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重点写实景,写出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C.颔联写洞庭的浩瀚无边。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祯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D.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E.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哀婉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在《登岳阳楼》中,诗人登岳阳楼为什么会流泪?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1)AE (2)因为诗人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涕泪纵横,难以抑制。 (3)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 A项,首联是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E项,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但没有“哀婉”的意境。 故选AE。 (2)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 本题: “戎马关山北”是诗人登岳阳楼流泪的原因。“戎马关山北”指北方边关战事又起。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诗人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本题: 首先可以解释这个字的意思;然后分析这个字运用的手法,所展现的事物(景物)的特点,并借此分析这个字蕴含的情感;最后要综合概括这个字展现的意境的特点“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万物。“乾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浮”字也有动态感,仿佛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这不是简单的夸张手法,这里有个视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由于地球是圆的,人的视觉是有限的,面对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边,即使看到了,远远望去也只是一条线,这就造成了湖水无限大,而远地十分狭小的感觉。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但诗人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也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这是将想象中的更广阔的景象纳进了视觉画面的结果。这是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宏观意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气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如孟浩然也有咏叹洞庭湖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但没有杜诗境界更为高远。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 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称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坚决防止不正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B.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探索,创造出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

C. 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受戒》和《倾城之恋》骨子里很像,我们几乎可以把《受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

D. 在硅谷这片热带雨林里,既有领军企业的大树,也有创业企业的小苗,即使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的腐殖质也会滋养创新的种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界心脏组织联会将每年的9月25日定为世界心脏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血管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引发成年人突然猝死的“头号凶手”

B.大数据在给各领域、各行业带来巨变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提升了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促进国家变革的基础性力量

C.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包括“工匠精神”“供给侧”和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等词语入选

D.虽然机器人经济将无可避免地引发一些工作岗位的消失,但是这一自动化经济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经济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正值豆蔻年华,精力充沛,有着过人的勇气和毅力,具备成就一番事业的优越条件。

B.天姥山在现代名不见经传,但在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却是一座让人高山仰止的高峰。

C.进入试营业期的国色会所,初步显现了镇江江天一色的滨江风貌,揭示并代表了镇江走向国际化的现代餐饮服务业。

D.老师一来,这两个正在打架的孩子立刻停了下来,摧眉折腰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夜雪初(天由雪转晴)    弥望(满眼)     东风(春风)

B.吴楚东南(分裂)        墙(高)       上白沙(沙滩)

C.月照花林皆似(雪珠)     月华(月光)    腕(洁白)

D.缺霹雳(通“裂”,分裂)  水(清澈)   岩泉(雷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②清弋江:也作青弋江,长江下游支流,位于安徽省,景色优美。③的的:鲜明的样子。④旆:旗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象,描绘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施”用对比手法,叙写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尾联写两人当初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不能一同回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2)本诗前两联写景,主要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