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将《孟子》《荀子》中的段子放在一起读,有些意思。 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将《孟子》《荀子》中的段子放在一起读,有些意思。

孟子说:“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时,皆孰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孟子·告子上》)他以大麦喻理,播种土地、时日相同,都会蓬勃生长,到夏至成熟了,却因土地肥瘠、雨水多寡、人工勤惰,最终收成不同。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荀子·劝学》)他拿蓬草、槐根说事,蓬草长在麻丛跟着变直了,槐根浸入污水跟着变臭了,大家不再接近它了。

孟子、荀子都继承了孔子思想。孔子曾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他的意思是,人性本相近,因后来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孟子、荀子又有各自的发展,孟子提出了人性善,荀子提出了人性恶。但在这两段文字里,取譬说理谈到人性,孟子、荀子的观点又有相似之处。

(注)①硗:土地瘠薄。②兰槐:香草,其根为芷。③滫:污水。

(1)根据文意,简要指出孟子、荀子人性观点中的相似处。

(2)孟子、荀子是怎样继承孔子的人性观的?请你谈谈现实的积极意义。(180字左右)

 

⑴孟子、荀子都重视外部环境对人(人性)的影响和作用。 ⑵①孟子、荀子都继承发展了孔子“人性本相近、却因习染不同而改变”的观点。②但孟子的“相近”是人性本善,荀子的“相近”是人性本恶。 其现实的积极意义要点:①环境对人的影响;②后天对人的改变。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内容,然后浏览全文,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再概括。原文“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时,皆孰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意思是“好比麦,播种耪地,如果土地一样,种植的时候一样,便会蓬勃地生长,到了夏至,就都成熟了。即便有所不同,那也是由于土地的肥瘦、雨露的多少、工作者的勤惰不同的缘故”,这是孟子的观点,强调的是外在的条件对麦子的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意思是“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这是荀子的观点,强调的是事物会随着周围的环境而发生变化;原文“取譬说理谈到人性,孟子、荀子的观点又有相似之处”,他们的观点放在人(人性)的身上,都是强调外部环境对人(人性)的影响和作用。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主要信息及个性化解读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解读孟子、荀子的人性观对现实的积极意义,主要从他们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影响。还有字数限定:180字左右。孔子的观点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人性本相近,因后来习染不同便相距甚远;原文“孟子、荀子都继承了孔子思想”“孟子、荀子又有各自的发展”,那么孟子、荀子都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原文“孟子、荀子又有各自的发展,孟子提出了人性善,荀子提出了人性恶”,可知孟子从“性相近”中提出的是“人性善”的观点,而荀子从“性相近”中提出的是“人性恶”的观点;原文“他以大麦喻理,播种土地、时日相同,都会蓬勃生长,到夏至成熟了,却因土地肥瘠、雨水多寡、人工勤惰,最终收成不同”,这是孟子的观点的主要内容,“他拿蓬草、槐根说事,蓬草长在麻丛跟着变直了,槐根浸入污水跟着变臭了,大家不再接近它了”,这是荀子的观点的主要内容,他们两人都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就好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外部的环境是后天造成的,我们是可以改变某些自己所处的环境的,从而实现对我们自己的改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______。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_________ :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___________ ,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王之 ②孰与畜而制之 ③是以圣人犹之 ④自矜者不 ⑤雩而,何也 ⑥天而思之 ⑦为无为,无事 ⑧是以进也

A.①③⑤/④/②⑧/⑥/⑦ B.①④/②⑧/③⑥/⑤⑦

C.①④/②⑧/③⑥/⑤/⑦ D.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B.本事不理

C.道路有死人 D.其死也坚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草木之生也柔脆

B.死而不亡者寿  三者错,无安国

C.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D.其说甚尔,其灾甚惨  万物之怪,书不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你若不哭,命运便笑

清风慕竹

西汉本始二年(前72年),汉宣帝下了一道诏书,想把祭祀汉武帝的"庙乐"升格,以大力颂扬他曾祖父的丰功伟绩。公卿大臣们立刻表示衷心拥护,不料长信少府(皇太后师傅)夏候胜却站出来说:"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用,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结论是"不宜为立庙乐"。这无异于是对皇帝权威的公然挑战,丞相、御史大夫等人立刻行动起来,联合弹劾夏侯胜"非议招书,毁先帝",丞相长史黄霸因为不肯在奏章上签名,也以"不举劾"的罪名一道上报给了皇帝。于是,他们很快被以"大逆不道"的名义逮捕下狱,判为死罪,等待秋后问斩。

在冰凉血腥的监狱中,夏侯胜不免心灰意冷。他素来性情耿直,不会曲意逢迎,如今不过说了句实话,便受此大辱,想想皇上的寡恩,想想人生的无常,夏侯胜的郁闷可想而知。

事实上,那个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的黄霸应该更冤,可他生性乐观,似乎一点也不在意眼前的一切。他早就知道夏侯胜是个大儒,很想跟他学习《尚书》,只是一直无缘亲近,没想到因意外的灾祸被关进了同一间牢房,他心想:"自己身为官吏,但却没有深入研读过经书,原来天天忙工作没有时间,现在时间也有了,而良师近在眼前,为什么不赶紧补上这一课呢?"

