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在你走过的十五六年的岁月中,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场景,让你驻足回首,虽时空阻隔,却仍然能感受到永不褪色的温度。
请以“记忆的温度”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为蛇年春联上联“龙舞雪花,四野寒风随雪尽”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蛇步锦程,三教九流共腾飞
B.蛇舞青云,八方喜气盈门来。
C.蛇弄歌台,千里江山架彩虹
D.蛇衔春色,九天暖意逐春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创作经典不可能________,绝佳题材与深刻思考的背后,往往是搜肠刮肚的劳苦与探赜索隐的辛酸:无论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对于前者而言,要长时间的冷清孤寂;对于后者而言,则需要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最后,还要承担难出佳作或者佳作不为人所识的风险成本。正如传世名著《红楼梦》,乃是曹雪芹以前半生_________为墨,( ),凭坚苦卓绝的心志换来的___________,却又只能以抄本流传,虽名动一时,亦毁誉参半。直到程、高二人___________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又历经几度沉浮,才渐得享誉世界之地位——而对作者而言,这又只是无从得知的身后事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帆风顺 呕心沥血 鸿篇巨制 苦心孤诣
B.得心应手 冥思苦想 长篇累牍 筚路蓝缕
C.一帆风顺 冥思苦想 鸿篇巨制 筚路蓝缕
D.得心应手 呕心沥血 长篇累牍 苦心孤诣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前者而言,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之苦;对于后者而言,则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孤寂
B.对于前者而言,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孤寂;对于后者而言,则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
C.对于前者而言,需要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对于后者而言,则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孤寂
D.对于前者而言,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之苦;对于后者而言,则要长时间的冷清孤寂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后半生于惨淡经营中执笔
B.惨淡经营中执笔于后半生
C.于后半生惨淡经营中执笔
D.后半生执笔于惨淡经营中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的活动来展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 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近,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秋景,虚写别后之景。
B.“青草瘴时过夏口”一句,点明送别的时间,说明作者是在春天送别杨少府的。
C.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D.诗歌借助贾谊吊屈原的典故,把杨少府之才与贾谊之才相比,肯定了友人的才华。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 封:边界
B.朝济而夕设版焉 焉: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C.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D.因人之力而敝人,不仁 因:因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阙秦而利晋,唯君图之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3.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④吾其还也。亦去之
⑤越国以鄙远
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以下大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组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若不阙,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辩论技艺,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原因。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撒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6.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