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

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

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

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

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汉武帝在东海求得一杯喝了能让人不死的酒,大臣东方朔为了让汉武帝明白世界上并没有让人不死的酒,就把这杯酒偷偷喝掉了。汉武帝知道后大怒,要杀死东方朔。

东方朔反驳说:陛下,如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就是谁也看不懂的作品 这杯酒真能让人不死,您就杀不死我(或:您能杀死我,就证明这杯酒不能让人不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逻辑推断能力,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所给的文段,然后根据例子的指向,细心找出另外两处存在逻辑推断有误的,例如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是: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例如材料二鲁迅的反驳就要扣住能不能看懂作品。材料三的反驳要注意常识性的生活推理,就是世上本没有能让人喝下去就不死的酒。总之,考生要注意认真分析文段的同时要仿照示例进行参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作文中“编写故事”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3.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宴饮常奏“丝竹”,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的别宴情景则独具异域风情。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

(6)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中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②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燕寝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三至六句续写宴会环境及心绪,清风送雨,池阁凉爽,高朋满座,久病初愈,诗人欣喜轻松。

C.九、十句诗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达到忘我的境界。

D.选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一体,详细描述聚会场景,体现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闲适的情趣。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意蕴的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不就。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云:“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日:“卿天爵[注]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又除羽林监。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日:“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 聪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

(注)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B.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C.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D.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坟籍”,古代典籍。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简称“坟典”,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B.“主簿”,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文官,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文中“主簿”与《孔雀东南飞》中“主簿通语言”中的“主簿”职能不同。

C.“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D.“奉朝请”,古代春季朝见天子为“朝”,秋季朝见天子为“请”。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是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聪品性清高,治家严苛。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

B.薛聪博学多才,见识深广。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

C.薛聪耿直公正,心思缜密。薛聪处事一心为公,贵族皇亲也害怕他的威严,不敢乱来;薛聪稳重沉着细密,孝文帝无法窥探其行迹。

D.薛聪率性而为,受人尊重。当皇上戏问他是否为蜀人时,他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当他在齐州去世后 ,官民因怀念他而留下他的坐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

(2)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