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下面小题。 拟秋怀诗 清·蒋士铨 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 ...

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下面小题。

拟秋怀诗

清·蒋士铨

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

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

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

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

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

入隐出以显,卓荦为光明。

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

(注释)①元气:指人的精神,精气。②卓荦:卓越,突出。

1.下列各项与本诗所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论文》)

B.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杜甫《偶题》)

C.夫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臣仆。(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

D.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其二》)

2.阅读下面赏析《拟秋怀诗》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首诗虚词的运用能于虚处传神。“确”“当”“苟非……谁复”“庶几”等词,曲尽其妙地表现出作者的口吻、神情,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作的思想内涵。

这段文字对《拟秋怀诗》中虚词表达效果的分析略显空泛,请任选一个虚词,对其“于虚处传神”的特点加以具体赏析。

3.《拟秋怀诗》中除“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这一观点外,还有哪一主张对你有所启发,请结合你的阅读或写作体验加以阐释。

 

1.D 2.“当”,明确具体含义为“应该”。“落笔当孤行”写挥毫落笔,有见诸于文字,就应当是这样新异的机会、独创的见解。“当”强调文学要有独创性,暗含上文“真性情”,体现了诗作思想内涵。 3.如“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强调写文章语言要简洁,有力量。古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写出了战士已经阵亡可是家人仍在等待回归的画面,寥寥几字,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人生的无奈,可见文章语言要简洁,有力量的重要性。 【解析】 1.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浏览全诗,需要联系上下文体会,分析全诗所表达的意思,针对选项所表达的主张进行分析辨别。 D项,蒋诗宣泄了他重性情、贵独创的文学见解。赵翼《论诗•其二》,赵翼论诗认为诗风代变,反对机械模拟。与本诗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虚词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从“确”“当”“苟非……谁复”“庶几”等词语中选取一个。注意其原本的含义,再回到原文中去,从意境、结构和手法等角度,对其“于虚处传神”的特点结合具体诗歌内容加以分析,如有手法,点明名手法,并结合诗句届时分析解释分析手法及其效果。 首先确定一个虚词。如“确”,明确具体含义为“的确、确实”。“读书确有得”写读书,必须思考、钻研,确有不随俗浮沉的心得。强调在阅读中,确实有心得收获才能写出好文章,暗讽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虚饰之文,暗含上文“真性情”,体现了诗作思想内涵。 “苟非……谁复”,明确具体含义为“假如不是……谁又能……”。“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写出了假如文字无传世不朽的功效,谁又肯以真诚的态度从事这一事业呢?强调对文字的“精诚”。文字被视为“不朽物”。“苟非……谁复”以反问的口吻出之,语势更遒劲,语气更确定不移。 “庶几”,明确具体含义为“也许”。最后两句“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展望身后,充满自信。干一番光辉卓荦的事业,留一些特立独行的文字,也许将来即使千年之后,他的精神、风采也仍然活在人间。“庶几”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自信。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观点的个性化解读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结合着诗句的具体内容,明确诗人的主张,然后联系阅读或写作体验,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本题属于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诗人主张提出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阅读或写作体验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外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 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诗人的诗歌主张,除三四句强调抒写“真性情”外:一二句认为文字具有不朽功效;五六句主张文学要有独创;七八句提出以少胜多的原则;九十句强调对文字的“精诚”;十一十二句认为人要干一番光辉卓荦的事业;十三十四句认为即使千年之后,人的精神、风采也需仍然活在人间。然后结合平时的阅读或写作,具体阐述受到的启发。 比如“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强调对文字的“精诚”。“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写出了诗人吟诗炼句绞尽脑汁,殚思极虑,十分辛苦——每次作诗,手捻胡须,竭虑苦思,为吟成一个字,常要捻断数根胡须。卢延让以苦吟著称,这两句即自述作诗之甘苦,为苦吟诗人之绝妙画象,形象逼真,如见其人,强调了诗人对文字的“精诚”,向为后人所称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下面《论语》选文中孔子的话语(可选其中一则或多则),谈谈你对语言“文”“质”及其关系的认识。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宰予昼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盖枢机之发,荣辱之主(1),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则知饰词专对,古之所重也。夫上古之世,人惟朴略,言语难晓,训释方通。是以寻理则事简意深,考文则词艰而义释。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

