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5)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_____________。师者,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小楼昨夜又东风”,“又”字,表明此情此景是第二次出现,这种精神上的痛苦让人难以忍受。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暗含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D.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赤壁赋》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属:通“嘱”,嘱咐
B.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C.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落泪
D.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方其破荆州/当其南北分者
C.顺流而东也/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举匏樽以相属/作《师说》以贻之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B.第二段先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然后又写客人悲凉的箫声,致使作者的情感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C.第三段由写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写赤壁的历史古迹。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D.所选文段描写波澜起伏,作者的情感也随之变化,先是由喜到悲,然后再由悲转喜,表现了作者洒脱、豪迈的气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实际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用并发挥了你的思想。”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如“沦”指水的纹理)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有学者指出,费氏根据潘氏的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这个学术圈的学者来往密切,其中不但有潘光旦、李树青、费孝通、袁方等老中青社会学人,还有闻一多、吴晗等文史专家。
“差序格局”是聚集中西方相关学术智慧产生的。以往的研究,无论是费氏本人,还是相关学术史论著,对雷氏等中西方学者的贡献肯定是不够的。事实上,学术工作往往难以独自完成,要有多人数代积累之功。即便因缘际会使个人的贡献格外耀眼,其背后定有各种形式的学术研究群体的支撑及学术思想的汇聚。
(摘编自阎明《“差序格局”探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费氏和雷氏都认为亲属关系是乡土社会中重要构成部分,对亲属关系的特征看法也一致。
B.费氏把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比作“蜘蛛的网”,形象地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密切性、复杂性。
C.费氏受摩尔根亲属制度研究影响,运用其学术方法调查研究,提出了“差序格局”概念。
D.费氏“同心圆波纹”源自潘氏的研究,突出乡土社会人际关系从中心向外扩展的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引用费氏写给雷氏的信,是为了证明“差序格局”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所创造。
B.第二段运用比较分析法,肯定费氏的学术贡献,辨明费氏对其他学说的借鉴之处。
C.第三段列举多个事实材料,证明“差序格局”概念的产生深受当时中国学者启发。
D.文章从中西两方面考求费氏“差序格局”的学术渊源,有理有据,学术视野开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费氏对相关学者的贡献肯定不够,可能是作者学术的视角和取向与费氏不同。
B.费氏的学术交往圈既有社会学家,也有文史专家,呈现出类似“差序格局”的特征。
C.“差序格局”受到众多学者的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
D.费氏的学术交往、所受学术训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进了他对乡土中国的思考。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②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③尤其是他们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④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
⑤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A.②①⑥④⑤③ B.④①③⑥⑤② C.④⑤②①③⑥ D.②⑥①⑤③④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归园田居》 陶渊明 东汉 躬耕田园
B.《登泰山记》 袁枚 清代 雪后登山
C.《荷塘月色》 朱自清 现代 月色淡淡,荷香缕缕
D.《致云雀》 雪莱 英国 烧蜡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