当他向夏侯胜表明求教之意时,夏侯胜不禁苦笑连连,他说:"咱们都犯了死罪,明天就要被处死了,现在读经有什么用?"

黄霸说:"孔子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人应该活在当下,抓住现在,学有所得,心有所悟,今天就是快乐的,何必管虚无飘渺的明天呢?"

夏侯胜听了,精神为之一震,内心里大为感动,当即答应了黄霸的请求。从此两个人席地而坐,每天夏侯胜都悉心向黄霸传授《尚书》。黄霸尽心听讲,不懂就问,二人日夜讲学津津有味,研读到精妙处,时不时还抚掌大笑。弄得监狱的看守过来察看,结果是一头雾水,搞不懂两个将死的人为什么这么快乐。

秋天转眼就到了,看到树上的黄叶飘落,有人提醒汉宣帝夏侯胜和黄霸的死期到了。宣帝于是派人到囚狱中调查这两个人是否心中哀痛,有悔改之意,回报说他们每天以读书为乐,面无忧色。汉宣帝心中不满,但也感叹俩人之贤,不忍杀之,以至此案久拖不决。

虽然身在监牢之中,决意活在当下的夏侯胜和黄霸心无阻碍,没有什么能够束缚住他们了。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的学问研究得愈益精到,思想有了长进,精神更加充实。

两年后的一天,关东四十九个郡突然发生地震,山崩地裂,墙倒屋塌,死了六千多人。对统治者来说,这不仅是自然灾害,而且是上天对世间存在冤狱的警示,汉宣帝不敢怠慢,一边赶紧赈灾,一边宣布大赦天下。夏侯胜和黄霸由此得以出狱,让他们更惊讶的是,他们并没有被逐回老家,而是直接被宣进朝庭,夏侯胜被任命为谏大夫,留在皇帝身边,黄霸为扬州刺史,外放做官。

真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场意外的地震让两个人获得了新生。后来,夏侯胜以正直博学做了太子的老师,九十岁逝世,为谢师恩太后为他穿了五天素服,天下儒生都引以为荣。黄霸以精明干练、政绩卓著名扬天下,后来官至丞相,史书评价他,自汉朝建立以来,才能卓异的丞相多多,但论到治理百姓,则"以霸为首",是要将他排到第一位的。

谁能想到,夏侯胜和黄霸命运的转折点,竟然是牢狱之灾。只是从风光无限的士大夫,一下子沦落成了监牢中的死囚犯,这个转折也太大了点,大得让人难以适应。一般人可能就此抑郁死了,可他们却懂得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在当下,从而在黑暗而恐怖的地方,每天都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

一个人不可能总能赢,重要的是在跌倒时,自己不要认输。海明威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无法打败他。"在困厄时,只要你选择了坚守,命运的转机说不定就在眼前。用句流行语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

(节选自《意林》2015年第2期)

1.下列关于本文分分析与理解,最恰当两项分别是()

A.乐观者以逆境为基,选择面朝远方,不畏如今所处的险滩。而悲观者则痛恨于挫折,自怨自艾。前者往往活得很好,而后者则死得很惨。

B.作者通篇以讲述故事的形式行文,为的是能让人们明白一点:无论遭逢了什么,都需活在当下,乐观向上。

C.黄霸与夏侯胜在狱中学习的热情打动了上苍,一阵地震不单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厄运,反而因此出狱且都身居高位,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是每一位成功人士的必由之路。

D.作者借这一典故,表明自己的心志,无论遇到什么,都应该安之若素,而不是一昧逃避,这给了作者很大的精神鼓舞,逆境中的乐观者一定能够有所作为,定能走向成功。

E.通读全文,作者认为:人可以面对险滩,但断不能屈从于磨难,人本就不该被打败,唯有坚守,命运就会出现转机,希望还是会有的。

2.请简要分析夏侯胜与黄霸的人物形象,并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今天就是快乐的,何必管虚无缥缈的明天呢?

2)从而在黑暗而恐怖的地方,每天都传出了郎朗的读书声。

4.作者于最后一段说:在困厄时,只要你选择了坚守,命运的转机说不定就在眼前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