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格与人格 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格与人格

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呢?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思想价值完全吻合。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气清。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而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质地,所标榜的气度。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梅花之神,在峥嵘之“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放翁《梅》诗也说:“逢时决非桃李辈,得道自保冰雪颜。”颜色的清淡正与高士之“得道”契合了。

其次是梅姿的疏影瘦身。戴禺说:“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清恽寿平《梅图》说:“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顽劲的树干,横斜不羁的枝条,历经沧桑而铸就的苍皮,是士人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决不向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环境作丝毫妥协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的象征。

也正因为梅花具有此种不屈的品格,它才冲寒而发。为了将美好的春天的信息,尽早报告给人间,梅花心甘情愿被雪礼葬,在所不惜:“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为传春消息,不惜雪埋藏。”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真可感天地,泣鬼神!

再次是梅花的景物陪衬。梅花色淡,姿瘦,神韵高雅,而配合其环境的是月光、烟影、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这就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烘托出梅花的“高标逸韵”,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宋杨无咎《柳梢青》云:“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这就是梅花的陪衬意象群:寒雪、淡月、清流、薄(疏)雾、劲松、瘦竹。其清一贯,其骨相通。张道洽《梅花》诗云:“雅淡久无兰作伴,孤高惟有竹为朋。”梅品之“雅淡”,梅格之“孤高”,惟有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友朋,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

唐朱庆余《早梅》诗更是将雪、露、松、竹与梅并在一起写,让人们受到最清幽、最高雅的浑融境界的视觉冲击:“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万物难陪,只有雪、露、松、竹,堪与“一处栽”也。众多的意象,将梅花的形象衬托得愈发幽雅、高贵。

《孤本元明杂剧》中有《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其实在中国文化史上,正式出现“岁寒三友”,还是在南宋期间,如陆游《小园竹间得梅一枝》云:“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梅与竹,不仅为“友”,而且同属于“君”。林景熙《五云梅舍记》说:“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因为这三种植物,它们所象征的中国士人的那种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完全一致的。

1.下列对梅姿“疏影瘦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的“疏影瘦身”,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瘦姿则凸现一种不屈精神。

B.“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说明古梅的疏影瘦身,甚合高雅之士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

C.梅花具有“疏影瘦身”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它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

D.疏影横斜的枝条,历经沧桑的苍皮是士人不向恶势力妥协的人格力量的象征。

2.关于“梅花与人格胶合”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花色淡气清,表现高雅脱俗,文人学士追求高雅脱俗,二者气质风格相合。

B.梅花在诗词中出现,往往配合着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它们之间清淡一致,风骨相合。

C.梅花冲寒而发,不畏恶劣环境,士人崇尚不畏强暴,不向恶势力屈服,二者人格相合。

D.梅花“淡雅”,梅格“孤高”,竹子才是它的好朋友,这与文人雅士的交友志趣相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质地,所标榜的气度。

B.最早在南宋就出现了“岁寒三友”的说法,表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三者之间的相同品节,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完全一致。

C.诗人在写梅花时,往往将雪、露、松、竹放在一起写,让人感受到最清幽高雅的视觉享受,让梅更加高贵、幽雅。

D.《孤本元明杂剧》中的《渔樵闲话》将松、竹和梅定为“岁寒三友”,也是为了衬托梅花,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

 

1.C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C项,“这种特征使它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错误,由原文“也正因为梅花具有此种不屈的品格,它才冲寒而发。为了将美好的春天的信息,尽早报告给人间,梅花心甘情愿被雪礼葬”可知,梅的“疏影瘦身”象征不屈的精神,这种不屈的精神才使她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B项,说的是梅花和竹篱苍松清水寒雪,它们之间清淡一致,风骨相合。不是谈论梅花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答非所问。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D项,“也是为了衬托梅花,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错误,“岁寒三友”不是谁衬托谁,而是并列关系,相得益彰。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9年2月6日,江苏连云港的苏先生看到暖心的一幕:105岁的姥姥给74岁的二姨压岁钱。他拍了一段视频发到网上,获得了百万网友点赞。

苏先生说,老人有7个儿女,现在是五世同堂。“在我上学的时候,姥姥就说希望能活到我毕业。工作了之后,姥姥又说盼着能活到我结婚。现在我孩子都十多岁了,姥姥身体还很硬朗。说实话,真的很幸福!”

视频只有短短几秒,却令人感动不已:不管你多大,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孩子!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王哲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写的一封短信,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尊敬的屠奶奶:

您好!

作为当今国际中医界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我们十分感激。本社广大中医学佼佼者恳请您不吝赐教。

敬祝编安

生物社团 王哲

2018年1月10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闯红灯的人现实中       ,一些人更是把闯红灯当成了        ,想闯就闯。但是宁波市这位闯红灯者,却为自己的任性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一旦因为闯红灯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是行人或非机动车撞上了机动车,那么行人和非机动车就处于弱势地位,会受到交警或法律更多的照顾。同样的道理,如果是行人撞上了非机动车,那么行人是弱势,在随后的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也会得到或多或少的照顾。而随着宁波市这起行人闯红灯结果导致骑电动车者死亡的案件       ,我们固有的认识可能要被打破,“老皇历”也要改改了。

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这也就意味着,法院在审理判决过程中,(  ),而只是基于基本的事实,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作出客观公正的判决。

法律并非不讲人情,但是在事实面前,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而不是因为对方走路、骑车,还是开车,就被“法外开恩”,这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应有之义。这样的案例,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种警醒,那就是在交通活动中,遵守法规与文明,而不是自恃“弱者”就       ,这才是保护自己,也保障他人合法权益的正道。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当地法院审理,因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形成交通肇事罪。

B.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形成交通肇事罪。

C.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D.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导致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   尘埃落定   无法无天

B.见怪不怪   习以为常   盖棺定论   无法无天

C.屡见不鲜   家常便饭   尘埃落定   恣意妄为

D.见怪不怪   家常便饭   盖棺定论   恣意妄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并非没有考虑谁是“弱势群体”,谁是骑车的,谁又是行人

B.没有考虑谁是行人,谁是骑车的,谁又是“弱势群体”

C.行人和骑车的,法院并非没有考虑究竟谁是“弱势群体”

D.没有考虑谁是骑车的,谁是行人,谁又是“弱势群体”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回乡的畅快心情。

(2)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其中“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出现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

6)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押送回长安。②书空:晋人殷诰的典故,指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中的“绿”借代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