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缩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地滚回单位。但如果我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单位走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是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地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表现,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

B.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这种形式便于加快叙事节奏,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便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简洁清晰准确地表达内容。

C.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了旅客暗中争相为盲眼老人买车票的故事,“我”是事件的见证人,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同时起到线索的作用。

D.小说擅长在朴实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我”震惊于男青年买票的真相后,把票让给青年妇女,这一情节设计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2.小说开头和结尾的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误会”是本文的一大特征,请概述“误会”,简要分析其作用。

4.概括男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说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概括手法并简要分析。

 

1.A 2.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营造了凄冷、沉重的氛围,暗示了人物心情,为后文买票作铺垫;结尾描绘了一幅宁静、洁白的画面,映衬人物的美好心灵,升华小说的主旨,同时和开头的环境描写相照应。 3.小说中主要的“误会”有“我”误会了男青年和青年妇女,男青年误会了青年妇女,小女孩误会了男青年;这些“误会”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使情节前后形成巨大的反差,行文富有波澜;在“误会”的解开中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男青年和青年妇女的无私;表达了人间有大爱这一主旨。 4.男青年是一个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质高尚的人。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青年时髦的穿戴、面对青年妇女插队买票时紧捏的拳头等,似乎表现他是一个问题青年;用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对自己买票原因的讲述;欲扬先抑,一开始男青年的外貌穿着动作都在透露他似乎是不良青年“我”对他的反感、而后面揭示他买票的原因、给亲孩子的举动展现他是一个无私助人的人;其他人物的烘托,如青年妇女,“我”对别人的善良帮助,烘托男青年的善良助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常设考点有: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主旨情感的分析、结构脉络或线索情节的把握、语言修辞等艺术特色的概括、人称的应用等等。本题四个选项涉及全面,几乎涵盖了所有考点,要做好这道题需要考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细致的分析理解,见微知著、敏感睿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捕捉错误点,并确定答案。 A项,“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错误,文中只是客观真实地描写并展示了“我”的心理活动,有自私之举,但并没做深刻剖析也没有批评的语句,情节发展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启迪或者道理都留给读者自行思考,本文给予读者的更多的是感动。 故选A。 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因为处于开头结尾段,可以和段落作用结合一起来分析理解。具体环境描写作用:(1)小说开头,作用一般为确定感情或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2)营造特定意境氛围,感染读者或主人公。(3)场景在人物出场前,功能为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某个情节前,功能是推动情节发展。(4)如果场景置于人物描写之中,功能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5)如果某场景作为小说主背景,其作用可能是一种象征。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题干为:小说开头和结尾的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内容上开头的环境描写明确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表达效果上然后进一步分析氛围情调,比如凝重凄冷等,暗示人物因为怕大雪封路而急着回家又担心买不到票的急迫而紧张的心情。结构上为后文看到老人需要票时矛盾而纠结的心情做铺垫。结尾环境描写是亮丽色调,“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单位走去。”与开头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了一幅干净美好的诗意画面,洁白的雪花具有象征比喻义,衬托人物善良仁义友爱、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突出小说的主旨,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完整。 3.本题考查小说行文线索或情节设置的作用。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常用答题术语: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题干为:“误会”是本文的一大特征,请概述“误会”,简要分析其作用。首先应该明确“误会”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谁对谁有误会;然后明确设置这些误会的作用,关涉以上提到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表达效果以及主旨情感等多方面。 小说中写“我”眼中的青年形象时明显带着成见和误会:“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写母女时也明显没有想到是为老人买票:“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矛盾时也是一场误会:“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小女孩的言语中可见不知道原来这是一位好心的叔叔:“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以上种种误会既设置悬念高潮迭起吸引了读者,也推动了情节发展,对比反差中突出了人性之美,误会是作者刻意设置的波折,以避免平淡无波;在“误会”中解疑,在解疑中凸显人物形象,揭示主题,赞美人性的伟大无私,这个世界充满了爱,爱让平凡普通的日子里荡漾着感动。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概括分析能力。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时需要借助塑造形象的方法。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概括形象的答题模式:总括词语+文中例子。作用涉及的角度有丰富文本内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对比衬托手法突出主旨情感,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等等。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题干为:概括男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说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概括手法并简要分析。 首先用四字短语概括性格特征:穿着时尚、友善仁义、助人为乐、宽容大度、率真直性。 然后总结运用的手法有: (1)细节描写: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 (2)外貌描写:比如青年时髦的穿戴。 (3)动作描写:“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4)语言描写: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5)神态描写: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6)对比或欲扬先抑:“我”对青年的印象,一开始以为问题青年,后来发现乐于助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

陈秉公

①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涵义。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②“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朝于先秦。《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③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④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⑤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上,“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⑥从宇宙观、国际观到社会观、道德观,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践行一以贯之。当今时代,“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摘自2018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合”理念文化内涵丰富,强调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在矛盾与融合中发展演变。

B.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蕴含了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视天下为一体,中国人很早就有了不同国家之间应当和睦共处、相互合作的意识。

C.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多差别,社会中也有各种差异,只要我们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就能凝聚最大共识,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

D.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道德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和先贤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论证的说服力。

B.文章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对比论证,说明“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

C.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和合”理念的丰富内涵,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D.文章整体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最后指出“和合”理念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文化典籍中都涉及“和合”理念,“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上。

B.“和合”理念认为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但是因为社会领域内部存在诸多差异,故导致“和合”理念无法真正实施。

C.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又形成了天人合一宇宙观。

D.“和合”理念已经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甚至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在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动中,人们设立了一个个的节点,这些日子叫作节日。团圆与亲情、浪漫与爱情、狂欢与喜悦、追思与缅怀……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个传统节日里。

  请根据你的经历与理解,选择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段说明性文字。要求:(1)开头点明说明的对象;(2)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3)须引用一句与之相关的古诗。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五句中分别有一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该文段语言表达准确,逻辑严密。

虽然基础教育的任务仅仅是教会学生对付考试以升入高一级学校,那就无所谓“基 础”,真正的教育也就没有发生。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批判思维,不 关心社会,进而不思考自己的明天,这种“教育”,即使有社会风气支撑,教育者也不能 认同。背离常识的教育是“反教育”,目前最令人堪忧的是反常的“教育”变得堂而皇之。 教育目的一旦被庸俗化,简约的教育内容被繁复的形式替代,师生疲于奔命,教育没有 让人变聪明,而且把人逼向愚昧。更令人困惑的,是人们无视愚蠢教育的危险性,而热 切于不切实际的鼓噪。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查看答案

“一分钟试卷”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测试形式。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①槎(chá):木筏。    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B. “草草杯盘”表明词人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情。

C. “后日相思”两句是说词人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D. 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