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曰:“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清河客李萼,年二十余,与郡人来乞师,谓真卿曰:“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今清河,实公之西邻也,仆幸寓家,得其虚实,知可为长者用。今计其蓄积,足以三平原之富,士卒可以二平原之强。公因而抚之,腹心辅车之郡,其他小城,运之如臂使指耳。唯公所意,谁敢不从。”真卿借兵千人。代宗嗣位,时元载引用私党,惧朝臣论奏其短,乃请:百官凡欲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上闻。真卿上疏曰:“臣闻此语已来,朝野嚣然,人心亦多衰退。何则?诸司长官皆达官也,言皆专达于天子也。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述。”其激切如此。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希烈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蔽之,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希烈既陷汴州,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日:“老夫耄耋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兴元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德宗诏曰:“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B.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C.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D.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词藻,尤工书 工:擅长
B. 乃阳会文士 阳:在阳光下
C. 仆幸寓家,得其虚实 寓:居住
D. 举刃以拟之 拟:比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真卿预料安禄山要反叛,提前以久雨毁坏城墙为借口,修缮城墙,疏浚加深护城河,最终在安禄山反叛时,保住了平原城。
B. 清河人李萼和郡人到平原城向颜真卿学习,并尊颜真卿为长者,并说清河县积蓄多,积蓄够颜真卿用三次。
C. 元载任用私党,害怕被别人说坏话,就提出有事先向长官报告,再由长官报告宰相,最后宰相报告皇帝。此事遭到颜真卿激烈反对。
D. 李希烈反叛,卢杞向皇帝建议派颜真卿出使,晓谕李希烈归顺颜真卿,最终被李希烈所杀,德宗下诏对他的忠诚给予很高的评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
(2)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外婆的世界
李 娟
我是在我妈开始种葵花那一年决定辞职的,并提前把外婆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在阿勒泰市生活。
……
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就是赛虎)。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
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
阿勒泰对于她是怎样的存在呢?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再也不出去了。”
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老子好久没出去了……”
那时候,我好恨自己没有时间,好恨自己的贫穷。我哄她:“明天就出去。”却想要流泪。
除此之外,大部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
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
她在激情中睡去,醒来又趴到阳台上。直到视野中出现我下班的身影。
她已经不知时间是怎么回事了。她已经不知命运是怎么回事了。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菜市场找到她。
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
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诉刚才的遭遇。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
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
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
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
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
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
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那是我二十五岁时最宏大最迫切的愿望。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
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她。
我离她多远啊,我离她,比死亡离她还要远。
我和她生活在一起,终日在她的时光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着的时光。如蚕茧中的时光。我不该去试探这蚕茧,不该一次又一次干扰她的迷境。以世俗的,自私的情爱。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
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在她的世界之外,她放不下的只有我和赛虎了。我便依仗她对我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向她百般承诺,只要她不死,我就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终于痛哭出声。
我就是一个骗子,一个欲望大于能力的骗子。而被欺骗的外婆,拄着拐棍站在楼梯口等待。她脆弱不堪,她的愿望也脆弱不堪。我根本支撑不了她,拐棍也支撑不了她。其实我早就隐隐意识到了,唯有死亡能令她展翅高飞。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朴实自然的文字写了“外婆”在阿勒泰跟随“我”生活的一段经历,写出了“外婆”的特点。
B. 文章从动作、神态、语言等角度描写“外婆”,尤其从语言描写中,读者就能感受到一个四川老太太的特点。
C. 外婆在门把手上拴破布,是为了辨认自己的家,“我”当着她的面拆掉破布条,是因为破布条影响了小区的美观。
D. “我”承诺要带“外婆”回家,但“我”没有完成自己的承诺,对此“我”感到深深的歉疚,在外婆离开后痛哭出声。
2.理解文章中划线的句子。
(1)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
(2)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3.阅读文章概括外婆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一是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狠抓教学、教材、教师,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三是促进产教融合。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经验,坚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四是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
(《人民日报》)
材料二
高职扩招,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涉及1418所高职院校的消息,在两会会场内外引发强烈关注。
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到2018年8月我国高职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获批通过,再到近日国务院印发“硬核”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正在昂首迈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今天,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提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更是让不少高职院校师生感慨,“高职的春天来了!”