寻夫战国已前,其言皆可讽咏,非但笔削所致,良由体质素美。何以核?“山木”“辅车”,时俗之谚也;“原田是谋”,舆人(2)之诵也。斯皆刍词鄙句,犹能温润若此,况乎束带立朝之士哉!则知时人出言,史官入记,虽有讨论润色,终不失其梗概者也。而后来作者,通无远识,记其当世口语,罕能从实而书,而复追效昔人,示其稽古。使周、秦言辞见于魏、晋之代,而失彼天然,今古以之不纯,真伪由其相乱。

唯王、宋著书(3),叙元、高时事,词正笔,务存直道,方言世语,由此毕彰。而今之学者,皆二子以言多滓秽,语伤浅俗。夫本质如此,而推过史臣,犹鉴者见嫫母多媸,而归罪于明镜也。近有敦煌张太素、中山郎余令,并称述者,自负史才。郎著《孝德传》,张著《隋后略》。凡所撰今语,皆依仿旧辞。若选言可以效古书,其难类者,则忽而不取,料其所弃,可胜纪哉

盖江芊骂商臣曰:“呼!役夫,宜君王废汝而立职。”汉王怒郦生曰:“竖儒,几败乃公事。”单固谓杨康曰:“老奴,汝死自其分。”乐广叹卫玠曰:“谁家生得宁馨儿!”斯并当时侮嫚之词,流俗鄙俚之说。必播以唇吻,传诸讽诵,而世人皆以为上之二言不失清雅,而下之两句殊为鲁朴者,何哉?盖楚、汉世隔,事已成古。魏、晋年近,言犹类今。已古者即谓其文,犹今者乃惊其质。夫天地长久,而风俗无恒,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而作者皆怯书今语,勇效昔言,不其惑乎!

盖善为政者,不择人而理,故俗无精粗,咸被其化;工为史者,不选事而书,故言无美恶,尽传于后。若事皆不谬,言必近真,庶几可与古人同,何止得其糟粕而已。

(取材于唐•刘知幾《史通•言语》)

注释:(1)枢机,中心,关键。“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语出《周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2)舆人:众人。(3)唯王、宋著书:王邵著《齐志》,宋孝王著《关东风俗传》,二书分别记录南北朝时期元氏西魏和高氏北齐史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但笔削所致                笔削:修改润色

B. 终不失其梗概者也            梗概:基本特色

C. 词正笔                    抗:匹敌

D. 二子以言多滓秽          尤:指责

2.根据文意,下列句中加点词不能被其后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 是以寻理则事简(故)意深

B. 何以核(之乎)

C. (因)使周、秦言辞见于魏、晋之代

D. 若选言可以效古(则)书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考文则词艰而义释      要考查文辞则言辞艰深而事理很明白

B. 斯皆刍词鄙句            这些都是草野低贱之人的吟咏

C. 方言世语,由此毕彰     地方口语、世俗言谈,由此得以充分彰显

D. 必播以唇吻,传诸讽诵   一定可以流传于口头,用来讽谏规劝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其难类者,则忽而不取,料其所弃,可胜纪哉?

5.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填空。

本文主要讨论编撰史书所使用的语言问题,包括古语与今语、雅语与俗语等。作者反对_____________,而导致史书失真、失实;他主张编撰史书应当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让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今天,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开拓了人们的思想维度。互联网的问世与发展,不仅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可以说,实现人民福祉是互联网发明的初衷,又是互联网发展的依归。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正是本着这样的主旨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接入国际互联网的21年来,中国已有6.7亿网民,网民规模全球第一;有413万多家网站,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二。互联网正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风口”,互联网经济GDP占比2014年即达7%,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中中国占了4家,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大约2.8万亿元,居全球首位。“十三五”时期,中国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发展,推动变革。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目的就是要让互联网给全体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____,也必须看到,互联网领域面临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更大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还面临诸多难题和障碍。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需要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建构科学合理的规则与秩序。网络空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风险需要同心协力、同舟共济,面对机遇不能搞“有你没我”的“零和游戏”,而应是携手共进的互利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当“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四项原则”、“ N6五点主张”归结起来,就是希望互联网这个人类的命运之舟行稳致远。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我们定能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取材于2015年12月17日《 人民日报 》)

