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此生致力传国学 1918年农历二月初六,南怀瑾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此生致力传国学

1918年农历二月初六,南怀瑾出生于浙江乐清。他很小就被送到私塾学习。对先生摇头晃脑的吟诵,南怀瑾半是有趣半是懵懂地学着。私塾学习奠定了他传统学问的基础。

南怀瑾的父亲特别注重家风,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也要求儿子学行一致、知行合一。良好的家风使他从小志存高远,正是在父亲的引导和影响下,他也养成了同样的品格。

年少时,南怀瑾曾思索读书为何。与祖母的一段对话,意外地改变了他“读书为官”的初衷。一天,他坐在祖母床边读《三国志》,祖母突然放下手中针线活,说:“孩子啊,读书可以,千万不要做官哪!”正看书看得心潮澎湃的南怀瑾惊诧万分,问:“那我读书干什么呀?”祖母回答说:“一代做官九代牛。”祖母的这句话,后来常被南怀瑾在课堂上引用,告诫学生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要有更大的目标。也是这句话开启了他“不问禄位问功德”的修行之路。

南怀瑾一生涉猎颇广,研究儒、释、道经典,皆有建树。他全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论语别裁》《孟子旁通》等数百种著作,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但他最为著名,传播最广的著作当数《论语别裁》。

早在1975年4月,南怀瑾就开始了普及传统文化的探索。那时,社会上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僵硬老旧,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但南怀瑾一直主张,传统是随时可以创新的,并非简单的复古。南怀瑾讲《论语》,不复古。他说,朱熹注释的《论语》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他一直试图还原孔子思想家的地位,让大家看到儒家思想是正向的。他说,那些强调纲常伦理类的东西,是后代儒生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而逐渐附加上的;于是,孔子的思想在发展中被曲解和误读得渐渐多了,孔子也成了一个被随意涂抹的偶像。

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南怀瑾一直在讲《论语》。他充分考虑到从未深入接触过《论语》的普通人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旁征博引,融合经史,将原文编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一时间在台湾掀起了《论语》热。

半个多世纪以来,南怀瑾漂泊四方,一直为重整中国文化断层而奔走呼号。回到香港后,他开始着力推广儿童读经运动。读诵的内容,包括儒家、道家的基本经典。南怀瑾亲自为读经运动选编一套《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教材。这一活动不仅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推广,甚至还影响到东南亚、北美、欧洲的华人社会。

2000年,南怀瑾又在太湖边亲手创办了太湖大学堂,秉承宋明书院之教育,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传道授业解惑,践行“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的主张。

此生致力传国学,在南怀瑾将传统文化解读给大众之际,非议渐生。有人称其是“伪国学大师”,也有人说《论语别裁》根本就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

对此,台湾学者薛仁明的话,也许能说明一二。“他将文史哲艺道打成一片,不受学术规范所缚,也不受学术流派所限,更不管枝节末微的是非与对错;他行文论事,总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言说之方式,更是不拘一格。因此,他的书可风动西方,也可让没啥学问的人读之欣喜。于是,明白者,知其汪洋闳肆、难以方物;不知者,便难免有‘随便说说’‘野狐禅’之讥了。”

“从学术视角看,有些人认为南怀瑾还称不上是一位国学大师。但是从坚持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看,今天又有哪一位学者能超过南怀瑾先生的社会影响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楼宇烈砖南怀瑾的贡献感佩不已。他还说起了南怀瑾和北大国学研究院之间鲜为人知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楼宇烈曾经两次去香港拜访南怀瑾。南怀瑾非常关心北大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多次建议北大能够成立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并表示自己可以出资支持。 1992年1月,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它就是北大国学研究院的前身。此后,南怀瑾如言,为研究中心提供经费予以支持。

南怀瑾之子南一鹏一语道出父亲的心思:“不同于学院派中规中矩的思路,这就是他讲学的风格,大抵能引起人们关注传统的心思,父亲的目的就达到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3日第11版)

(相关链接)

①1966年,南怀瑾配合台湾当局,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倡导“伦理道德”。后来,他又在台湾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书院”等文教机构,传扬文史哲佛学说,提升民众文化水平。

(《台湾周刊--忧国忧民的儒道学者南怀瑾》)

②南怀瑾的一生不能仅当作“国学大师”“禅学大师”看待,在学术研究中也多有创新,在有的读者看来,可能有常识性的错误,但总归成绩是主要的。他经历的事情很多,不管是怎样的质疑,他看得都很淡,甚至很少去谈论,在他看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朱晓剑《知行合一南怀瑾》)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南怀瑾先生自幼家庭要求严格。在父亲和祖母的影响下,他很早就树立起了“不问禄位问功德”的远大理想。

