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香帐...

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镇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4)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5)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1)七夕(乞巧节)(2)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3)重阳节。(4)清明(寒食)。(5)除夕(除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推断出节日名称。(1)七夕(乞巧节)。“金针穿罢”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所以惆怅。(2)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由“何处闻灯不看来”可知描写的是上元节赏灯习俗。(3)重阳节。由“秋影雁初飞”“上翠微”“菊花须插满头归”可知。(4)清明(寒食)。由“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5)除夕(除夜)。由“两岁欲平分”可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            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不仅书法是写字,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要想        ,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            ,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     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1.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

B. 不仅仅它是艺术,首先因为书法是中国的文字

C. 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它不仅仅是艺术

D. 它首先因为是中国的文字,而不仅仅是艺术

2.依次填入文中下划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独步一时    薪火相传    潜移默化    水乳交融

B. 独一无二    薪火相传    耳濡目染    合而为一

C. 独步一时    生生不息    潜移默化    合而为一

D. 独一无二    生生不息    耳濡目染    水乳交融

3.文中下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书法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

B. 书法不仅是写字,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C.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

D.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箫声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从师时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所以他们只要听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称“老师”称“弟子”的时候,就“群聚而笑之”。

(3)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愉悦之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D.“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2.鉴赏古诗时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绛,字希深,其先阳夏人。祖懿文,为杭州盐官县令,葬富阳,遂为富阳人。父涛,以文行称,进士起家,为梓州榷盐院判官。李顺反成都,攻陷州县,涛尝画守御之计。贼平,以功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累官至太子宾客。

绛以父任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中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知汝阴县。善议论,喜谈时事,尝论四民失业,累数千言。天禧中,上疏谓宋当以土德王天下。时大理寺丞董行父,请用天为统,以金为德。诏两制议,皆言:“用土德,则当越唐上承于隋;用金德,则当越五代绍唐。而太祖实受终周室,岂可弗遵传继之序?”绛、行父议皆黜不用。

杨亿荐绛文章,召试,秘阁校理、同判太常礼院。丁母忧,服除,仁宗即位,迁太常博士。用郑氏《经》、唐故事议宣祖非受命祖,不宜配享感生帝,请以真宗配之。翰林学士承旨李维以为不可。寻出通判常州。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徙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兵部员外郎。上言:“迩来用物滋侈,赐予过制,禁中须索,去年计为缗钱四十五万。自今春至四月,已及二十余万。比诏裁节费用,而有司移文,但求咸平、景德簿书。簿书不存,则无所措置。臣以谓不若推近及远,递考岁用而裁节之,不必咸平、景德为准也。”

使契丹,还,请知邓州。距州百二十里,有美阳堰,引湍水溉公田。水来远而少,利不及民;滨堰筑新土为防,俗谓之墩者,大小又十数,岁数坏,辄调民增筑。奸人蓄薪茭,以时其急,往往盗决堰墩,百姓苦之。绛按召信臣六门堰故迹,距城三里,壅水注钳庐陂,溉田至三万顷。请复修之,可罢州人岁役,以水与民,未就而卒,年四十六。

(选自《宋史·谢绛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B.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C.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D.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即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又如陆游 “起家来牧民,窃语笑丞掾”中的“起家”

B.土,是五行之一,“土德”是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

C.擢,文中是提拔、提升的意思。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说法还有“迁”超迁”进”等。

D.丁母忧,即遭遇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绛出身官宦,善写文章。他父亲不仅品行好,而且文章写得好,他也曾因为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提拔。

B.谢绛关心时局,积极谏言。他为官任上,所到之处常能就实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将看法呈报皇上。

C.谢绛实事求是,敢于革新。他发现宫廷越来越奢侈,赏赐过度,有司无措,他主张根据现实采取正确态度。

D.谢绛兴修水利,仁政惠民。任邓州知州,他正视“远水不解近渴”之现实,建成了六门堰,惠及广大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诏裁节费用,而有司移文,但求咸平、景德簿书。

(2)臣以谓不若推近及远,递考岁用而裁节之,不必咸平、景德为准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此生致力传国学

1918年农历二月初六,南怀瑾出生于浙江乐清。他很小就被送到私塾学习。对先生摇头晃脑的吟诵,南怀瑾半是有趣半是懵懂地学着。私塾学习奠定了他传统学问的基础。

南怀瑾的父亲特别注重家风,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也要求儿子学行一致、知行合一。良好的家风使他从小志存高远,正是在父亲的引导和影响下,他也养成了同样的品格。

