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十余万言。

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赦之,非已死矣。

扬子《法言》曰: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非忧说之不合,非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

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秦纪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以书韩王  干:触犯

B.大王斩臣以国  徇:示众

C.其言  售:实现

D.乌足哉  愍:怜悯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

B.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

C.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

D.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本是韩国的贵族公子,他为韩国的削弱和韩王的“纳地效玺”而忧心,想为国效力却得不到重用。

B.作为韩王的使者,韩非游说秦王,竟“上书”称凭着秦国的条件,只要推行自己的主张就能称霸天下。

C.扬雄认为,游说人主当“忧”在不遵循道义,如果过分地看重说辞要符合人主的心意,就会不择手段。

D.战国时游说之士的“宗国”观念不强,以韩非为代表,他们游说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自己的主张和价值。

4.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

(2)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

 

1.A 2.A 3.A 4.⑴我冒死希望拜见大王,陈说用什么办法打破各国合纵联盟的大计。 ⑵我听说君子亲近自己的亲人从而推广到亲近别人的亲人,热爱自己的国家从而推广到热爱别人的国家,因此功勋大、名声好,从而享有百福。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此类题目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需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本题中, A项, “数以书干韩王”前面的语境是“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可知,韩非是韩国的公子,精通刑名法术的学说。(他)看到韩国国力日益衰弱,所以可以推断韩非是多次上书给韩王,是请求录用,而非 “触犯”。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中, “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可以看出是对称结构,应该是“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排除BC; “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中“也”“夫”两者紧挨一起,根据“也”是句末语气词,而“夫”是句首发语词,可知此处应该断开,应该是“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排除D。 这句话的句意是“君子依照礼仪行动,按照道义停止,所宣扬的学说合乎礼义就前进,不合乎礼义就后退。有所证实而不担心自己的主张不符合别人的心意。去劝说别人而又顾虑自己的说词不合别人的心意,那么就会各种手段没有不用的了”。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本题中, A项,“他为韩国的削弱和韩王的‘纳地效玺’而忧心”错。根据原文“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可知,韩非最感忧心的是“治国不务求人任贤”“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廉直不容于邪枉”等。 故选A。 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本题中, (1)昧:冒;愿:希望;所以:用来……的;从:通“纵”,合纵联盟。 (2)闻:听说;亲:第一个是动词,亲近;第二个是名词,亲人;是以:因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 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 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 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 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 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 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查看答案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你们真正做到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你们是光明的使者、 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3月10日,国家领导人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对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给予高度的评价、热情的赞扬,称他(她)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新时代”疫情下的医务工作者的崇敬之情。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

截至目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率接近80%,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文盲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至4%以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 2个字。

血管里并没有所谓的毒素, ________。代谢废物是细胞在新陈代谢时产生的自然产物,正常情况下,会随着血液运输到特定器官,最终排出体外,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比如代谢蛋白质之后产生的尿素、胍类化合物、酚类等产物,就会通过肾脏排出。 _______,增加排尿,就可以帮助代谢废物加速清理。除此之外,任何保健品、排毒汤,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时代中国青年拥有的最亮丽青春底色是爱国,青年对国家发展信心强烈,青年勇于挺身而出    国家利益。新时代青年是当代中国伟大发展成就的    见证者,在成长过程中,使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敌对势力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演变”中国青年的中国心,(    )。

青年是时代的    ,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生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代代青年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进入新时代,“实力爱国”的中国青年一定是中华民族生气勃发、    的排头兵,一定是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目标的蓬勃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定会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伟大奉献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拥护    全方位   晴雨表    引吭高歌

B.拥护    全天候   气压表    高歌猛进

C.维护    全天候   气压表    引吭高歌

D.维护    全方位   晴雨表    高歌猛进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污蔑、否定、排斥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

B.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

C.他们也目睹了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

D.他们也目睹了在成长过程巾一些境外势力污蔑、否定、排斥巾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而激发出中国青年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B.中国青年反而激发出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C.而且激发出中国青年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D.中国青年而且激发出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