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强调“和谐”是手段,“共生”是目的。“和谐”意味着人与自然和睦相处,谐调平衡,“共生”意味着人与自然同生共在,一荣俱荣。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不是决然分离的,更不是孤悬对峙的,而是彼此依赖的,呈现出对象性的关系。对象性关系.是指人与自然互为对象、各自通过自己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样态来表现和确证对方的存在价值、生命意义和本质力量的一种普遍而必然的关系。马克思强调人是“类”存在物,不是孤独的存在。人是自然存在物,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同时,自然界作为人的欲望的对象是“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是,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
生态学意义上的“共生”现象和“共生理论”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共生”现象的普遍性、多样性和重要性。“和谐共生”是自然界,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共生互帮、需求互补、协同进化、美美与共的生存本能的反映和普遍遵守的生存法则?现在,生物进化中的一项共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就是:生物进化离不开竞争,但更需要共生帮衬,“抱团取暖”以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所以,生物之间一定会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生同在、协助同进的共生关系。人与自然具有和谐共生的关系,与二者之间存在着的两种至关重要的关系相关。一是根源关系,人类在进化上与自然界的生命物种有着同源性,人类是由共同的生命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演变而来的,因而人类存在着与其他生命相同程度不一的基因。二是生态关系,人类与其他生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若是离开了一切生命共同形成的生物圈是不可能长期生存下去的。尽管人类是大自然的“杰作”,但也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必须依赖于其他生命才能生存的物种。正是有了共生理论的支撑,我们才坚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有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思想渊源。儒家生态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和“生生不息”,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天、地、人三者互惠共生。《周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谓易”。给予“生生”和“共生”极高的价值期许。为了共生,必须推崇“仁”与“和”的思想。孟子讲过“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表明,儒家“仁爱”是从“亲亲”,到“亲民”,再到“亲物”,追求的是“和为贵”“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道家生态哲学追求的是“道法自然”和“万物一体”。“万物一体”意味着万物平等,生命绵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最精妙的概括。庄子提出“齐物”思想,齐物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一方面强调人与万物平等,同时也强调人与万物和谐共处。
(摘编自解保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阐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大自然遭到人类的大肆破坏,人类社会就难以昌盛,大自然也不会长久美好。
B. 马克思认为,人类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但是自然的价值可以脱离人类而存在。
C. 人类存在着与其他生命相同程度不一的基因,因此人类与其他生命物种有同源性。
D. 中国古代的儒家与道家虽然派系不同,但都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先提出本文论述的中心概念,然后从两个方面对中心概念进行简要的诠释。
B. 第二段引述马克思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有力地论证人与自然互相依赖的观点。
C. 第三段运用了因果论证手法和对比论证手法,论述人与自然存在和谐共生的关系。
D. 最后两段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中国哲学渊源,列举儒道等思想予以佐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按马克思的观点,自然界是人表现和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所需要的、重要的对象。
B. 如果“共生理论”越来越被人认同,生物之间的竞争就会减少,“抱团取暖”就会增多。
C. 儒家以人为本.把对人的仁爱推广到仁爱万物;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要和谐。
D. 道家以自然为本,认为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都是平等的,人与万物要和谐共处。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微信公众号发文《注意!这些宇词的拼音被改了!》称,不少网友查字典发现,许多之前的“规范读音”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正确的了。该文同时列举了多个例子,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jì)”现读成“qí”,“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xiá)”现读“xié”,“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但现在要读“gěng”。
“部分字词改拼音”这一现象引起网友讨论。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不超过70个字。
某杂志社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举办了一次征文活动,下面是征文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从1949年到2019年,既是漫长的一段时间,也是弹指一挥间的瞬间。70年间,山河巨变,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好大变化。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社鼎力邀请您用文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可以我手写我心,以独特视角讲述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讲述别人的故事,以所见所闻表现时代变化。不管写人叙事,都要展示一段伟大的历史,让人看到一个变革的时代友情提醒:来稿必须是未发表过的原创作品;被采用的稿件经斧正后将在10月刊上发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腰封也叫书腰,定义为“于书籍中间地带另置一条类似腰带的文字介绍,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准确地说,( )。在出版界流行一句话:“书名是眼睛,书腰是嘴巴。”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给读者关于图书的更多信息内容。它能够吸引读者的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促进图书销售。在腰封的编辑和设计中,应体现图书的营销策略,并将营销策略 于腰封的设计过程中,以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推广作用。所以说,从出版营销的角度,“腰封”是图书信息推广的营销工具,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迅速了解图书内容的信息 手段。应该说,优秀的腰封应是件 的事儿。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虽是一种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却也是一种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
B.它既是一种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更是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
C.它虽是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却也是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
D.它既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也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看它给读者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
B.一个好的腰封,应该给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
C.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看它提供读者多少关于图书信息的内容。
D.一个好的腰封,应该提供给读者多少关于图书的内容信息。
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注意力 贯串 勾通 雪中送炭
B.关注点 贯串 沟通 锦上添花
C.注意力 贯穿 沟通 锦上添花
D.关注点 贯穿 勾通 雪中送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________ ,______ ”两句,阐述了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智慧通达的道理。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两句.借个人的潦倒困苦、借酒浇愁,表达 诗人因国难家愁而产生的悲愤之情。
(3)民族复兴离不开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 “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