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汉①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三年(768)正月月夜,杜甫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活一日比一日拮据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用自嘲的方式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而不能归,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
B.颔联紧承首联,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
C.颈联诗人实写自己面对瑟瑟秋风,不仅没有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会产生“病欲苏”的感觉。
D.尾联用典,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其力,而是用其智,意在表现诗人的老当益壮的情怀。
2.在这首诗中,先见孤月,再见落日,似乎不符合常理,你怎么理解?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移江陵府掾曹。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改吏部侍郎,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客户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B.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C.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D.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之,韩愈的字。古人名与字往往相关,其中有一类名与字意义相反的,韩愈的名与字即为此类,相似的还有朱熹,字元晦。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礼部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时期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C.释迦,即释迦牟尼,佛教的创立者,因此佛教也被称为释教。中国古代所谓三教,即是儒释道,其中只有释教为外邦传入。
D.侍郎,古代官名,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作为长官之副,如吏部侍郎就是吏部尚书的副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年幼而孤,发奋学习。韩愈三岁就丧父,寄养于堂兄家中,刻苦学习儒学,自觉而不需奖励,后来考取进士。
B.韩愈为人真率,操行坚正。韩愈说话率直,无所畏惧和回避,不善于人情世故,常常直言进谏,仕途十分坎坷。
C.韩愈谏迎佛骨,被贬潮州。韩愈向来不喜欢佛教,见朝中大迎佛骨因而谏之,他的忠诚惹怒皇上,最终被贬潮州。
D.韩愈为政有才,终获肯定。韩愈被派往镇州宜谕,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多任重要官职,死后也谥为文,获得肯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短短十余年,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BDS)从无到有,进而投入产业化运营。“北斗之父”孙家栋强调,时间、空间信息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中国需要在北斗导航系统自主可控的基础上,探索和其他卫星系统的兼容和互相操作,以提高定位精度与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地面应用的发展。
从2017年8月初开始,中国和俄罗斯专家进行了两国导航卫星的联合在轨试验,以测试北斗和格洛纳斯两个系统的兼容和互相操控问题。卫星的兼容,涉及频谱、轨道的协调,目前协调难度还不是很大;但互相操作显得有些复杂,与独立自主有一定冲突,不太容易协调。
摘编自《“北斗之父”孙家栋:中国发展北斗导航不排斥GPS》)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诺达咨询)
材料三:
在全球卫星导航服务领域,BDS仅占9%的份额,而GPS在中国市场占95%的份额。美国已把GPS做到了极致,BDS布局全球很难再走美国的老路。BDS如果紧跟美国,即使最后成功了,也可能会在很多方面难以获得知识产权的支撑。中国的“北斗”正面临重大的转折,要想做到跨越式发展,就要提出一套新的体系。
主推“服务”被认为是一大出路。四川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宏指出,我们要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以泛在高精度的融合应用为抓手,在“源、端、云、服务”等方面打造位置生态链。只有把BDS的服务做到无缝泛在,做到精准和融合,才可能走出一条特色道路。
(摘编自李惠钰《北斗布局全球应抓住“牛鼻子”》)
材料四: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几个系统相比,具有短报通信功能,这使得用户在沙漠、海洋等正常通讯无法覆盖的区域可以实现位置信息的回传,从而达到报警和救援的目的。再就是,卫星新增自主运行管理能力,即可不依赖地面控制系统,而靠空间运行卫星的星间链路构成管理新体系,这可以减少对地面测控站的依赖,有效降低系统运动管理成本和减少地面测控站发生灾难时对卫星的影响等。
