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在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动中,人们...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在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动中,人们设立了一个个的节点,这些日子叫作节日。团圆与亲情、浪漫与爱情、狂欢与喜悦、追思与缅怀……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个传统节日里。

  请根据你的经历与理解,选择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段说明性文字。要求:(1)开头点明说明的对象;(2)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3)须引用一句与之相关的古诗。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童稚时,我们便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中领略了扫墓者对先人的追思、缅怀场景。清明节的活动有很多,比如吃艾叶米果、扫墓、摇旱船等。人们以此来缅怀祖先还有故去的亲友。这些祭祖活动,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以及孝道文化的源远流长。清明时,人们也会参加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插柳等活动。清明节既有祭祖、追念先人功德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解析】试题题干是“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作文。”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试题。要求:写一篇小作文。根据你的经历与理解,选择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写作时,开头要点明说明的对象,如清明节(气象学意义上的一个节气);可以介绍清明节的来历(最初缘于寒食节)、风俗(吃艾叶米果、扫墓、摇旱船坟扫墓、挂纸烧香,追怀先祖、表达哀思等)、现实意义(演变为踏春健身的户外活动,增添了其现代元素)等;必须引用一句与清明相关的古诗(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本题应该展开丰富和想象和联想能力,表达方式重点为说明,辅以描写,修辞手法为引用,运用举例子、作比较(不同于春节的走亲访友、祝福拜年,也不同于元宵的吃汤圆、闹龙灯)等说明方法,来说明描写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缩写的传统节日一定要是自己熟悉的,这样才有话说。要以说明为主,适当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这段文字五句中分别有一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该文段语言表达准确,逻辑严密。

虽然基础教育的任务仅仅是教会学生对付考试以升入高一级学校,那就无所谓“基 础”,真正的教育也就没有发生。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批判思维,不 关心社会,进而不思考自己的明天,这种“教育”,即使有社会风气支撑,教育者也不能 认同。背离常识的教育是“反教育”,目前最令人堪忧的是反常的“教育”变得堂而皇之。 教育目的一旦被庸俗化,简约的教育内容被繁复的形式替代,师生疲于奔命,教育没有 让人变聪明,而且把人逼向愚昧。更令人困惑的,是人们无视愚蠢教育的危险性,而热 切于不切实际的鼓噪。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查看答案

“一分钟试卷”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测试形式。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①槎(chá):木筏。    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B. “草草杯盘”表明词人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情。

C. “后日相思”两句是说词人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D. 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从描写角度看,“丝丝杨柳丝丝雨”属于         描写,“春在溟濛处”属于         描写。

2.简要赏析这首词的情感表达技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雁(其一)

杜甫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做了铺垫。

B.领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薇草,这是作者的虚笔。

(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