B.南怀瑾先生认为传统文化是可以与时俱进、解决现实问题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时时创新,不能简单复古。

C.南怀瑾先生一生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在这一方面人们对他毁誉参半,但对其国学大师的地位是一致认可的。

D.本文介绍了南怀瑾先生传播传统文化的做法,展现了一位学识渊博、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国学传播者形象。

2.南怀瑾先生“此生致力传国学”,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3.作为一位学者,南怀瑾先生身上有哪些优良的品质?请简要分析。

 

1.B 2.①出版数百种著作,流通世界,在华人社会掀起国学热。②在普及传统文化上起步早,范围广。③推广儿童读经运动,亲自选编教材。④设立“十方书院”“太湖大学堂”等文教机构。⑤资助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⑥配合当局,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3.①学行一致、知行合一。他受家风的影响,谨遵父亲的教诲。②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他质疑朱熹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提出自己个性化解读;在讲学时有自己的风格。③淡泊名利,大度包容。他“不问禄位问功德”,对他人的质疑看得很淡。④志存高远,执着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他从小就志存高远,半个多世纪以来漂泊四方,传播传统文化。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回归原文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一一进行比对。本题选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A项,“在父亲和祖母的影响下,他很早就树立起了‘不问禄位问功德’的远大理想”说法有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可知,南怀瑾在父亲的引导和影响下,养成了学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品格。根据原文第三段语句“一天,他坐在祖母床边读《三国志》,祖母突然放下手中针线活,说:‘孩子啊,读书可以,千万不要做官哪’”“也是这句话开启了他‘不问禄位问功德’的修行之路”,可知他是在祖母的影响下,很早就树立起了“不问禄位问功德”的远大理想。 C项,“但对其国学大师的地位是一致认可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语句“从学术视角看,有些人认为南怀瑾还称不上是一位国学大师”可知,对南怀瑾国学大师的地位并非一致认可。 D项,“展现了一位学识渊博、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国学传播者形象”说法有误。原文中主要说“南怀瑾一生涉猎颇广,研究儒、释、道经典,皆有建树。他全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学贯中西”表述欠妥。 故选B。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找出文中所写的传主的主要事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勾画出文中涉及答案要求的有效事迹信息;最后进行整理,分点加以概括。 阅读文本,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事例。比如,文中第四段提到“他全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论语别裁》《孟子旁通》等数百种著作,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再如,“他充分考虑到从未深入接触过《论语》的普通人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旁征博引,融合经史,将原文编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橫生。一时间在台湾掀起了《论语》热”。这两个例子是同一个范畴的东西,那就是讲解经典著作,传播经典著作,掀起国学热。所以在答题时,相同的答案应当合并作答。此外还可结合原文内容“回到香港后,他开始着力推广儿童读经运动。读诵的内容,包括儒家、道家的基本经典。南怀瑾亲自为读经运动选编一套《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教材”“2000年,南怀瑾又在太湖边亲手创办了太湖大学堂”“南怀瑾非常关心北大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南怀瑾如言,为研究中心提供经费予以支持”和相关链接,加以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赏析传主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出文中所写的传主的主要事迹;然后在具体事迹中分析形象特点,分析时从传主的身份、职业、成长环境,正侧面描写,以及作者或他人评价入手,准确全面的理解人物特点;最后选择准确的词语,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结合文章标题可知,本文主要记述南怀瑾一生致力传国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南怀瑾漂泊四方,一直为重整中国文化断层而奔走呼号”,由此可得出,作为一名学者,他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志存高远。从成长环境来看,结合原文内容“南怀瑾的父亲特别注重家风,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也要求儿子学行一致、知行合一……他也养成了同样的品格”“年少时,南怀瑾曾思索读书为何。与祖母的一段对话,意外地改变了他‘读书为官’的初衷……也是这句话开启了他‘不问禄位问功德’的修行之路”可知,南怀瑾学行一致、知行合一、淡泊名利。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来看,结合原文语句“南怀瑾一直主张,传统是随时可以创新的,并非简单的复古”可知,南怀瑾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结合相关链接“他经历的事情很多,不管是怎样的质疑,他看得都很淡,甚至很少去谈论,在他看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可知,南怀瑾心胸开阔。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验钞机

加贝

洪河市副市长梁醒刚到办公室,电话就响了。保卫科那头传来陌生的声音:“小梁,我知道你很忙,不得已才来找你,不会耽搁你多少时间的。”

梁醒没有猜出叫他“小梁”的人是谁,便问:“你是?”“我是赵德法啊!”来人小声说。“赵……你是赵老师?”梁醒终于听出来了,对方是他的初中班主任,也是淇河市的前任财政局长,因贪污受贿被判了8年。

