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的。所以,当母亲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巷道时,一种淡淡的情绪笼上我的心头。后来,我学会了描摹那种情绪:忧伤。

③事实上,九岁的我,和忧伤是不搭界的。三十八岁的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忧伤的样子。天生的好皮肤让她总是显得比同龄人年轻十岁,同样一件的确良白衬衣,穿在她身上,就穿出了时装的味道。母亲齐耳的短发,刚刚遮住耳朵,当她俯下身子给我整理衣服的时候,我看见清晨的阳光投在她的脖颈上,让她的耳朵有了透明的质感,粉嘟嘟的耳垂让我忍不住伸手去摸。母亲笑一笑,随手拂过脸颊的发梢,一段白皙的脖颈上也落下一片阳光。

④这是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纵深的小巷是我们走往住地的必经之路。小巷里隔三五步就见一棵槐树,粗壮的树干一个人不能环抱,浓密深绿的树叶漏着点点阳光。槐荫披拂处,是一个一个门庭,层层利落的朱漆,锈迹斑斑的门环,半掩着的木门,褪了色的对联,簇拥着一条碎石铺地,仅容我和母亲并排行走的小径,重重叠叠的屋檐从爬满青苔的高墙上伸出来,把天空切割成一条窄窄的蓝色,随着我们的脚步晃啊晃。

⑤小巷尽头,豁然洞开,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水泥柱子上挂着“市政府招待所”的木牌。院子里是一排一排白墙青瓦的平房,我随母亲走进一间,一开门,隐隐的霉味儿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⑥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项,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频,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⑦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的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⑧我真正认识合欢, 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顾不得旁人诧异的目光,我把头伸向陵园一角的水龙头。我把水开到最大,长发在水中倾泻。立起身,甩甩头, 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颗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⑨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过长沙,长沙的合欢看见过一个十九岁的白衣少女仰面躺在火车站广场的草坪上,合欢就在她的头顶,默默看她。

⑩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 除了白,还是白。但是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墙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儿段描摹了小城古典深沉的风貌,及母亲年轻优雅的样子,渲染了忧伤宁静的氨围,为文章奠定了情感基调。

B.广州和长沙的合欢都给年轻漂泊的 “我”以亲情的温馨慰藉,故乡的回忆,让我在仓促茫然的旅行中感受到“重逢”的喜悦。

C.第①段的描写中,医院的素白与合欢的柔粉形成对比,茂密的合欢树更反衬出母亲生命的衰微,让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叹。

D.文末通过写“我与史铁生《合欢树》中情感的共鸣,暗示了“我”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不舍,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

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第⑥段和第段两次写到母亲的头发、脸颊与声音,有什么作用?

 

1.B 2.①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悠长与浓重;②运用通感(或比拟、想象)来写出我对花香的独特感受,突出了我初见合欢的惊喜与震撼之情。 3.①内容上:用合欢树的美来衬托母亲的美,丰富了母亲的形象。②结构、手法上:前后呼应,运用重复手法,使文章形成回环之美。③情感、主题上:表现了对母爱的眷恋与回忆,突出了文章主题。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项,“广州和长沙的合欢都给年轻漂泊的‘我’以亲情的温馨慰藉”错误,广州的合欢给我的感觉是“傲慢的”“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项,重重叠叠”“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排比句式;“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项”,反复手法,写出了花香的悠长与浓重;香气本来是嗅觉,但是作者用大量自己的感受来写,这是触觉,嗅觉和触觉想通,这是通感。通感也叫移觉。修辞格的一种。用描写一类感觉的语句来描写另一类感觉,沟通两类感觉,造成表达上的新奇感和生动性。这段文字运用通感来写出我对花香的独特感受,突出了我初见合欢的惊喜与震撼之情,“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3.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第六段“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频,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内容上用合欢树的美来衬托母亲的美;第十一段,“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墙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两段文字,结构、手法上前后呼应,运用重复手法,使文章形成回环之美。主题上,表现了对母爱的眷恋与回忆,突出了文章主题,“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满满的都是母亲的眷恋与不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出现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山水城市并不是简单地指有山有水的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其核心精神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居环境,山水之景与城市的关系处理,可以遵循以下的原则:隐、喻、融。

隐可以是顺其自然,如山应保留山形固有之势,加强林木绿化,形成植被群落,繁荣林中生物,进而形成“自然而然”的平衡的生态圈;水亦要因势而导,保持和发扬其原有之魅力。如以武汉为例,因各湖区周边环境和所处位置差异,可分别形成自己的个性风貌。如东湖的秀、梁子湖的帅、南湖的雅、月湖的韵等,在景观建设中稍加修饰即可。 也可因景而造, 将人工环境巧妙地隐含于自然环境之中,隐人工显自然。