随着职业教育重要性的日渐凸显,高职招生也水涨船高。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比上年增加30所;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790.99万人,其中普通专科招生368.83万人,比上年增长5.16%,占普通本专科人数的46.63%;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有在校生2831.03万人,其中普通专科在校生1133.70万人,比上年增长2.60%,占普通本专科人数的40.05%。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职扩招主要招生对象不是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是中职毕业生。“我国高职目前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以及少数中职毕业生。但高职的生源在逐渐减少,以至于在普通高考招生中,部分高职的生源危机显得比较突出,高职完成招生计划颇为吃力。而中职毕业生升高职继续深造、发展,这一块还潜力巨大,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496.88万人,因此,只要将中职毕业生进高职深造的比例提高20%,就可以实现扩招100万的目标。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材料三
材料四
宁夏师范学院院长马宗保委员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多层次职业教育、推动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开展专业硕士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当前,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方面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部分普通高校或部分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缺乏可持续性,现有以专科为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和常态化机制。比如宁夏每年“专升本”人数不足200人,一些开展得比较好的省区市,“专升本”比例也只有5%左右。
当前,我国产业正在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而以专科层次为主的职业教育,无法适应先进制造业对技能型人才知识结构和创新素养的要求。建议制定职业教育类本科院校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国家标准,加大对专科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办学的支持力度,为职业院校优秀学生成长成才、人生出彩创造更多机会。
《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有在校生2831.03万人,其中普通专科人数要多于普通本科人数,2018年普通专科人数比上一年增长2.60%。
B. 高职毕业学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从2013届到2017届连年提高,月平均收入均高于2900元,增幅直线攀升。
C. 中职毕业学生就业率连续10年超过95%,高职毕业学生就业率从近10年来看也超过90%。月平均收入中职毕业生明显高于高职毕业生。
D. 当前,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方面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专科为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升入本科困难,宁夏“专升本”的比例不到5%。
2.下列多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办学模式上,现在职业教育基本由政府举办,将来依然采用这种政府举办的模式,这样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
B. 我国高职目前生源主要来自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生源主要来自进高职深造的中职毕业生。
C. 促进产教融合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一项具体的措施。要坚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合作。
D. 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将来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支撑。
3.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
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外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使诗歌不断走进人民大众的内心和生活。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但是,如果深入地、大量地阅读作品,便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问题。“打工诗歌”作品数量很多,但大同小异,“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在艺术上存在粗糙、直白、重复等问题,文学性不强。从深层次来讲,诗首先是诗,应该用诗的方式说话,评价其成就的最终尺度只能是艺术水准和品质。在打工诗歌的写作中,有一部分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所书写的现实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而与真实、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不搭界。
