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荀子在《乐论》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荀子在《乐论》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同时也表明了他对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的美学见解。

荀子曾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自然美的存在,并进而认为人的生理感官有感受美的能力,审美享受部分属于人的本能欲望。既然审美与生而自然的人类本性欲望有关,那么作为供人享受的“声”——音乐,当然也是其来有自的。荀子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论》)“乐”来源于人的性情抒发,又给人以审美快感。“声音动静”是“乐”产生的基础,人和“乐”相辅相成,也相生相息,彼此间的这种存在关系本身,也就决定了“人不能无乐”。这样,荀子就表明了他对音乐的一个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看法,即“乐”关系着人的存在,是人基于自身本性的一种需要。

人需要“乐”,“乐”能够满足人的需要,那么“乐”自身又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从音乐的基本性质来看,由于它源于人的性情抒发,所以也能感动人的性情,它对于人不具有强力制约,而只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来感染之、教育之。因此“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论》)。从音乐表现的内容来看,它集中体现为一个“和”字。“乐之中和也”(《劝学》),荀子甚至把它突出强调为“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乐论》)。关于音乐的形式,荀子认为,音乐强调表达,这种表达应该是“乐而不流”。他又从具体表现手段上,把音乐区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种。关于声乐,他说:“失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关于器乐,他说:“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音乐演奏要先定一个中音作为基本音,用来确定乐调的谐和,然后再把各种乐器配合在一起,调整好节奏,一齐合奏来完成一支美妙的乐曲,由此可以看出,荀子不仅对音乐演奏极为熟悉,而且他也似乎有意识地把音乐演奏这种形式上的“合奏”,同音乐表现“中和”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这里显示出荀子对音乐深刻而又独到的美学见解。

关于音乐的社会作用,这是荀子音乐美学思想中重点阐述的问题。他认为,好的音乐应该“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因此这种音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乐论》)。荀子在这里自觉而明确地把音乐当作审美教育的有效工具,认为好的音乐可以感动人的善良之心,驱逐危害人的“邪污之气”,并进而促使君臣上下和敬,父子兄弟和亲,乡里长少和顺,使整个社会的上下左右、人与人之间保持在和谐稳定的既定秩序之中,最终“移风易俗”,达到“天下皆宁”的理想社会,在这一问题上,荀子无疑是和孔子一脉相承的。

毋庸讳言,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优点和缺陷都十分突出。一方面,他把音乐与人的自然欲望、感性、快乐相联系,这不但肯定了音乐中感性因素的审美意义,而且确定了音乐和人的存在之间无法割断的相依相存的密切关系,从而使音乐(包括其他艺术)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极大加强,这一思想的提出,使荀子在音乐的审美评判上几乎超过了他所有的前辈。另一方面,荀子不仅全面继承了孔子音乐治国、美育治国的教化思想,而且把这一思想作了相当片面的突出和发挥,人为赋予音乐以音乐之外的许多责任和义务,从而使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蒙上了一层浓重的功利色彩。

(选自王长华《诗论与子论》之《荀子美学思想述评》,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乐”即是“声”,它来自生而自然的人类本性欲望。

B.“乐”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只能部分地给人以审美快感。

C.人不能无“乐”,因为“乐”关系着人的存在。人和“乐”是相辅相成也相生相息的。

D.人需要“乐”,“乐”也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因为“乐”是人基于自身本性的一种需要。

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能无乐”是荀子对音乐的一个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看法。因为音乐带给人的快乐是人情所不能没有的。

B.荀子以其在音乐审美评判上超越之前所有前辈的能力,有意识地将器乐合奏与音乐表现“中和”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

C.荀子将音乐当作审美教育的有效工具,这是对孔子音乐治国、美育治国的教化思想的全面继承。

D.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蒙上一层浓重的功利色彩,是因为他人为赋予音乐以音乐之外的许多责任和义务。

3.以下对荀子音乐美学思想的阐述,准确的一项是(  )

A.从音乐的基本性质来看,音乐源自人的性情,因而音乐也就可以制约、感染、教育人。

B.从音乐表现的内容来看,音乐突出地表现为“乐而不流”“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

C.从音乐的形式来看,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种,声乐起教化作用,器乐起“中和”作用。

D.从音乐的社会作用来看,音乐可以感动人心,进而使社会“移风易俗”,达到“天下皆宁”的理想社会。

 

1.B 2.B 3.C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只能部分地给人以审美快感”错误,张冠李戴,原文“荀子曾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自然美的存在,并进而认为人的生理感官有感受美的能力,审美享受部分属于人的本能欲望”,应该是“审美享受部分属于人的本能欲望”。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荀子以其在音乐审美评判上超越之前所有前辈的能力,有意识地将器乐合奏与音乐表现‘中和’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错误,原文“使荀子在音乐的审美评判上几乎超过了他所有的前辈”“而且他也似乎有意识地把音乐演奏这种形式上的‘合奏’,同音乐表现‘中和’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前一句缺少“几乎”,后一句缺“似乎”,把或然的说成必然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因而音乐也就可以制约、感染、教育人”错误,原文“从音乐的基本性质来看,由于它源于人的性情抒发,所以也能感动人的性情,它对于人不具有强力制约,而只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来感染之、教育之”,可知音乐对人不具有强力制约作用; B项,“从音乐表现的内容来看,音乐突出地表现为‘乐而不流’‘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错误,原文“从音乐表现的内容来看,它集中体现为一个‘和’字。‘乐之中和也’(《劝学》),荀子甚至把它突出强调为‘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乐论》)。关于音乐的形式,荀子认为,音乐强调表达,这种表达应该是‘乐而不流’”,可知“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强调了音乐的功用,而不是音乐自身的表现;“乐而不流”是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而不是音乐表现的内容; D项,“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蒙上一层浓重的功利色彩,是因为他人为赋予音乐以音乐之外的许多责任和义务”错误,原文“荀子不仅全面继承了孔子音乐治国、美育治国的教化思想,而且把这一思想作了相当片面的突出和发挥,人为赋予音乐以音乐之外的许多责任和义务,从而使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蒙上了一层浓重的功利色彩”“荀子在这里自觉而明确地把音乐当作审美教育的有效工具,认为好的音乐可以感动人的善良之心”,好的音乐可以感动人的善良之心,题干以偏概全。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而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我们每个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生活因人而异,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那么,你生活中有怎样的缺憾?因而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呢?

针对以上观点,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某中学将举行高考备考冲刺大会。以下是一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一处格式不妥,一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19年4月15日早8时在大礼堂举行2019届高考备考冲刺大会,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高考,意味着成长;高考,意味着蜕变。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高考需要您的支持与帮助,也需要您的监督与指导,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2019年4月8日

一班班委会

格式不妥的一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一处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词语。

黄菊倚风   月静池塘   紫门临水   风摇帘幕   村酒冽   桐叶影   稻花香   桂花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____,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_____,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_____。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_____,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俯拾皆是 因而

B.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不一而足 然而

C.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不一而足 然而

D.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俯拾皆是 因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B.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C.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D.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

B.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

C.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

D.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立下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感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寻常,但主旨重大:所举事例虽浅近,但意义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