材料二

二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有自由,也要有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在这样一个用户数量达32亿的全球网络空间里,良性的运行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是“宝库”还是“魔盒”,取决于国际社会的治理水平和能力。一方面,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对人类文明进步将发挥更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信息鸿沟,到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的不完善,再到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全球公害,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和挑战表明,只有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建立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互联网才能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建立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多边、民主、透明是基本原则。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不容无序运行。只有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全球互联网的共享共治才有前提。只有构建良好秩序,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同时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全球互联网才能良性运行,健康发展。

建立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是重要的价值理念。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各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网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不应成为“扳倒”他国的工具,更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因而,维护和平安全,应当也必须成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基本要求。“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各国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互利共赢,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国际社会坚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加强对话合作,致力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定能实现全球互联网善治,让互联网释放出造福人类的强大正能量。

(取材于2015年12月18日《 人民日报 》)

材料三

用互联网的力量开启未来

在洋溢着古典风情的乌镇,又召开了一场可以塑造未来面貌的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古典与未来的美妙结合,不仅体现了互联网的力量,也是中国当前的面貌写照。

今天,互联网已无所不在。会场虽在乌镇,却让人感到就在我们身边。用网络的语言来说,似乎很难有一场盛会,能够像互联网大会那样“酷炫”,一幅未来世界的图景正在我们眼前慢慢展开:互联网建设将如何升级,互联网经济将如何转型,网络规则又该打上怎样的补丁 这一切,都在本次大会的议程里,并将如春风化雨般,慢慢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目前,中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世界网民也超过了30亿。无数人的生活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互联网领域的一点小变革,都会放大无数倍,都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在互联网大会上,有洪钟之音: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既包括网络主权、构建秩序等宏大议题,也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平台等具体政策。这一项项新提法,都指向了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都是独具创造精神的“中国主张”。中国如今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振聋发聩的中国表达,生动描绘了未来的远景。

在互联网大会上,也有百花齐放: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未来30年才是互联网应用的最佳机会;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说,人工智能迎来新机遇,将用技术为人类服务;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则在思考,未来用什么产品来颠覆微信 这些互联网世界的建设者们,正在从细节上逐步探索未来的方向。在乌镇的这些天,或许某个点子、某次碰面、某句谈话,就足以启发一场变革,带来更多惊喜。

在互联网世界,中国已具备制定未来规则、描摹世界面貌的底气。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创造力的集中迸发。互联网看似是一个虚拟世界,却又需要实实在在硬实力的支撑。它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到位,需要消费人口实力殷实,需要教育、科技提供支撑,若没有这些支撑,世界互联网大会何以开在中国,世界级的人物为何云集中国?

互联网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在互联网世界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也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世界互联网大会是一次新的启程,在未来的航程里,中国需要与世界各国一道,在互联网这个联通虚拟与现实、穿越既往与未来的世界里,共筑规则,共享繁荣,这才是互联网大会的意义。

(取材于2015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

1.根据文意,简要说明文中画线部分作者运用数据的意图。

2.请在第四段开头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3.下列不是国际社会应“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由的一项是(  )

A.互联网已经让世界成为地球村。 B.互联网开拓了人们的思想维度。

C.互联网领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D.互联网共建可以更好地造福人类。

4.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重要内容。请给“材料二”写内容摘要,不超过100字。

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同一话题下,各自议论的重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6.文章中“振聋发聩”“百花齐放”“举足轻重”三个成语,都是对互联网领域“中国面貌”的形象写照。请结合文章内容,任选其一加以解说。

7.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是独具创造精神的“中国主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中国主张”的核心内涵。(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可以听得懂动物(或植物)的语言,那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按要求作文。

“田忌赛马”是一个流传很广的历史故事,含义丰富,常读常新。你对“田忌赛马”有怎样的思考?请请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消息称,如今在一些大学校园里,书商们纷纷打出书本用秤称的招牌,书籍无论门类,统统放到电子秤上按斤论价。这样的售卖方式吸引了不少学生。

有的学生说,来这买书就是图便宜,先占有,慢慢读;有的学生说,古人有“书以斤读”,今人“书以斤卖”,再也感受不到书籍原有的沉甸甸的文化含量了;还有学生做打油诗调侃:“四大名著论斤卖,价格不如大白菜。曹吴罗施闻此事,气得阴魂飞出来。”还有学生说……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