年少时,南怀瑾曾思索读书为何。与祖母的一段对话,意外地改变了他“读书为官”的初衷。一天,他坐在祖母床边读《三国志》,祖母突然放下手中针线活,说:“孩子啊,读书可以,千万不要做官哪!”正看书看得心潮澎湃的南怀瑾惊诧万分,问:“那我读书干什么呀?”祖母回答说:“一代做官九代牛。”祖母的这句话,后来常被南怀瑾在课堂上引用,告诫学生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要有更大的目标。也是这句话开启了他“不问禄位问功德”的修行之路。

南怀瑾一生涉猎颇广,研究儒、释、道经典,皆有建树。他全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论语别裁》《孟子旁通》等数百种著作,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但他最为著名,传播最广的著作当数《论语别裁》。

早在1975年4月,南怀瑾就开始了普及传统文化的探索。那时,社会上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僵硬老旧,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但南怀瑾一直主张,传统是随时可以创新的,并非简单的复古。南怀瑾讲《论语》,不复古。他说,朱熹注释的《论语》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他一直试图还原孔子思想家的地位,让大家看到儒家思想是正向的。他说,那些强调纲常伦理类的东西,是后代儒生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而逐渐附加上的;于是,孔子的思想在发展中被曲解和误读得渐渐多了,孔子也成了一个被随意涂抹的偶像。

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南怀瑾一直在讲《论语》。他充分考虑到从未深入接触过《论语》的普通人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旁征博引,融合经史,将原文编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一时间在台湾掀起了《论语》热。

半个多世纪以来,南怀瑾漂泊四方,一直为重整中国文化断层而奔走呼号。回到香港后,他开始着力推广儿童读经运动。读诵的内容,包括儒家、道家的基本经典。南怀瑾亲自为读经运动选编一套《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教材。这一活动不仅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推广,甚至还影响到东南亚、北美、欧洲的华人社会。

2000年,南怀瑾又在太湖边亲手创办了太湖大学堂,秉承宋明书院之教育,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传道授业解惑,践行“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的主张。

此生致力传国学,在南怀瑾将传统文化解读给大众之际,非议渐生。有人称其是“伪国学大师”,也有人说《论语别裁》根本就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

对此,台湾学者薛仁明的话,也许能说明一二。“他将文史哲艺道打成一片,不受学术规范所缚,也不受学术流派所限,更不管枝节末微的是非与对错;他行文论事,总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言说之方式,更是不拘一格。因此,他的书可风动西方,也可让没啥学问的人读之欣喜。于是,明白者,知其汪洋闳肆、难以方物;不知者,便难免有‘随便说说’‘野狐禅’之讥了。”

“从学术视角看,有些人认为南怀瑾还称不上是一位国学大师。但是从坚持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看,今天又有哪一位学者能超过南怀瑾先生的社会影响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楼宇烈砖南怀瑾的贡献感佩不已。他还说起了南怀瑾和北大国学研究院之间鲜为人知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楼宇烈曾经两次去香港拜访南怀瑾。南怀瑾非常关心北大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多次建议北大能够成立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并表示自己可以出资支持。 1992年1月,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它就是北大国学研究院的前身。此后,南怀瑾如言,为研究中心提供经费予以支持。

南怀瑾之子南一鹏一语道出父亲的心思:“不同于学院派中规中矩的思路,这就是他讲学的风格,大抵能引起人们关注传统的心思,父亲的目的就达到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3日第11版)

(相关链接)

①1966年,南怀瑾配合台湾当局,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倡导“伦理道德”。后来,他又在台湾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书院”等文教机构,传扬文史哲佛学说,提升民众文化水平。

(《台湾周刊--忧国忧民的儒道学者南怀瑾》)

②南怀瑾的一生不能仅当作“国学大师”“禅学大师”看待,在学术研究中也多有创新,在有的读者看来,可能有常识性的错误,但总归成绩是主要的。他经历的事情很多,不管是怎样的质疑,他看得都很淡,甚至很少去谈论,在他看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朱晓剑《知行合一南怀瑾》)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南怀瑾先生自幼家庭要求严格。在父亲和祖母的影响下,他很早就树立起了“不问禄位问功德”的远大理想。

B.南怀瑾先生认为传统文化是可以与时俱进、解决现实问题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时时创新,不能简单复古。

C.南怀瑾先生一生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在这一方面人们对他毁誉参半,但对其国学大师的地位是一致认可的。

D.本文介绍了南怀瑾先生传播传统文化的做法,展现了一位学识渊博、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国学传播者形象。

2.南怀瑾先生“此生致力传国学”,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3.作为一位学者,南怀瑾先生身上有哪些优良的品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