面前的赵德法老师几年不见,头发全白了,没有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

梁醒给他倒了杯水,问有什么事。对方局促不安,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于是,他主动说:“赵老师,有事尽管说,只要不违背原则,学生能办的,尽量安排。”梁醒可怜他的处境,但又怕他真给自己出难题,特意加了句“只要不违背原则”。最后才明白赵德法想让他帮着找事做。

他小心翼翼地红着脸说:“我被判了刑,开除了公职,老婆孩子跟我断绝了关系,亲戚朋友也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我现在……”他哽咽地说不下去了。

梁醒心中一软,但口气强硬:“但是你能干啥呢?”他怯怯地说:“体力活是干不了,能不能把我安排到市政府大门口的保卫科。我不要钱,只要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就行。”见梁醒没说话,他坐不住了:“小梁,难为你了。当财政局长这些年,我阅人无数,坏人的花花肠子一眼能看个八九不离十。你是副市长,圈子比我大,需要一个明辨是非的人替你把关。”

梁醒心动了,但不放心:“你只能帮我阅人,不能打着我的旗号办事,否则咱师生也会翻脸。”他喜形于色:“放心,我一定当好你的‘验钞机’!”

他甄别的人都一一得到了验证。特别是梁醒的大学的铁哥们儿借故出差来玩,赵德法提醒他此人不可深交。没多久他就求梁醒办事,说有批货被海关查了,让梁醒出面打个招呼,并递了个厚厚的红包。梁醒最终没有答应这个铁哥们儿的要求。后来,海关汇报从此人包中搜出了录音笔和微型拍摄器。梁醒惊出了一身冷汗。

梁醒的妻弟在一个区里当副局长,工作干得好,因竞争局长过来找他。赵德法当即制止道:“工作真干得好就不用找人,找了人反而说不清了;干不好,打了招呼,组织也为难,群众意见也大。”听了建议,梁醒就没再过问。后来,妻弟当了局长,但他的竞争对手举报到省里,说梁醒给区里递了条子。省里一查,不但还了他一个清白,更提高了他的威信。有了赵德法这个“验钞机”,梁醒顺风顺水,被省组织部列为市长人选。

后来梁醒用合法方式让赵德法的恩人的儿子取得中标手续后,赵德法忙碌起来了。有天早晨,梁醒看到赵德法又黑又瘦,叫他去医院看看。赵德法眼圈一红:“没事。谢谢关心。”第二天保卫科说赵德法病重住院。梁醒大惊,直奔医院,在重症监护室找到了浑身上下插满管子的他。

赵德法眼角滚出了一滴清泪,哆嗦着掏出一个纸包递给梁醒:“这是那小子的工程财务复印件,我仔细查看了,有问题,要马上停工。”喘了一口气,又说:“我的病是肝癌晚期,时间不多了。我给家乡抹了黑,不能在死前再对不起政府和良心,更不能对不起你,不想背着‘贪官’这个骂名……唉,还不知族人肯不肯原谅我,让我进入祖坟啊!”

两天后,梁醒站在殡仪馆赵德法的遗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哽咽着说:“赵老师,谢谢你这个无私的‘验钞机’,替我验出了假币,让我避免了犯错。你放心,我一定亲自把你送回老家,说服你本家族人把你葬进祖坟……”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多亏了赵德法的提醒,否则梁醒就会因收受他大学的铁哥们儿的红包而被抓住把柄,干出令人痛心的违法乱纪的事情。

B. 小说用语言、动作、心理和外貌等描写方法塑造了政府官员梁醒的立体形象,他为人可亲可敬,工作可圈可点,很有人情味。

C. 文中三次提到“验钞机”,不但点了题,而且前后照应,表明了“验钞机”是保证官员清正廉明、官场风清气正的关键性因素。

D. “梁醒”谐音“良心”,体现了正直官员的良心:他不计嫌疑,为判过刑的老师找生活出路;不徇私情,拒绝帮助问题哥们儿。

2.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验钞机”做题目?请简要分析。

3.小说对梁醒和赵德法的塑造都很成功,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国产综艺节目在消耗掉舶来品的输血能量后,正在慢综艺、文化等类型中寻找新的节奏,向内修炼创新生产能力,舆论将其称为“清流”。此前,这种尝试已经初见成效,泛文化类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将来自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活水”注入综艺节目的创作当中,获得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此外,知识类节目如《最强大脑》《圆桌派》《你说得都对》等则用社会公共话题的外壳包裹爆炸式知识库的内核,正在年轻观众当中引发学习热情,知识日渐成为现在的新“偶像”。

