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扶贫办,11日县委办,12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学习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称赞。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打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的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方式,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B. 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 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D. 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2.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一碗羊肉汤”的作用。

3.文章中的刘乡长是农村干部的典型,你对这一形象如何评价?请谈谈你的看法。

 

1.B 2.①文章围绕“一碗羊肉汤”行文,标题是文章的线索;②文章围绕标题“一碗羊肉汤”塑造人物形象,在市领导、刘乡长、张书记、县里不同层次的领导和“一碗羊肉汤”的关系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③“一碗羊肉汤”揭示文章的主旨,“一碗羊肉汤”致使一个农场消失,发人深思,反映出农村脱贫致富中的若干问题,揭示文章的主旨。 3.① 因地制宜,真抓实干。他希望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在荒岭上建立牧场。②头脑灵活,积极争取。面对频繁的参观者,他用羊肉汤来接待,向县委书记询问接待事宜,希望市扶贫办扶持牧场。③没有原则,缺乏远见。为了不辜负领导期望,为了让参观者满意,无休止地宰羊接待,使得牧场的羊大幅减少,也没有彻底摆脱迎来送往的官场作风。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A项“特别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方式”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肖像描写”在文中没有体现,错误; C项,“脱贫致富典型”错误,从文中来看,这只是脱贫项目,尚未脱贫致富,且“结尾出人意料”错误,从上文用羊接待参观者以及参观者一批接一批到来的情况可知,结尾“吃掉牧场”完全在情理之中,错误; D项,“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错误,所谓“典雅”是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而本篇小说的语言是朴实无华的,错误; B项,是对细节描写这种手法以及效果的分析,正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一碗羊肉汤’的作用”,然后明确标题的类型和内容,再分析这一内容在情节、形象、主旨上的作用。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腈的灯笼”,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因此,标题是高考小说命题的热点之一。高考对标题探究的角度有三,一是标题含义(意蕴),二是标题作用(妙处),三是分析是否可以更换标题。此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探究标题作用(妙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③形成结构线索,贯穿全文。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⑤强化突出人物形象。⑥暗示、揭示小说主旨,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⑦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等。就本文来看,“一碗羊肉汤”属于物象,所以在情节上,可以从线索的角度思考,文章从养羊、参观羊、宰羊、熬羊到一碗羊肉汤,都是围绕标题展开,标题是文章的线索;从形象的角度来看,从这碗汤里,读者看到了刘乡长的头脑灵活、缺乏原则和远见,看到了张书记的重形式,不务实等,可见标题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使牧场消失的正是这碗羊肉汤,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反映出农村脱贫致富中的若干问题,斥责了迎来送往的官场作风。 3.此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的把握。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有五种途径和方法,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二是结合小说中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及间接描写的环境和与他人关系等内容;三是从分析情节入手;四是从分析环境入手;五是注意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的间接议论的语句,弄清楚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从本文来看,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作为乡长,他在长岭建起大牧场,希望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说明他能因地制宜,真抓实干;面对频繁的参观者,他用羊肉汤来接待,向县委书记询问接待事宜,希望市扶贫办扶持牧场,说明他头脑灵活,积极争取;但他为了不辜负领导期望,为了让参观者满意,无休止地宰羊接待,使得牧场的羊大幅减少,也没有彻底摆脱迎来送往的官场作风,说明他没有原则,缺乏远见。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科学家重建700年前古代病毒:仍具感染能力

近日,来自旧金山血液系统研究所的埃里克·德尔沃特(Eric Delwart)及其同事研究发现,在采自亚北极冰区的冰冻驯鹿粪便中,发现了两组700年前的病毒基因组序列,包括一部分病毒RNA基因组,和一个DNA病毒的基因组。其中DNA病毒表现出了感染植物的能力。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科学家对于病毒的演化过程了解并不多。认识这些古代病毒的结构将有助于对病毒演化的探索。然而,科学家只对数量很少的古代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病毒的变异很快,很难确定新的序列与其他病毒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因此很难对古代病毒进行重建。除此之外,古代病毒的核酸物质往往会迅速分解,给测序带来了困难。

为了找到保存完好的古代病毒,德尔沃特和他的团队来到了加拿大塞尔维恩山脉(Selwyn Mountains)一片已有4000年历史的冰区,对其中的驯鹿粪便进行了分析。在检查一个700年前的冰芯时,他们从冰冻的粪粒中鉴定出了两组保存完好的病毒序列。