乡土诗歌的写作资源是广袤的乡村。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农村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遭遇着挑战,这对于写作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但就现实之中的乡土诗歌创作而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乡土诗歌写作的群体很大,但写得好的、有特色的还不多。很多诗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无疑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样的写作,前人早已写过无数遍了,并无新意,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再用那种封闭、单向度的抒情方式来呈现乡村,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掩耳盗铃。
城市诗歌的相关话题近年被广泛谈论。关于城市生活、现代生活的诗歌很多,有两种主导性倾向,其一是热情的、浪漫的倾向,体现出“现代性”特征。其二是排斥的、无奈的倾向,体现出“后现代性”特征,且以第二种所占比例更大。城市诗歌问题也同样很突出。大多的写作给人的感觉是形式大于内容、姿态大于实质,很大一部分是表面化、观念性的写作,并无真正去发现、介入城市生活,并没有表达出对城市的真情实感。城市更多是作为景观、作为他者而存在的,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客体。当今社会的浮躁之风在诗歌中不无体现,在城市诗歌中更为集中,许多的城市书写被大众文化所同化,成为了流行文化的推波助澜者,而缺乏诗人应有的价值立场和反思精神,消费化、快餐式的写作,沉迷于欲望、好勇斗狠的写作,缺乏底线和标准、过度追求“丧文化”的写作,哗众取宠、口号式的写作……问题不可谓不多。
所以,就当前诗歌中的现实书写而言,诸多问题值得深思。很多人写的“现实”只是徒具其表,貌似现实的“伪现实”,与复杂而精微的当代人的生活现实和精神现实基本无涉,而是从先入为主的概念、粗疏的印象、偏狭的趣味、人云亦云的跟风出发,是对现实的生吞活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04月03日14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文学上没有多大意义。
B. “打工诗歌”的写作都是跟风、人云亦云的写作,所写的现实都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不是真是的社会现实。
C. 存在问题的“城市诗歌”,大多是过于注重形式,很大一部分是表面化、观念化的写作,没有表达出对城市的真情实感。
D. “乡土诗歌”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这种写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乡土诗歌就没有一点新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议论中把“打工诗歌”等三类诗歌存在的问题剖析的很好,只是侧重指出问题,对于三类诗歌中的优点没有给予评价。
B. 文章在议论时分别指出“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所写的现实只是徒具其表的“伪现实”。
C. 文章总体上的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先提出了现实主义是中国诗歌的传统,现实中三类诗歌的现实书写存在问题。
D. 文章在议论中指出了三类诗歌存在的问题,只是概括分析,没有具体的例举具体诗人的具体诗歌篇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写乡土、乡村的乡土诗歌如果不跟随时代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进行改变,只凭自己想象来单向度的抒情,无疑是失败的。
B. 诗人缺乏应有的价值立场和反思精神,盲目跟风,城市诗歌体现社会的浮躁风气,这在打工诗歌和乡土诗歌中就没有体现。
C. “城市诗歌”存在的问题是创作者只是把城市作为景观、他者的存在,自身没有融入进去,抒发的情感不真实。
D. “打工诗歌”要成功就不能“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应该在内容上有特色,艺术上精美有文学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2月,位于北京的超高建筑“中国尊”正在陆续交付,这座高528米,建于八度抗震区的“新第一高”,自开工以来已经创造了8项世界之最、15项全国纪录。负责项目技术部工作的工程师蒋凯表示:“梦想是鼓足干劲拼出来的,我们的梦想是要让中国建造成为全球的一张闪亮名片。”
2019年《流浪地球》火爆,导演郭帆实现了拍摄科幻电影的梦想,在采访中,郭帆说到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创新、坚持、精益求精的过程。
2019年2月18日,生活节俭却为教育事业捐赠千万的武汉退休老人马旭当选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随行采访记者在与老人生活一段时间后,感慨的说:“早年兢兢业业,现在省吃俭用的老人很多,但难得的是到了晚年仍然保持一派率真单纯,仍然怀有梦想,她让我们明白,追求梦想就是要不失赤子之心,守住心灵的高贵。”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19年新年贺词亲切温暖、饱含力量,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我们都是追梦人》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hóng)《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花”字出现的位置是有规定的。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柳暗花明又一村”,“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
请以“酒”为令,填写下面的诗句,七个字,必须是有据可考的诗词。
① | 酒 | 酣 | 胸 | 胆 | 尚 | 开 | 张 |
② |
| 酒 |
|
|
|
|
|
③ |
|
| 酒 |
|
|
|
|
④ |
|
|
| 酒 |
|
|
|
⑤ |
|
|
|
| 酒 |
|
|
⑥ |
|
|
|
|
| 酒 |
|
⑦ |
|
|
|
|
|
| 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