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寻丁母丧归乡里。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等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B.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C.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D.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用年号纪年是古代纪年方式的一种,从汉文帝开始

B.昭穆,古代的宗法制度,即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后泛指宗族辈份。

C.起复,文中指古代官吏遭父母丧守制未满应召任职;也指官吏革职后重新被起用。

D.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之时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少年聪敏,善写文章.年幼的张九龄非常聪明,善于作文;13岁时上书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被认为前途无量。

B.张九龄为官忠直,敢于劝谏。张九龄不仅劝说张说不要违规提拔亲近的官员,而且还反对李林甫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C.张九龄富有谋略,深受信任,张九龄因为母亲去世回到故乡,被起用再次出任中书侍郎时,常常有密奏被皇帝采用。

D.张九龄明察秋毫,富有远见,张九龄在皇帝赦免安禄山的时候,就指出其有叛逆之心,将来必成祸患,应该借机除掉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2)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

 

1.C 2.A 3.C 4.(1)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 (2)李林甫本无学术,因为张九龄的文章和德行被皇帝赏识,心里非常妒忌他。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翻译是:(后来张九龄)考中进士,被授予校书郎官职。张九龄凭借(善于)鉴别人物的才能被推崇,当时吏部考试选拔人才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让张九龄和右拾遗赵冬曦考核他们的等级。前后多次,每次都堪称公平。“及应举者”与前句是并列关系,中间宜断开,排除BD;;“右拾遗赵冬曦”是同位复指,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从汉文帝开始”错误,年号纪年应是从汉武帝开始。 故选A。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再次出任中书侍郎时”错,是第一次出任中书侍郎时,常常有密奏被皇帝采用。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判断句;为先,把……放在前面。(2)自,本来;文行,文章和德行;为……所,被;忌,妒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屠岸贾为司寇,将作难。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居无何,而朔妇生男。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婴卒与俱匿山中。居十五年, 晋景公疾,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氏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及武,为成人,婴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之,世世勿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B.且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C.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D.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即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一般在二十岁举行。

B.顿首即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比稽首礼更加隆重。

C.齐衰亦作‘齐縗”,丧服名,用粗麻布制成,以其缉边缝齐,故称“齐衰”。

D.祠是古代祭祀的一种,春祭为“祠”,引申为祭祀。也指供奉祖先等的庙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柞臼有勇有谋,他在赵氏旧主被害之后,冷静筹划,用自己的牺牲瞒过了抓捕的士兵,与程婴相互配合一起救下了赵氏孤儿。

B.程婴忍辱负重。他没有为赵朔立即殉难,而是假装投敌,卖友求荣;他将赵武藏匿于山中,一直在等待和寻找机会将实情告知晋景公。

C.程婴不负所托。他毅然决然地承担起更困难的奉养遗孤的责任,在十五年间,躲在深山,终于迎来复仇的一刻,并以死明志。

D.赵武懂得感恩。他在程婴表明死志时极力劝阻,愿意终生报答程婴;在程婴义无反顾地赴死后,又为他服丧、祭祀。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郑人有欲买履者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虽有槁暴”中的“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食埃土 B.金就砺则

C.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生非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诸侯   ③匈奴七百余里   ④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同列   ⑦括四海之意     ⑧然陈涉瓮牖枢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