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的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中国诗       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       。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      ,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        ,足使黑格尔美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蹴而至    不计其数    发达    复杂

B.一挥而就    数见不鲜    发展    周到

C.一蹴而至    数见不鲜    发达    周到

D.一挥而就    不计其数    发展    复杂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所以,

B.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C.中国诗是早衰的。早衰是因为早熟。所以,

D.所以,中国诗是早衰的。早衰是因为早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的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B.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的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产生。

C.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

D.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1.C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熟语)的使用能力。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 第一空:一蹴而至,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挥而就”不合语境,排除BD两项。 第二空:数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不计其数,强调数量多。“数见不鲜”更合语境。排除A项。 第三空:“发达”与下句“早已有……”的语境更贴合,而“发展”也不符合中国绘画的实情。 第四空:“周到”与上句“简陋”相对,而与“复杂”对应的意思应是“简单”,不合语境。 故选C。 2.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根据语境,作者在此应是做结论,因此先接“所以”;此句亦是承前启后,根据下文,作者对中国诗由高峰到腐化的分析表述,对应“早熟”到“早衰”的表达顺序。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原句的语病,是“缺乏”后面的助词“的”的滥用,导致结构混乱、不合逻辑,排除AB两项。以及“在……以后”固定搭配的词语残缺,导致成分残疾。一删一补即可完成病句的修改。排除C项。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被告知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慷慨:大方,不吝啬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B.茕茕子立,形影相         吊:安慰

《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人杰地灵,徐孺陈蕃之榻     下:放下

问征夫以前路,晨光之熹微   恨:痛恨

C.朝菌不知朔     晦:傍晚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之:到,动词

寻蒙国恩,臣洗马           除:去除

请息交以绝                 游:交游,交往巨

D.行年四岁,舅母志        夺:强行改变

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    听:听任,准许

谨拜表以                   闻:使....闻,使....知道

置杯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焉: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性命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杜甫以叹惋诸葛亮功业未竟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诗句是:“________”。

(4)《书愤》中陆游回顾两次抗金胜利之战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瞩

韩偓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注)①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当时宫廷斗争激烈,诗人受牵连,一生三次被贬,此诗写于初贬之时。②老成:年高有德之臣。③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④经济:经国济世。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晚凉中诗人在江边散步、看书,交代了诗题“有瞩”的具体情境。

B.颔联写“有瞩”之景,描绘风劲帆动、潮来水寂的景象,象征当时政局的动荡。

C.“棼丝”,原指乱丝,这里喻指纷乱之事,暗含了诗人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

D.本诗写景与抒怀有机结合,状物绘景,气势壮阔,借景抒情,借典抒怀,蕴含深厚。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尾联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异中有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以病自上,被。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①澍雨:及时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鸠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B.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C.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鸠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D.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鸠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的一种官职,汉武帝时开始施行,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

B.茂才,即秀才,汉代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而改称茂才。

C.征,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有两种,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D.尚书,官职名称。东汉时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受小姑诬告毒死婆婆,孟尝为之申诉,太守不理会,他就在门外哭泣,因病离开,寡妇含冤而死。新太守到任后,他终于代为洗白冤情。

B.孟尝才干卓越。合浦前任宰守因贪污腐化而对奸人滥采珍珠不作为,使珠业凋敝,民不聊生,孟尝任合浦太守后,革除弊政,为民兴利,又使百姓重返本业。

C.孟尝深受百姓爱戴。他在任合浦太守时因病将要离任,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因无法上登上车子,只好搭上乡民的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孟尝深受贤者赏识。尚书杨乔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谦逊不张扬,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但孟尝最终没有得到任用,老死于家中。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

施耐庵

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食果品海咮,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好。快抬一张桌子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

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曰。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捧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呑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我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子,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

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丟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橫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捧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此处柴进对林冲的问话既表现了他想见识林冲武艺的心理,也表现他对师傅洪教头安全的担心。

B.洪教头前后三次喊了“来,来,来”,其间又脱衣,又扎裙,形象地写出他的狂妄自大、傲慢无礼、浮躁轻敌的性格特点。

C.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看似“闲笔”,但其实不闲,这样写可以使情节张弛有度,也为下文写林冲棒打洪教头蓄势。

D.文中写林、洪两人交手的篇幅很少,而是花了较多的笔墨进行层层铺垫之后再写两人交手,这样处理可突出两人的性格,也突出林冲的武艺高强。

2.林教头与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一波三折,请概括其起伏的过程。

3.请分析选段是如何刻画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