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_____,是以日退也。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行有常,_______,不为桀亡。

 

(1)君子敬其在己者 而慕其在天者 (2)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不为尧存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己、慕、伐、矜、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日长简仲咸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时。简:即书信,用为动词。仲咸:冯伉的字,与王禹偁同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故诗中称同年。②伯阳:老子李耳的字。③牢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

1.颔联表现诗人怎样的心境?

2.从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两方面对颈联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姜、桂、金、锡、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注)①挽,同“晚”,后来的。②刍豢:指牲畜的肉。③眇:同“妙”。④虞:掌管山林川泽出产的官,此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⑤三宝:食、事、财。绝:不流通。⑥潟卤:盐碱地,不适宜耕种。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神农以前,吾不知    已:通“矣”,了

B.故善者因之,其次利之    道:通“导”,引导

C.农而食之    待:等待

D.其业,乐其事    劝:勉励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B.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C.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D.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的“小国寡民”理念在近世行不通,是因为人们都追求舒适享乐,对人们的欲望,统治者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

B.各地物产丰富,农、虞、工、商顺应自然规律各行其是,但只有政府主动、大力协调各种经济门类,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C.姜太公在经济基础薄弱之时,管仲在齐国中衰时,都实行了发展经济的政策。由于富强,齐国还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D.天下之人上至天子诸侯下到平民百姓,都求财谋利,担忧贫穷。只有生活富裕了,君子才喜欢行仁义之事,普通百姓才懂得礼仪。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2)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荀子在《乐论》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同时也表明了他对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的美学见解。

荀子曾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自然美的存在,并进而认为人的生理感官有感受美的能力,审美享受部分属于人的本能欲望。既然审美与生而自然的人类本性欲望有关,那么作为供人享受的“声”——音乐,当然也是其来有自的。荀子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论》)“乐”来源于人的性情抒发,又给人以审美快感。“声音动静”是“乐”产生的基础,人和“乐”相辅相成,也相生相息,彼此间的这种存在关系本身,也就决定了“人不能无乐”。这样,荀子就表明了他对音乐的一个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看法,即“乐”关系着人的存在,是人基于自身本性的一种需要。

人需要“乐”,“乐”能够满足人的需要,那么“乐”自身又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从音乐的基本性质来看,由于它源于人的性情抒发,所以也能感动人的性情,它对于人不具有强力制约,而只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来感染之、教育之。因此“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论》)。从音乐表现的内容来看,它集中体现为一个“和”字。“乐之中和也”(《劝学》),荀子甚至把它突出强调为“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乐论》)。关于音乐的形式,荀子认为,音乐强调表达,这种表达应该是“乐而不流”。他又从具体表现手段上,把音乐区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种。关于声乐,他说:“失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关于器乐,他说:“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音乐演奏要先定一个中音作为基本音,用来确定乐调的谐和,然后再把各种乐器配合在一起,调整好节奏,一齐合奏来完成一支美妙的乐曲,由此可以看出,荀子不仅对音乐演奏极为熟悉,而且他也似乎有意识地把音乐演奏这种形式上的“合奏”,同音乐表现“中和”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这里显示出荀子对音乐深刻而又独到的美学见解。

关于音乐的社会作用,这是荀子音乐美学思想中重点阐述的问题。他认为,好的音乐应该“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因此这种音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乐论》)。荀子在这里自觉而明确地把音乐当作审美教育的有效工具,认为好的音乐可以感动人的善良之心,驱逐危害人的“邪污之气”,并进而促使君臣上下和敬,父子兄弟和亲,乡里长少和顺,使整个社会的上下左右、人与人之间保持在和谐稳定的既定秩序之中,最终“移风易俗”,达到“天下皆宁”的理想社会,在这一问题上,荀子无疑是和孔子一脉相承的。

毋庸讳言,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优点和缺陷都十分突出。一方面,他把音乐与人的自然欲望、感性、快乐相联系,这不但肯定了音乐中感性因素的审美意义,而且确定了音乐和人的存在之间无法割断的相依相存的密切关系,从而使音乐(包括其他艺术)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极大加强,这一思想的提出,使荀子在音乐的审美评判上几乎超过了他所有的前辈。另一方面,荀子不仅全面继承了孔子音乐治国、美育治国的教化思想,而且把这一思想作了相当片面的突出和发挥,人为赋予音乐以音乐之外的许多责任和义务,从而使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蒙上了一层浓重的功利色彩。

(选自王长华《诗论与子论》之《荀子美学思想述评》,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乐”即是“声”,它来自生而自然的人类本性欲望。

B.“乐”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只能部分地给人以审美快感。

C.人不能无“乐”,因为“乐”关系着人的存在。人和“乐”是相辅相成也相生相息的。

D.人需要“乐”,“乐”也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因为“乐”是人基于自身本性的一种需要。

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能无乐”是荀子对音乐的一个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看法。因为音乐带给人的快乐是人情所不能没有的。

B.荀子以其在音乐审美评判上超越之前所有前辈的能力,有意识地将器乐合奏与音乐表现“中和”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

C.荀子将音乐当作审美教育的有效工具,这是对孔子音乐治国、美育治国的教化思想的全面继承。

D.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蒙上一层浓重的功利色彩,是因为他人为赋予音乐以音乐之外的许多责任和义务。

3.以下对荀子音乐美学思想的阐述,准确的一项是(  )

A.从音乐的基本性质来看,音乐源自人的性情,因而音乐也就可以制约、感染、教育人。

B.从音乐表现的内容来看,音乐突出地表现为“乐而不流”“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

C.从音乐的形式来看,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种,声乐起教化作用,器乐起“中和”作用。

D.从音乐的社会作用来看,音乐可以感动人心,进而使社会“移风易俗”,达到“天下皆宁”的理想社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而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我们每个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生活因人而异,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那么,你生活中有怎样的缺憾?因而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呢?

针对以上观点,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某中学将举行高考备考冲刺大会。以下是一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一处格式不妥,一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19年4月15日早8时在大礼堂举行2019届高考备考冲刺大会,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高考,意味着成长;高考,意味着蜕变。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高考需要您的支持与帮助,也需要您的监督与指导,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2019年4月8日

一班班委会

格式不妥的一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一处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