知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逐渐走红,是综艺节目市场进一步细分的结果:电视节目新陈代谢不断加速,对节目品类的精度和深度也要求更高,知识文化类节目以原创性生命力填补了当下的市场空白。实际上,泛文化类节目在国内作为一支较为独立和成熟的脉络一直存在,时间上从早期的《正大综艺》到后来的《百家讲坛》,类型上从读书文教类到人文地理类,可以看出创作实践和观众需求从未断流。在经过了数年的资本入局和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冲击后,知识文化类的综艺节目经过短暂迷茫和自我怀疑,正在排除“影响的焦虑”,重新确立自身定位。

这一变化,与整个文化产业体系与格局的变化形成了同构性。我们可以认为,从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到图书出版及周边衍生等,内容的深耕正在遵循新的规律,从创意到制作到传播的机制体制正在变革,各方力量正在角逐和制衡。在电影行业,“小鲜肉+大制作”的公式迅速失灵,使得从业者必须从更多角度切入,由此,类似《二十二》《相亲相爱》等曾经的冷门、小众作品开始拓展市场;在综艺行业,则是以往“大明星+真人秀”的元素搭配失去潜力,资本和受众对这种冗余和疲态倍现的模式也越来越处于观望态势,知识文化类综艺节目某种程度上,正是回应了文化产业从“粉丝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文化产业体系在全社会知识经济大潮中的重要地位,是综艺节目由泛娱乐向泛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以《你说得都对》和《最强大脑》为例,前档节目聚集了人工智能、心理学、金融学、生命科学等各领域的青年专家,以“网红学者”的路数包装和制造偶像,打破知识壁垒,回应社会议题,让知识本身成为热点;而后一档节目则突出展现人类大脑的潜能,挑战种种近乎不可能的挑战任务,让一部分原本属于“小圈子”的特殊才能人士走上舞台。这些节目制造了一批号召力不凡的知识偶像,既可以说是节目本身营造的效果,同时展现了社会对“偶像”这一概念理解不断深入、价值观重塑的过程,也可见文化产业在新型知识经济形态中的重要转型。

总的来说,国产综艺节目仍然需要完成新形势下的“洗牌”,在中国国情和社会基础的前提下,综艺节目的类型方向、品类特征,必须体现和承担社会关于文化产业的价值观期待,即通常所说的导向问题。综艺节目不仅要遵循传媒属性,更应该探索文化和价值观属性。知识文化类节目的实践,应该成为一个良好的方向。

     (摘编自许云泽《乐见知识成“偶像”》,2018年01月25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国产综艺节目正在寻找新的节奏,向内修炼创新生产能力,被舆论称为“清流”。

B. 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活水”,使泛文化类综艺节目都获得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

C. 以社会公共话题为外壳并以爆炸式知识库为内核,是知识类节目制作的一种套路。

D. 知识文化类节目在综艺节目中有其独特性,代表着当前综艺节目市场细分的趋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国产综艺节目的变化为立论前提,由此指向了综艺节目和文化产业的内在关联。

B. 文章按照层层递进的写作逻辑,深入地阐述了国产综艺节目变化的原因和背景。

C. 文章在论证中列举综艺节目的一些品牌和名称,并进行分析,有力地佐证了观点。

D. 全文采用了总分总式的写作结构,提出了用文化统领国产综艺节目这一总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百家讲坛》想保持或提高收视率,可进一步提高传媒属性同文化和价值观属性水乳交融的程度。

B. 知识文化类的综艺节目要想排除“影响的焦虑”,需摒弃资本入局和互联网传播方式,实现自力更生。

C. “小鲜肉+大制作”公式已经失灵,电影行业应注重内容深耕、从创意到制作再到传播的机制体制的变革。

D. 综艺节目自从泛娱乐转向泛文化,启示着相关从业者应对“偶像”这一概念不断深入理解,重塑价值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志文是一位知名演员,从影几十年,出演了不少为观众所喜爱的影视角色,但他一直不接广告。对此他也做过回应:“钱,我喜欢,我跟它没仇,拍广告挺诱人的,挣钱快,但是这钱我挣得不舒坦。我不代言广告就是担心产品质量有问题,就是不做昧良心的事。”

2018年的高考中,以707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河北省衡水市阳光女孩王心仪网络“爆红”后,面对出价不菲的代言费,她毫不犹豫拒绝了要求代言的商家。她说:“那些商品我从来没用过,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我绝不会代言。”

读过上面的材料,你对上述人物的做法有怎样的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徽,请写出其中的构图要素(文字除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1)构图要素(含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

(2)图形寓意(含标点在内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汉字之所以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具有时间包容性。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一看就懂,但如果当年有录音机录下老夫子的话,我们可能难以听懂。_____,春秋时代的语音系统和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大不一样。然而,不管语音发生了何种变化,字仍然是这些字,_____,这就是时间的包容性。如果当年《论语》和《史记》是用拼音书写的,_____,这一点对中华典籍的传承十分重要。汉字承载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比较容易解读的文献,这也成为汉字不废的重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