当然,北斗系统也面临来自美国GPS和欧洲伽利略的竞争。美国GPS目前也正在升级换代,预计到2020年实现GPS3,也就是第三代的布局。GPS3与以前的GPS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精度大大提高,甚至可以实现室内定位,而中国的北斗要在2020年实现室内定位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GPS3卫星彻底实现了军码和民码的分离,为屏蔽民码打开方便之门,这意味着战时那些利用GPS民码制导的武器将可能被直接掐断定位信号,或受到错误导引而产生灾难性后果。和欧洲伽利略系统的竞争,主要是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导航定位服务的先后之争,谁先布置完毕,谁先获取应用市场和经济利益。
随着北斗特色服务水平和“北斗+”融合应用水平的提高,北斗导航系统可以给大众生活带来更多、更显著的便利,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摘编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前景广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导航和其他系统兼容和互相操控,可以提高定位精度与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地面应用的发展,但互相操作和独立自主有冲突。
B.北斗导航系统不可紧跟美国,按照GPS的做法布局全球,这样很难成功,因为这样会遇到知识产权问题,不易获得知识产权的支撑。
C.我国卫星导航市场规划预测前景广,在很多领域北斗导航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不够高,我国卫星导航市场2020年预测将达4300亿元。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GPS的竞争,很大的问题是技术上的竞争;和欧洲伽利略系统的竞争,重在谁能先建成系统并提供服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卫星导航市场规模大,且市场规模增长率稳步上升,但由于美国GPS在中国市场占95%的份额,北斗导航系统仍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
B.北斗导航系统的业务主要在国内,集中在军用领域,民用行业、大众消费在2016年才开始规模应用,和军用相比,市场占有率低,亟需着力。
C.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正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时机,提出一套的体系,我们就能够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D.面临GPS的巨大市场压力,北斗导航系统如果能主推“服务”,在服务上做到无缝泛在,做到精准和融合,就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3.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谈谈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今后有哪些发展措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刨 树
赵文辉
细雪变成了鹅毛大雪,一嘟噜一嘟噜地往下掉。小北风刀子一样刮着,卷起一股股雪面堆到墙根处。男人把脖子缩进了袄领里,真冷呀!男人不由得“踏踏踏”地小跑起来。
到了家门口,却见两个汉子蹲在他家门口墙角避风,两辆破自行车歪在一边,每辆车上都绑了一张铁铲子。“刨树的?”男人问他们,他们点点头,身子缩得更小了一些。男人又问:“没找着活儿?”一个汉子答:“这鬼天气,喊了半天,除了一嘴雪,啥也没有。”男人瞧他俩冻得脸色乌青,清水鼻涕挂在鼻尖儿下,就有些不忍,对他俩说:“去家里暖和暖和?”两个汉子捂着快要冻僵的手,连说遇上好心人了。进屋的时候,男人瞅了一眼南墙根那棵榆树,这棵榆树才只有碗口粗,还不够一根檩条①。
媳妇正在剪纸,见男人领进两个汉子,一脸疑问。男人赶紧解释:“刨树的,来咱家暖和暖和。”媳妇点了点头,手里的剪刀仍然“嚓嚓”地响着。煤球炉早就被男人捅开了,这时蹿出半尺高的火苗。号叫的东北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仿佛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寒冷也被挡在了另一个世界。
过了一个时辰,风一下子住了,只有零星小雪飘着,两个汉子站起身。“得去寻活儿了。”一个汉子说。另一个汉子接话:“这鬼天气,寻也是白寻。”这时男人又隔着窗子瞅了一眼那棵榆树,望一眼媳妇:“要不,把咱那棵榆树刨了?”
媳妇正在专心致志地剪一只花喜鹊,喜鹊眼总剪不好,急得她头上快冒汗了。听了男人的问话,她连头也没抬,只“啊”了一声。男人犹豫着,不知这一声“啊”是同意了还是没听清,就又问了一遍。这次媳妇回答清楚了:“刨吧。”却又说:“不是还不够一根檩条?”男人不吭声,好一阵才开了口:“刨吧,这雪天……”媳妇懂了,没再说啥。
两个汉子听说有活儿干,浑身是劲儿,也不觉得冷了。他俩对男人说:“刨树还是老规矩,不收钱,树皮归俺,不过晌午得管一顿饭,饭不讲究,孬好都中。”男人知道他们把树皮铲去是做过春节烧的香,点点头。一个汉子来到榆树下,往掌心喷了两口唾沫,双手抓着树干“嗖嗖嗖”就上去了,从腰后抽出斧头,开始卸树杈。
媳妇也开始做饭。
男人凑过来,问:“啥饭?”
“大米。”“啥菜?”“白菜,还有一疙瘩豆腐。”
男人迟疑了一下,又问:“不割点肉?”
媳妇瞪他一眼:“才吃过两天,割啥肉?”
男人不吭了,出去瞧了一会儿刨树的汉子,进屋凑上去,用肩头扛了一下媳妇的肩头:“割点肉吧?”媳妇忽然明白了,不由得笑了一下,说“想割你去割吧”。男人前脚跨出门槛,后脚留在屋里,转过身问:“割几斤?”媳妇说:“想割几斤割几斤,还用问我?”
