第一问:第一段侧重客观事实分析,陈述美国的具体损失,使用了列数据。第二段侧重主观判断认为美国是受到了中国的“故意”的损害。 第二问: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为了继续加强第一段的(不合理的)逻辑推论,进一步影响听众的判断,让他们相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开始有意地伤害美国。 3.C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演讲人建立了一个推论:pl→p2,即pl这个条件,导致了p2这个结果。请说明pl和p2分别是什么?试评价这个推论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它欠缺哪些条件”,结合文本第一段内容分析。结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失去300万制造业就业岗位,几乎占了所有钢铁产业岗位的一半,美国同时还损失了6万家工厂。在过去二十年,我们的贸易赤字累积高达13万亿美元”分析,P1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P2为,“美国失去300制造业就业岗位,几乎占了所有钢铁产业……累积高达13万亿美元”。第二问“评价这个推论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它欠缺哪些条件”,需要明确观点,然后分析理由。如pl和p2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性,属于强加因果等。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第二段中,演讲人讲述内容发生了变化。请问:第一段和第二段演讲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结合第一、二段内容分析。第一段侧重陈述美国的具体损失。结合“但是这样的日子已经结束了。我们将不再容忍这种虐待行为。我们不会让我们的工人受害、我们的公司被骗、我们的财富被掠夺和转移。美国永远不会为保护本国公民而道歉”分析,第二段侧重主观判断认为美国是受到了中国的“故意”的损害。第二段为了进一步阐述第一段的不合理推断,影响听众的判断。此文为唐纳德•特朗普2018年9月26日《第73届联合国大会演讲全文》的内容,让听众相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开始有意地伤害美国。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明显不符合,演讲中仅表示对习主席非常尊敬和爱戴; B项,按其演讲内容及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D项,此为特朗普演讲内容,表达的是特朗普的态度及立场,扩大为“人们”,不妥。上述三题围绕特朗普演讲设题,引导学生通过逻辑判断与推导,认识其观点的荒谬性,暴露其强词夺理、不讲道理的本质。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报刊邀请您写一篇评论文章,针对世纪之交王朔和金庸的笔战发表您的见解。可结合现代文阅读(三)中的相关内容。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角度自选;

③不得抄袭材料;

④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⑤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读图表,找规律。

汉语中意义相近、语体风格不同的介词,在外国留学生中的使用情况有较大差别。下表是汉语水平考试中不同得分段的学生使用几组同义介词情况的统计,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填写空白部分,要求:语句通顺简洁,符合逻辑。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说:“据情报部门消息,中国窃取了美国高新技术,所以我们决定对中国发起制裁。”美国国会的调查表明,中国并没有窃取美国的芯片。有报纸因此批评特朗普说谎。但特朗普辩护说: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重,于缙绅之间每加廷誉,由此声华藉甚。时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亦攻篇什,常愿交结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无复致情,惭愤而退、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贺亦以轻薄为时辈所排,遂成轗轲。文公惜其才,为着《讳辩录》明之,然竟不成事。

选自康軿《剧谈录》卷下

村料二

李藩侍郎尝缀李贺歌诗,为之集序。未成,知贺有表兄与贺笔砚之旧者,召之见,托以搜访所遗。其人敬谢,且请曰:“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李公喜,并付之,弥年绝迹。李公怒,复召诘之。其人曰:“某与贺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恐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于涠中矣。”李公大怒,叱出之,嗟恨良久。故贺诗篇什流传者少。

选自张固《幽闲鼓吹》)

村料三

《剧谈录》:“元和中,进士李贺善歌诗,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常愿交结。执贽造门,贺览刺,遽令阍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惭愤而退。”按:元擢第既非迟墓、于贺亦称前,讵容执赀造门,反遭轻薄?小说之不根如此。

一选自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卷二

材料四

走马引

李贺

我有辞乡剑,玉锋堪裁云。

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

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

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材料五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对上述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自左拾遗制登科日当要路/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进/不合进士举

B.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C.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D.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祢讳进/不合应进士举

2.对上述材料中加点词句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原指将笏板插于衣带,是旧时官宦的装束,转为官宦的代称。

B.“轗轲”,原指道路起伏不平,这里比喻朋友之间产生误会,发生矛盾。

C.“笔砚”,笔墨砚台是学习时的必备文具,也可以指在一起学习的同学。

D.“中外”,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

3.对上述材料所作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发现元稹在来信中暗含讥讽,所以一气之下拒绝与他会面。

B.韩愈欣赏李贺的才能,希望调解他和元稹的矛盾,但未能如愿。

C.李贺的表兄觉得李藩傲慢无礼,因而不愿为他整理搜集的资料。

D.李贺拒见元稹的传闻虽不可信,但反映了唐代注重进士科的风气。

4.把上述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某尽记其所为,亦见其多点窜者,请得所辑者视之,当为改正。

(2)元擢第既非迟暮,于贺亦称前辈,讵容执贽造门,反遭轻薄?

5.下列对李贺《走马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乡远游,仗剑独行,充分展现了襄阳走马客纵横洒脱、快意恩仇的风采。

B.“玉锋堪裁云”形容剑刃明净锋利,可以剪裁浮云,想象奇特,气势雄壮。

C.“朝嫌”与“暮嫌”互文见意,感叹宝剑虽锋利,却未能受到主人的重视。

D.同样是借剑打情,李贺的《走马引》和贾岛《剑客》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6.前人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言己能持剑向人,而不能自照,所以不免于见嫌,感己不遇故云尔耳”请结合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诗人的性格和遭遇,对此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车 站

卞之琳

抽出来,抽出来,从我的梦深处

又一列夜行车。这是现实。

古人在江边叹潮来潮去;

我却像广告纸贴在车站旁。

孩子,听蜜蜂在窗内着急,

活生生钉一只蝴蝶在墙上

装点装点我这里的现实。

曾经弹响过脆弱的钢丝床,

曾经叫我梦到过小地震,

我这串心跳,我这串心跳,

如今莫非是火车的怔忡?

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

1937年4月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A.诗歌开头写夜行的列车“从我的梦深处”抽出来,结尾却写“我”不愿意做梦的车站,意味着该诗的内部关系松散,自相矛盾。

B.诗歌开头两行即出现的“梦”和“现实”的对比,奠定了全诗以对比的手法来营造意境和深化主题的基调,是理解全诗的关键。

C.古人在江边的情形与“我”在车站的情形两相对照,有古今、动静之别,构成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巨大张力,使人读来莫衷一是。

D.“弹响”“小地震”等带有动的色彩的想象,当源于列车经过时的地面震动的感受而接着写到“心跳”,则是将物我合一的处理。

2.诗歌为什么要以“车站”为标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诗中三次写到“梦”,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4.诗歌结尾一句写“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