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金观涛先生发表了题为“反思‘人工智能革命’”的文章,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金观涛先生发表了题为“反思‘人工智能革命’”的文章,文中表达的结论大致是今天面对信息文明高度繁荣的学者们的共识:科学与人文的隔阂甚至对立,对人类科技进步中社会性因素的忽视,导致了技术理性的张扬和人文精神的退化。

这个视角,从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来看却似乎不成立。在人工智能研究史上,人们对智能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是比较重视的,也有过多次重大的争议和讨论,不同研究领域具有强弱各不相同的立场,从而反映出它们在智能基础问题上的重大差异。

人工智能具有工程和科学两种不同的维度,前者并不以理解人类智能为前提,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数据等资源通过算法加工来完成人类实践生活中的任务;后者则需要从人类智能原理出发来实现人工智能。例如当前的类脑计算研究,是放弃传统的计算机,改为从结构上模仿人脑来开发芯片,从而希望从结构仿真的功能涌现中来产生智能。

对人类智能的认识是科学家当今面临的难题,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原理的不了解,不得不在工程上进行简化,即不对智能做任何明确的定义,而是在利用人工智能探索智能行为机制的过程中来逐步了解和解释智能的本性,这是任何具有工程和科学双重性质的技术性科学中不得不采取的务实态度,没有这种务实态度,简单地将工程实践和原理在认识论上对立起来,可能会对知识的进步产生不利影响。

人工智能虽不是理论物理学那样高度成熟和形式化的科学,不具有严密的理论形式,但是其经验性定律及其使用的概念框架、假设也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条件中形成的。因此当这些定律和概念框架与常识知识中的表述不一致时,往往会形成冲突,但这种冲突可以通过对其定律、理论假设和模型的科学解释,来弥补表达日常经验的常识语言与其定律解释之间的差距,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学科理论的成熟。问题是对于经验定律或理论模型的科学解释是依赖于语境和具体实践的,这种语境反映了解释者所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金先生就是从传统控制论的背景出发,将当前人工智能和社会的关系,从认识论的角度还原到了错误的概念辨析中,而忽视了在人工智能历史的实证研究中,智能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维度和演化过程。

从早期人工智能研究中对“智能”概念的朴素性认识开始,经过长期的争论以及工程实践后,科学家已经对“智能”概念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不仅意识到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智能的重大影响,而且也意识到当前人工智能所面临的重大困难,认为实现人工智能的目标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因此,现在我们对“智能”的认识不仅没有退步,反而可能比历史上更加成熟和完整。

(摘编自陈自富《我们对“智能”的认识退步了吗?——与金观涛先生商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有学者认为技术理性的张扬和人文精神的退化,使得科学与人文隔阂甚至对立。

B.人工智能的工程观以完成人类生活中的任务为前提,其科学观以理解人类智能为前提。

C.对人类智能的认识至今是个难题,在利用人工智能探索智能行为机制中必须务实。

D.在研究中由于对人工智能的科学原理的不了解,对智能无法做出任何明确的定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人工智能研究史上的多次争论,以及人们对智能基础问题的不同认识,来质疑金先生的观点。

B.文章用当前的类脑计算研究为例,论证了人工智能科学维度的实现需要从人类智能原理出发。

C.文章分析了科学界对“智能”概念的认识是有发展变化的,批评了金观涛先生依赖具体实践的研究方法。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以立为主,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脑计算研究,从结构上模仿人脑开发芯片,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因此,传统计算机终将被取代。

B.人工智能现在虽不具有严密的理论形式,但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在实证研究中.终将获得成熟的学科理论。

C.人工智能的经验性定律及其概念框架与常识知识有时会形成冲突,这种冲突可以通过科学解释来解决。

D.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会对人类智能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能的目标实现也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1.C 2.C 3.A 【解析】 1.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因果倒置。B项,曲解文意。“完成生活中的任务”是目的,而不是前提。D项,偷换概念。是“对人类智能的科学原理的不了解”,而非“人工智能”;“无法做出”曲解文意,原文为“不对智能做任何明确的定义”。故选C。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批评的是金先生从基础理论的背景和认识论的角度来认识“智能概念”,忽视了智能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维度和演化过程”,而非“依赖具体实践的研究方法”。故选C。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原文意思是在“类脑计算研究放弃传统的计算机”,而非“传统计算机终将被取代”。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学参观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材料2:多年前,有人问金庸先生:人生该如何度过?他答曰: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材料3:记者采访《小偷家族》中老奶奶的扮演者树木希林:“对于年轻人,你有什么样的人生建议?”她回答说:“请不要问我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我是年轻人,老年人说什么我都是不会听的。”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致正值青春的我们”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15个字。

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抗震救灾,一次次伟大斗争,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面对挑战的团结力量、共克时艰的群策群力、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新冠肺炎,我们亦是如此!举国上下守望相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风雨无阻携手前行。

 

查看答案

下列是从五种应用文体中摘录出来的句子,每句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根据文体的语体特点要求,找出并修改。

①我于今日下午在图书馆拾到钱包一个,内有现金96元4角,望失主前往校政教处认领。(招领启事)

②校学生会于4月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办“孝为先”专题讲座,欢迎大家一定参加。(通知)

③各位来宾,今天是我校80周年校庆,校史展览馆、图书馆全部对外开放。(广播稿)

④现将拙作暂存于贵小区传达室,望及时取回拜读。(留言条)

⑤毕业之后,高足一直思念恩师,值此教师节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手机短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汉字源远流长,承载着灿烂的华夏文明,横竖撇捺的间架结构和_________的音调中,不仅包含丰富的语言含义,也别具东方的美感和韵律。而书写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衍生出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瑰宝。“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汉字不仅仅是沟通符号,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我们民族大树汲取养分的根须。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学习外语、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交流当然必要,但也应该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把根留住。(  )?在新的时代,汉字书写并非无谓之技,其背后,恰恰是民族血脉的传续,是文化自信的重塑,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强调汉字书写,并非是_________,况且每个人兴趣禀赋不一,也未必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无论国家、社会、学校还是个人,都应当有这样一种文化自觉。规范汉字使用,支持书写教育,弘扬书法文化,吸引对此感兴趣的孩子和_________,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自身做起,促成一个写好汉字、用好汉字的氛围,在这些方面,我们是可以_________的。在笔尖上重新发现汉字之美,在黑白间架上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小学生的功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抑扬顿挫        逆流而上        一介之士        有所作为

B. 抑扬顿挫        逆潮而动        有志之士        有所作为

C. 掷地有声        逆潮而动        一介之士        大有作为

D. 掷地有声        逆流而上        有志之士        大有作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A. 回望各国文字的兴衰起落,不也正体现着文化软实力吗

B. 回望各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不也正是文字的兴衰起落吗

C. 回望各国文字的兴衰起落,不也正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吗

D. 回望各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不也正是兴衰起落的文字吗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笔尖上重新发现汉字之美,在黑白间架中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小学生的功课。

B. 在笔尖上重新发现汉字之美,在黑白间架上传承中华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小学生的功课。

C. 在笔尖上重新发现汉字之美,在黑白间架上传承中华文化传统,这是中小学生的功课,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D. 在笔尖上重新发现汉字之美,在黑白间架中传承中华文化,这是中小学生的功课,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