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找出并说明其问题。
春花秋月伴书声,夏雨冬雪润心田。青春年少的我们只要努力学习了,将来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上个好的大学,毕业后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在工作中挣到很多钱,生活就会过得幸福快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 ,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教这些知识了。更有甚者,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 。上海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报某个毫无賣质的学前班,挤破了头不说,排队报名的黄牛号都涨到5000元,这事情也一度闹得 。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剩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和儿童的想象力,破坏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家长不可能不懂。
既然如此,为何家长们依然 呢?原因就在于,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到时候就能轻松对付课内学习,也就可以比其他同学抢先一步。更重要的是,许多民办小学在招生时,也会明里暗里考察小孩掌握的知识,而那些提前学的孩子更有被录取的优势。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幼儿园“小学化”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这样也才能避免专项治理工作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死循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靡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沸扬扬 蜂拥而至
B.蔚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反盈天 趋之若鹜
C.靡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沸扬扬 趋之若鹜
D.蔚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反盈天 蜂拥而至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破坏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B.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儿童的想象力,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C.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儿童的想象力,破坏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D.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3.下面的对联,内容不符合高考考场情景的一联是()
A.十载寒窗天道酬勤九州唯斯多才俊百万学子壮志凌云社稷于此皆栋梁
B.盛世重英才问谁可展卷挥毫抒壮志岭南多俊彦看我能扬鞭策马上征程
C.谆谆儒雅授业解惑学海无涯倾心血孜孜聪敏焚膏继晷书山有路攀高峰
D.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期获益一卷推开神驰笔畅科科游刃庆有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以一个惊心动魄的诘句,把自己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流逝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言路大开,一开始就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5)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表明诗人远大的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积极乐观精神和强烈自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漓。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酒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2.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蠃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藉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曰:“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B.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C.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D.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屯田二十四所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受材瓦于官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上言为丹立祠堂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C.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
(2)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