喻的本质在于为单纯的生态环境注入浓郁的人文气息, 使二者相得益彰,互相映衬。自然形态的山水经艺术的描绘方能展示出深蕴之美,使许多不为人知的山水因文人墨客的游览、题咏而千古传颂,魅力独具。 如杜甫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不仅描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更是烘托出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巍峨气势。相对于对历史上文化艺术的传承,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同当地自然环境的长期磨合之中,人性与自然性相互渗透、影响,逐步形成了“人——景”互喻互指的文化个体,即地域特色文化。这种地域特色文化的建立与强化,可增以强市民的归属感,对于其他文化形成强烈的吸引,进而促进相互的交流与发展

融即融合,包含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人与环境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整体表现为一种和谐,这种和谐可以是对比的和谐,也可以是韵律、节奏的和谐。法国巴黎城区德方斯新区的建设,则是利用一条河流将该区与旧城区进行划分,河两岸新旧对比的建筑景观更是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碰撞的思考。 环境设计对于人来说,应该是尽可能地弱化二者之间的陌生感,加强环境于人的可参与性。如在城市的广场修建宜种树,而不宜种草。草地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二氧化碳增加氧气的能力,只占同等面积树木功用的十分之一;草地的高成本维护费用往往限制了人漫步、嬉戏。而树的种植不仅可以遮阳挡风,使人休憩于其中,而且更大程度地完善了所处小环境的生态。

自城市出现以来,对城市和自然平衡的追求就成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部分,“显山露水”的本质依旧在于思考如何使城市更好地融入自然,实现人生精神的本真状态。提出了“隐、喻、融”等原则,力求回归一种人与天地万物欣合和畅、息息相通的诗意境界。

(摘编自张健《论城市景观建设中的“显山露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城市是个新的概念,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居住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B.武汉因景而造,形成东湖的秀、梁子湖的帅、南湖的雅等不同的个性风貌,隐人工显自然。

C.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题咏,增加了人文气息后,许多不为人知的自然山水得以传颂。

D.利用一条河将巴黎德方斯新区与旧城区划分开来,形成新旧对比的建筑景观,和谐而美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助“山水城市”的概念,提出并论证了城市景观建设中应遵循“隐、喻、融”的原则.

B.文章通过分析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对山水城市作出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城市景观建设的实例,闸释了如何处理山水景观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D.文章整体呈现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主体部分则采用并列式结构,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主流.这表明人们追求和向往居住环境的诗意境界。

B.地域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造就了特定的文化,可见城市建设与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C.城市广场种上草,人们难以漫步其中,降低了人们对环境的参与性,导致人为环境所累。

D.要使现代化城市更充满生机、彰显魅力,就必须在城市建设中添加更多的自然生态元素。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解字》

土里生长的不只是庄稼,还有习俗、文化……——《乡土中国》

 

查看答案

下图是“今日头条”的运营框架图,请将框架图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表达准确。不超过12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市电力公司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通 告

为保障春节用电顺当,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情通告如下:打算于2018年12月20日上午8时至12月21日上午8时,对以下区域采取临时停电措施:北大街沿线、复兴大道沿线、金明大道沿线。停电时候给大伙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全长55千米,总投资达1200多亿元,经过6年的筹备、9年的建设,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这座桥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建设难度极大,运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      ,仅专利就达400多项,多个领域的空白被填补,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 国的标志,打破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一桥飞架东西,从此再远的距离也不再     。以前,从珠海、澳门到香港,陆路车程需要3个小时之久,而如今只需45分钟。人们可以上午在广州叹早茶,下午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夜景……(     )。大桥的开通,势必促进城市互融互通、协同发展。譬如:在珠江西岸建立仓储分拨中心,将极大降低香港的物流成本;将不断充实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功能;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打开了无限可能。由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看得见、摸得着,不少企业已经     。毫无疑问,世界级大湾区已     。港珠澳大桥的成功通车,是我国实力的又一次极好证明。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标志,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打破了“最长 的跨海大桥”等 8 个“世界之最”。

B. 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标志,多个领域的空白被填补,创下了“最长 的跨海大桥”等 8 个“世界之最”。

C. 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创下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 8 个“世界之最”,标志着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D. 在多个领域弥补了空白,创下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 8 个“世界之最”,标志着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走街串巷,往来于粤港澳三地确实很方便

B. 往来于粤港澳三地,如同走街串巷般方便

C. 人们能够很方便地来来往往于粤港澳之间

D. 人们在粤港澳之间来来往往,会十分方便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数见不鲜   遥不可及   迫不及待   紧锣密鼓

B. 层出不穷   望尘莫及   跃跃欲试   紧锣密鼓

C. 数见不鲜   望尘莫及   迫不及待   呼之欲出

D. 层出不穷   遥不可及   跃跃欲试   呼之欲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