其中一组是一个RNA病毒的部分基因组,研究者认为它可能来自能够感染昆虫的蟋蟀麻痹病毒属(Cripavirus)。驯鹿可能在进食的时候吃进了感染这种病毒的昆虫。被驯鹿或者驯鹿粪便吸引而来的昆虫也可能是病毒的来源。

根据另一组病毒基因序列,研究团队成功地重建了一种DNA病毒的完整基因组。这种病毒与现生所有已被测序的病毒都有不同。不过,科学家还是发现它与一类感染植物的双生病毒(geminiviruses),以及一类发现于蜻蜓、真菌和动物粪便中的病毒(gemycircularviruses)存在较远的联系。

为了了解DNA病毒的更多特性,研究人员采用了烟草本赛姆氏(Nicotiana benthamiana)品种作为实验材料。这一烟草品种常常作为研究克隆双生病毒感染力的模型。实验结果发现,在接种病毒的叶子,以及刚长出来的新叶上,都出现了感染的特征。不过,受到感染的植株并未出现任何患病症状。研究者称,这可能是因为烟草本赛姆氏并不是这种病毒的理想宿主。

研究团队认为,驯鹿应该是在进食的时候吃进了这种DNA病毒。较早之前的研究显示,病毒在经过动物消化道之后还可能保持着感染能力。这一烟草品种常常作为研究克隆双生病毒感染力的模型。

(科技20141030日)

1.下列对于古代病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由来自亚北极冰区的冰冻驯鹿粪便中发现,存在两组不同的基因组。

B.根据700年前的病毒基因组序列,科学家通过发现研究得出结论。

C.有关古代冰区病毒的发现的研究成果,获得专业学术期刊认可。

D.病毒发现的研究成果,是由团队集体智慧共同努力的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对于病毒的演化了解不多,但研究将有助于对病毒演化的探索。

B.科学家只对某些古代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但很难对古代病毒进行重建。

C.研究团队来到已有4000年历史的冰区,选择性对驯鹿粪便进行了分析。

D.科学家检查700年前的冰芯,从冰冻的粪粒中鉴定出一定数量保存完好的病毒序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至今发现,仍具感染能力的古代病毒有两组病毒基因组序列,包括一部分病毒RNA基因组,和一个DNA病毒的基因组。

B.研究团队推测被驯鹿或者驯鹿粪便吸引来的昆虫也许是病毒的来源,驯鹿或许在进食的时候吃进了感染这种病毒的昆虫。

C.为了了解DNA病毒的更多特性,研究人员采用了常常作为研究克隆双生病毒感染力模型的烟草品种作为实验材料,并获得实验结果。

D.尽管历经700年冰川变化,但DNA病毒在经过动物消化道之后还可能保持着感染能力,值得引起科学界关注与研究。

 

查看答案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恨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4)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________。”

(6)掲示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悲剧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在明媚春景中触景思念贵妃,在萧瑟秋雨中同样难断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8)写安史之乱爆发,打破盛唐安定局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9)写仙境中的贵妃凄惨之美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10)回宫之后,唐玄宗见荷而思人、望柳如见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

(11)蜀地的山水来衬写唐明皇对杨玉环深深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唐玄宗失去杨玉环后见月伤心,闻铃断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3)在夜深人静之时,唐明皇思念贵妃更党凄凉孤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4)体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5)杨玉环所获得的荣耀以致于改变了人们传统生育观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6)钟鼓入耳,星月入目,因思念贵妃彻夜难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读长恨辞

李 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长恨辞》是用绝句形式写的读后感兼咏史诗。这类诗最重要的是要有创见,富有新意。

B.《读长恨辞》的前两句是对《长恨歌》中所述的事加以概括,叙述了马嵬兵变的事件。

C.“君王不动心”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因失去杨贵妃悲伤之情的同情。

D.“泪比长生殿上多”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迫使诸多夫妻不能团圆的现实。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交代了听筝的环境。

B.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表现了女子的处境孤单,也写出她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

C.三、四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

D.这首诗在写景上与《琵琶行》相似,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哀景哀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

2.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

3.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 ①阌乡(wén):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