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乙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感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 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从甲、乙选文的心理描写中,可看出一个怎样的林黛玉?
2.有评论说王熙风、贾宝玉的出场“相互映照却不重复”,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大阉亦逡巡畏义,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文化的日益繁荣兴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高度重视,也成为世界打量与认识中国的窗口。作为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道门槛,汉字被推到了时代的前沿。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楷书,不少人开始研究汉字的演变历程,试图通过汉字溯源,解开更多内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密码。
汉字的起源与早期的图形符号有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称之为“六书”,而“六书”之首即为“象形”。因此,汉字字形从诞生起就蕴含着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国家典章制度等文化信息,还蕴涵着中国独有的思维方式及价值逻辑,它不仅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工具,其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宝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汉字进行溯源至关重要,这与汉字的特质有关。欧美国家的语言大多是拼音文字,它的意义由其所指决定,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则不同。北师大教授齐元涛认为:“词义不是汉字最核心的问题,字形和词义的关联才更重要,这是汉字本身的特点。我们今天用的是象形字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楷书和简化字,这便需要我们去溯源。”陈寅恪曾说,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汉字教育就是将字与文化整合起来。据此,齐元涛提出了“字课思维”,希望在语文课上能用汉字溯源作抓手,让孩子们在对汉字的认知基础上走向对自然的认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
当下汉字溯源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因为生活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汉字形成的历史语境都已经遗失了。当然,现代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字课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它使汉字教育可视化成为可能。融媒体儿童教育丛书“汉字魔方”作者李英说:“汉字动画主要通过图形呈现在书里,让孩子在图中找字,让学习成为一种游戏。”不过,需要规避的风险是,精彩和趣味背后有可能出现的不准确、不严谨。特别重要的是,广大教师要意识到,汉字溯源不是简单地将汉字和文化放在一起,而是要还原汉字和文化结合的历史的真实意境,从而理解其初始的意义。
(选自201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汉字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B. “六字”是许慎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归纳。
C.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字形与字义相关联。
D. “字课思维”就是通过识字教学启发思维。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破解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密码,只能通过汉字溯源来完成。
B. 陈寅恪的话为齐元涛提出“字课思维”提供了理论依据。
C. 汉字溯源的现实困难是汉字形成的历史语境已全都遗失。
D. 运用现代融媒体技术需要规避过于追求画面感的风险。
下列对《长亭送别》“叨叨令”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杉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A. 在结构相近的语句中,推出众多物象,读来颇有铺陈之美。
B. “兀的……”句的反复,突出了女主人公无比愁闷的心情。
C. 大量叠词的运用,使崔莺莺的情感抒发显得更为热烈奔放。
D. 用语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元杂剧语言“生活化”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所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亡去不义 亡:丢弃
B. 毋内诸侯内 同“纳”,接纳
C. 籍吏民 籍:登记
D. 不如因善遇之 遇:对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臣为韩王送沛公
B.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 君为我呼入
D. 约为婚姻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夜访张良,使得原本紧张的局势出现转机。
B. 从怪罪鲰生、拉拢项伯等言行可看出刘邦机敏、果断、精细。
C. 作者运用对照手法,用项伯的当机立断突出张良的优柔寡断。
D. 语言描写精练生动,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不同人物的鲜明个性。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 上片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历史上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引发感慨。
B. 下片开头追述刘义隆草率出兵而溃败的史实,建议当权者挥师北伐。
C. 结尾词人以廉颇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
D. 作品运用典故自然贴切,寄意深远,历史感怀与现实忧思互相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