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先 妣 事 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先 妣 事 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儒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子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 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明代用以封赠七品官之妻。②殇:未成年而死。③姁姁(xǔ):和蔼亲切。④缉:搓麻线。⑤问遗:亲友相馈赠。⑥洒然:很有秩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 B.室靡弃物     靡:无

C.每至夜分夜分:半夜 D.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

2.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母亲勤劳品德的一组是(  )

①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②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③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 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⑤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⑥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道出了自己当时年幼,对母亲事迹已经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C.“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对下人的宽厚。

D.“十六年而有妇,孺子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2)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1.D 2.C 3.B 4.(1)先母无盐米短缺之忧,却终日劳苦像是穷得揭不开锅。 (2)对待佣人有恩惠,佣仆即使被责罚了,背后也不忍心出怨言。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D项,“遇僮奴有恩”的意思是对待佣人有恩惠。其中“遇”,动词作谓语,应是“对待”的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文,然后准确理解所给的六个句子的意思,最后抓住题干中的“全都体现母亲勤劳品德的一组”进行选择。可以用排除法。 ③句写母亲善于持家,排除A、D项。⑤句写母亲宽厚待人,排除B项。⑥句写母亲对我严格督学,排除B项。所以含有此三句的选项排除。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B项,结合文意,“感情模糊”说法不准确。“追惟一二,仿佛如昨”的意思是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这表明作者虽记忆不多,但这并没有使作者感情模糊。相反,感情很深。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忧”,动词,担忧,为……忧;“乃”,转折连词,却;“若”,像。第二句关键点:“遇”,动词,对待;“虽”,即使;“棰楚”,名词作动词,语意被动,译为“被责罚”;“后言”,怨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悴,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选自《明史》卷二八七,有删改)

[注]①昆山,今属江苏。②古教化,指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治,治理。③刺刺,形容尖细的声音。④击断,即争执。⑤迁悴,指晋升副职。⑥制举义,特种经学研究。谌,造诣。

1.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 听讼:审理案件

B.断讫遣去,不具狱      具狱:关进监狱

C.有光力相抵排          抵排:分庭抗礼

D.目为妄庸巨子          妄庸:狂妄平庸

2.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吏多恶  /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进士为令无迁悴  /  死长已矣

C.之赞曰  /  之奈何

D.自伤  /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写四组,都能反映归有光“行己意”的一组是(  )

①用古教化为治。②断讫遣去,不具狱。③辄寝阁不行。

④留掌内阁制敕房。⑤目为妄庸巨子。⑥其推重如此。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②③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年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

 

查看答案

用“/”给下面的文言语段断句。

(张)溥 幼 嗜 学 所 读 书 必 手 钞 钞 已 朗 读 一 过 即 焚 之 又 钞 如 是 者 六 七 始 已 右 手 握 管 处 指 掌 成 茧 冬 日 手 皲 日 沃 汤 数 次 后 名 读 书 之 斋 曰 七 录

 

查看答案

诵读课文,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内容。

 

查看答案

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4)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5)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6)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7)某所,而母立于兹。

(8)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9)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10)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查看答案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家后庭院内安置了许多小门,东家的狗向着西家叫,西家的狗向着东家叫,请客的时候,客人要越过厨房去吃饭,很不方便。

B.家中的老婆婆曾是作者去世的祖母的奴婢,她告诉作者,祖母曾拿一象笏给他,勉励他要努力学习。

C.作者的母亲在世时对子女关爱有加,她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关切地问寒问饥。

D.本文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作者的深情,可谓“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