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尔斐神庙铭刻着古希腊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警语。正是因为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现代人或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克服人类各种危机,需从这个根源入手。这方面文学大有可为,因其追问和塑造的恰恰是人的灵魂。
首先,文学要有自审意识。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难怪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契承认卡夫卡“属于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家族”。建立自审意识要以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现代社会一方面脱离了基本的食物链式生存方式;一方面仍然带有食物链的标记,随时准备弱肉强食。伟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在主人公开拓进取的道路上始终有一个名叫梅菲斯特费勒斯的魔鬼伴随,诱使浮士德犯错甚至犯罪。这个故事隐喻着人类的进步,也隐喻着个人的成长。如何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剧作家迪伦马特在《老妇还乡》中采用了“精神围攻法”;他让年轻时犯有过失的主人公陷入猝不及防的精神围攻之中。绝望中他开始反省自己,决心用生命赎罪。于是这个人物形象不再猥琐,甚至涅槃出一种“庄严的气派”。
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要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极为深远。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应该具有人类良知。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重视科学发展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别样的人性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可以说,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路有多长,人类认识自我的路就有多长。这一论断的确立当使经常鼓噪或担心“文学死了”的人们安稳入睡了。
(摘编自叶廷芳《文学当助人识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要从认识人本身入手避免危机出现,而追问塑造人灵魂的文学大有可为。
B.所有伟大的作家思想深远,能用各种非凡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
C.《老妇还乡》中采用“精神围攻法”是为了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
D.人的思想情感矛盾和复杂,文学家对罪人的看法与历史学家或法学家完全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帮助别人和认识自己两方面,阐述了为克服人类危机,文学家应承担的任务。
B.文章第二段以例证和引证,证明文学要以认识人性为基础,培养自审意识。
C.文章面向未来,从深、广两个维度,阐述文学应关爱生命,关怀深层人性。
D.文章结尾用隽永的语言指出:人类永远在认识自我,而文学永远不会消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人类才能避免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冲突。
B.迪伦马特《物理学家》中的追问,启发观众反思自我审视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C.魔鬼始终伴随《浮士德》主人公,隐喻消极的一面伴随人类进步与个人成长。
D.卡夫卡的现实主义属于更高层次,是因其揭开表象让人看清生存境况的真实。
请为你班方队撰写一段校运动会入场式上经过主席台时的解说词。(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及其相关的信息,不超过80字)
《三楚中学报》设有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第四版与第三版字数相同,结构一致。
默写
(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
(4)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 《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坚持无力抗 秦到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8)《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9)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10)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1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_______。
(1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____________。
(13)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报燕王书
望诸君(即乐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其功多者赏之;不以官随其爱,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窃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而以身得察于燕。先正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使臣为亚卿。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遗教而骤胜之遗事也,娴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结于赵矣。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不寐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节选自《古文观止·报燕王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诸君(即乐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 报:回复
B.今王使使者数之罪 数:数落,列举
C.不以官随其爱 爱:喜欢
D.故受命而弗辞 辞:拒绝
2.下列句子全部用来说明乐毅“敢以书对”原因的一组是( )
①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
②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 ③吴王不寐先论之可以立功
④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
⑤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⑥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毅怕惠王身边的人不了解先王之所以容留臣下的道理,就写了这封信,书信词真情切,富有感染力。
B.乐毅认为圣明国君是“功立而不废”,而“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含蓄表达对贤圣之君及“蚤知之士”的景仰,实则含蓄批评燕惠王。
C.乐毅得燕昭王之恩遇,但却不为燕惠王所赏识。惠王取代其兵权,还有加害责难之意,故乐毅愤而奔赵,欲说赵伐燕。
D.本文铺张排比,气势不凡,同时也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阐释了君臣正道、用人原则、功名俸禄等原则问题,可谓遣辞精当婉曲,柔中带刚。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娴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
(2)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辨奸论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zhì,嫉妒)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tè)。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利害夺其外也 夺:改变 B.亦容有未必然也 容:容许
C.好贤之相 好:喜欢 D.不然,天下将被其祸 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B.月晕而风 侣鱼虾而友麋鹿
C.二公之料二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认为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等虽然疏阔难知,但和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较,后者更难以让人理解。
B.卢杞不学无术,容貌一般,说话的水平也很平常,之所以成为奸臣,败坏国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用人不当。
C.当时一些人穿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也不梳洗打扮,却大谈读书,作者说,只要行事不合乎人情的,就不是大奸大恶的人。
D.作者引用孙子的话,“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意在表明,社会上有一种人故意制造“显赫功绩”,沽名钓誉,从而欺骗世人以求得到重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2)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