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解字》
土里生长的不只是庄稼,还有习俗、文化……——《乡土中国》
下图是“今日头条”的运营框架图,请将框架图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表达准确。不超过120个字。
下面是某市电力公司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通 告
为保障春节用电顺当,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情通告如下:打算于2018年12月20日上午8时至12月21日上午8时,对以下区域采取临时停电措施:北大街沿线、复兴大道沿线、金明大道沿线。停电时候给大伙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全长55千米,总投资达1200多亿元,经过6年的筹备、9年的建设,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这座桥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建设难度极大,运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 ,仅专利就达400多项,多个领域的空白被填补,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 国的标志,打破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一桥飞架东西,从此再远的距离也不再 。以前,从珠海、澳门到香港,陆路车程需要3个小时之久,而如今只需45分钟。人们可以上午在广州叹早茶,下午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夜景……( )。大桥的开通,势必促进城市互融互通、协同发展。譬如:在珠江西岸建立仓储分拨中心,将极大降低香港的物流成本;将不断充实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功能;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打开了无限可能。由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看得见、摸得着,不少企业已经 。毫无疑问,世界级大湾区已 。港珠澳大桥的成功通车,是我国实力的又一次极好证明。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标志,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打破了“最长 的跨海大桥”等 8 个“世界之最”。
B. 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标志,多个领域的空白被填补,创下了“最长 的跨海大桥”等 8 个“世界之最”。
C. 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创下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 8 个“世界之最”,标志着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D. 在多个领域弥补了空白,创下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 8 个“世界之最”,标志着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走街串巷,往来于粤港澳三地确实很方便
B. 往来于粤港澳三地,如同走街串巷般方便
C. 人们能够很方便地来来往往于粤港澳之间
D. 人们在粤港澳之间来来往往,会十分方便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数见不鲜 遥不可及 迫不及待 紧锣密鼓
B. 层出不穷 望尘莫及 跃跃欲试 紧锣密鼓
C. 数见不鲜 望尘莫及 迫不及待 呼之欲出
D. 层出不穷 遥不可及 跃跃欲试 呼之欲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先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邀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2)屈原《离骚》中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有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之涣曾写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