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到秋冬季节,都是落叶飘零的时候。为了加强...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到秋冬季节,都是落叶飘零的时候。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有的地方甚至是让环卫工人24小时连续工作,相同的地点组成四个小组,轮流值班,坚守在“落叶第一线”;有的城市还喊出了口号“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确保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但《北京青年报》记者11月16日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属公园首次尝试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打造出了20处“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引来无数市民前往拍照留念。

对此,你怎么看待?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谁说落叶非胜景 江山之美,妙在多维。近日,某市在特定路段于特定时间段、适合的天气情况下保留路面落叶,营造落叶景观,引发热议。对此,我的看法是,适当地保留落叶景观有助于城市名片的建立,落叶应当保留。 对于传统观念持有者来说,落叶是一定要扫去的。落叶堆积在路面上易使汽车打滑,造成安全隐患。半腐殖质堵塞城市下水道系统,清理起来麻烦费力。若是遇上下雨天,落叶对还成了窝藏细菌、病毒和四害的天堂。可见,即使如此,该市也没有放弃保留落叶。 落叶应当被保留下,恐怕不是因为客观和理性。周国平说,城市的颜色隐藏得很深,因为那根源是千年来无人有资历评说的历史;又隐藏得很浅,浅到一枝早春的嫩叶,一声巷弄里的吆喝就足以窥见一二。是啊,雪儿一落下来,北京就成了北平。他在《城市颜色》中写道:“北京的颜色大概是一片风霜下的,肃穆的青灰色”,我想,那大概是大雾迷蒙后迟睡的美人眼垂下的阴影,是她背后雪中屹立不折的梧桐。北京的颜色就从那梧桐叶里流淌出来,从那大雾大雪中弥漫出来。保留落叶,旨在守护这座城市的颜色,保留几处胜景。 一念废物,一念胜景。一位老作家在上世纪90年代去伦敦游赏,回来后却公开写文章批评伦敦的下水道系统。要知道,伦敦常年阴雨连绵,促使政府修建了世界上最先进、最精巧的下水管道系统。原来,下水道分布密集,雨水难以在地上集聚。“伦敦的雨天总少一点触感”,虽然免去湿鞋之苦,却也少了许多乐趣和独特的美。谁说落叶不是胜景呢?都是千篇一律的整齐干净,就真的美丽吗?换一个角度思考,事情会更明晰全面。 落叶的隐患仍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做出改进措施:加装落叶过滤网,在特定路段放指路牌提醒司机小心打滑等。只要用心相待,它也会报之以温情。 落叶是城市的废渣,也是城市的宝物。落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树立城市良好形象,把难题变成美景。更重要的是安放那些不知该看向何处的目光,那些有些疲累的心灵,那些漂泊者难以归根的相思。 看窗外风拂过落叶潇潇洒洒,但留得秋味缕缕丝丝。 【解析】 试题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为两部分,即对待落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后者是“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这两种态度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前者是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后者是为了打造“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连接两部分的关键词是一个“但”字,这一转折,既表明前后态度和行为的对立,也表明后者更是材料的关注点。材料陈述的是现象,对材料的理解,要透过现象去看,去悟。从两者的行为来看,是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前者在于战胜自然,对待自然是对立态度,后者在于用自然来美化生活,对待自然是互融态度。从两者的出发点来看,不是对错的问题,是看待事物的视角问题。前者从净化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便利角度出发,是实用主义视角;后者从美化与诗意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人性化角度出发,是浪漫主义视角。立意角度:(1)肯定尽扫落叶的做法;(2)肯定保留落叶的做法;(3)寻找两者平衡点的辩证观点。参考立意如下:(1)用管理和制度来保护我们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安全;(2)从净化到美化体现的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升级;(3)让生活多一点诗意;(4)管理需要更多的人性化,管理者需要有人文情怀;(5)留住城市里的自然之美,让城市多一点个性和张扬;(6)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市政管理服务理念也应该日益进步;(7)从“确保没有一片落叶”来看简单粗暴一刀切的管理就是一种庸政、懒政(8)对待落叶的态度要兼顾干净清洁安全与诗意美好浪漫,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9)尽在一个“容”字上——谈保护市容与对落叶宽容;(10)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共存互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学生渴望友情,网络社交为中学生打开了一扇门,定能让中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网络社交还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交际面,一定会让他们朋友遍天下,同时让他们了解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过去孩子和外界接触,会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在网络社交完全没有了地域、背景等约束。

①网络社交不一定就能让中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   。这是因为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②   ,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幕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采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③   ,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近,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随着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会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区城城市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地处浙江省天目山东麓河道纵横的平原地带。83年前,(   ),也让这座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300年之间的“中华第一城”逐渐掀开神奇的面纱。11条水坝组成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神秘绚烂的礼俗制度、    的农业和手工业水平、    的城市系统,共同描绘出一幅中国史前社会文明的   。可以说,良渚古城遠址的考古发现,有力驳斥了国际学术界一些人“中华文明始于有甲骨文、青铜器的殷商时期”“文明历史不足五千年”的    ,将世人对中华文明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略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区域城市文明。

B.申遗成功后,游客可在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会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

C.中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会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

D.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略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在这一区域被发现,开启了良渚文化考古进程。

B.这一区域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良渚文化考古进程被开启。

C.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在这一区域被大量发现,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开启了。

D.这一区域发现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让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得以开启。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令人赞赏  领域广阔  图画 论调

B.令人赞叹  领域广阔  图画 观点

C.令人赞叹  规模庞大  图景 论调

D.令人赞赏  规模庞大  图景 观点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与孤鹜浑然一体。

(3)《逍遥游》中庄子指出宋荣子能够将世人的“誉”和“非”置之度外,就已经达到了一种“_________”的境界,但他仍然未达到逍遥游的真正境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高耸入云,面临着江水,阁中的人可以据此眺望远山、欣赏秀水。

B.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C.颔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等意象营造出华美祥和的意境。

D.颈联由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闲云潭影”写出了滕王阁的落寞空寂,“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写岁月之久长与流逝之匆促。

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