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所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亡去不义 亡:丢弃
B. 毋内诸侯内 同“纳”,接纳
C. 籍吏民 籍:登记
D. 不如因善遇之 遇:对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臣为韩王送沛公
B.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 君为我呼入
D. 约为婚姻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夜访张良,使得原本紧张的局势出现转机。
B. 从怪罪鲰生、拉拢项伯等言行可看出刘邦机敏、果断、精细。
C. 作者运用对照手法,用项伯的当机立断突出张良的优柔寡断。
D. 语言描写精练生动,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不同人物的鲜明个性。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 上片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历史上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引发感慨。
B. 下片开头追述刘义隆草率出兵而溃败的史实,建议当权者挥师北伐。
C. 结尾词人以廉颇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
D. 作品运用典故自然贴切,寄意深远,历史感怀与现实忧思互相交织。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收殓、埋葬。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中有了最终的目标,梦也就一样有趣。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东家的狗在西家叫,客人经过厨师身边去吃饭。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不拘于时
B. 不能容于远近
C. 敢以烦执事
D.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下列诗句所写的历史人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唐·刘威)
B.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藏忠义心。(唐·白居易)
C. 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宋·苏轼)
D.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比喻)
B.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对偶)
C.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拟人)
D.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