这棵榆树对两个汉子来说是小菜一碟,很快就被放翻了。吃饭时,两个汉子见碗里稠稠的肉片,对视一下,实感意外。男人端着碗却不动筷,趁汉子不注意,把自已碗里的肉片拨到了汉子碗里,然后才蹲下来吃饭。见汉子快吃光了,他就一把拿过来,给人家扣上一碗米饭。吃完两碗,他又给人家实实地扣上第三碗,结果把两个汉子撑得直伸脖子,勉强没剩饭。
一个汉子说:“大哥大嫂真是好心人,还专门割了肉,当客待俺呢。”媳妇赶紧说:“都是你大哥的主意。”树刨好了,两个汉子推了车要走,男人发现一个汉子没戴手套,不由得嘟囔道:“这寒冬腊月的……”媳妇笑笑,跑进屋里拿出一双手套递给那个汉子:“把你大哥的手套戴上,要不手会冻烂的。”汉子接了,也不会说啥客气话,跨上车却瓮声瓮气丢下一句话:“过两天俺来给你家拗一对小椅子。”
过了几天,两个汉子果真来了。在院子里点上一堆火,拣从榆树上卸下来的几根大树杈放上熏,熏软了开始拗。他们还带了钉子和扒角,拗过了又钉了一阵,一对新崭崭的小椅子放在了男人和媳妇面前。小椅子模样很乖,像两个穿了新衣裳,准备过年的娃娃一样。
(有删改)
(注)①檩(lǐn)条:旧时用于屋顶的横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冷也被挡在了另一个世界”一句一语双关,既生动地写出了屋内的温暖,也暗示了两个汉子此时内心的感受。
B.“这棵榆树才只有碗口粗,还不够一根檩条”一句埋下伏笔,是后文媳妇对刨树产生怀疑的原因,导致了她和丈夫的冲突。
C.小说中的对话描写十分巧妙,媳妇总能听懂男人的言外之意,这写出了媳妇的聪慧、对丈夫的理解,更写出了她的善良。
D.作者没有给小说中的人物命名,而是以最普通的称呼淡化了人物形象的特殊性,从而增强了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普遍性。
2.小说主要情节是刨树,却以两个汉子回来拗椅子为结尾,请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3.有人评价这篇小说“以近乎琐屑的方式透视出普通百姓的温情”,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都是同一个味道饭菜就不好吃。把一样的东西简单加在一起,不是真正的发展,更不是创新。
西周末年的太史伯阳父首先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重要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后来为西方学者所认同。意大利理论家恩贝托·埃科1993年访问中国,他在演讲时说:“了解别人并非意味着去证明他们和我们相似,而是要去理解并尊重他们与我们的不同。”他强调他的北京之行,不是像马可·波罗那样,要在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而是要来了解中国的龙。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正好相通。
文化互通共存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这首先是因为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全球化,造就了全新的国际社会环境,原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地位后,面临着确认自己独立身份的任务,而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正是确认身份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又大大促进了各种“统一中心论”的解体,世界各个角落都是联成整体的地球的一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其次,20世纪以来,人类正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从逻辑学范式过渡到现象学范式。逻辑学范式关注的是将具体内容抽空后概括成的简约的共同形式,某种形而上的绝对原则,现象学范式研究的对象则不是抽象形式,而首先是具体的本体,是一个不断因主体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动而变动的开放空间,过去,认知的开始是公式、定义、区分和推论,然后将相对确定的客体定义、划分、归类到我们认识论的框架之中。现象学范式的思维方式强调主体和他者在认知过程中都有所改变并带来新的进展。这种研究方法应用到文化上,就是强调从他者视角观察,而他者首先是不同于自我的、以差别为基础的对象。
当然,文化上的差别共存并不是静态的、被动的、互不相干的。能使物“丰长”的“和”,首先是一种能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带来新发展的“生成性对语”。这种对话不是各说各话,也不是统一思想,它要求对话者各有其文化主体性。所谓文化主体性,就是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文化对话的目的不是融为一体,而是进一步发挥各自特长,协调各种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重要核心价值的中华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文化的自觉热爱,对他人文化的尊重了解。唯有各种文化都这样做,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大潮中,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并弘扬自我,也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贡献。
(摘编自乐黛云《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中西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首创意义。
B. “和六律”与“和五味”,都体现了不同因素的和谐融合,达到这种融合才能实现发展和创新。
C. 马可·波罗到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意味着他想要证明中华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D. 现象学范式强调从他者视角观察文化,它和逻辑学范式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用举例和正反对比的方式,论述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思想的内涵。
B. 文章引用埃科演讲中的话语,旨在说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后来为西方学者所认同。
C. 文章从社会发展和思想方法两个角度,剖析了文化互通共存成为当今世界主旋律的原因。
D. 文章阐述了“生成性对话”的作用和特点,这是进一步论述“文化主体性”内涵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果没有经济全球化,“统一中心论”就不会解体,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就无法建立起来。
B. 在文化交往中,倡导以他者视角对异质文化进行观察,体现出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但也可能削弱自身文化。
C. 在现象学的视野下,每种文化都是具体的、变动的、开放的,不能用抽象方式予以表述。
D. 只有具备了文化自觉,并尊重了解其他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不同文化的互通共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有位陈先生带着自己的未婚妻拿着“汉服照”到民政局做婚姻登记,却被工作人员告知不能使用。在工作人员看来,这属于典型的奇装异服,是不符合常理规定的,但陈先生却坚持认为,这是传统的民族服饰,穿上这样的服装作为结婚证,绝非恶搞,反而更能彰显保存和纪念的实际意义。
网友们对此看法不一,很多网友支持民政局的决定,认为结婚证还是按照规定穿着规范拍照比较好。但也有部分网友觉得这样的说法不能认同,觉得这都是讲究自由民主的现代社会了,结婚登记照片只要完整露出脸部,能清晰识别就好了,如果喜欢,穿着汉服也挺好。也有网友认为,汉服照到底能不能上结婚证?还得看你对汉服,有没有误解!对比韩、日等一些国家,他们在重要仪式上都会穿上韩服、和服这样的传统服装,出席正式场合。虽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汉服已经被如今的便装所取代,但是现代生活不应把汉服抛开。
假如你是一个汉服爱好者,请你给民政局写一封信;假如你是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请你给穿汉服拍结婚照的情侣写一封倡议书;假如你是网友,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评论,请结合材料内容,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