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乡简史 范小青 自清喜欢买书。买书是好事情,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乡简史

范小青

自清喜欢买书。买书是好事情,可是到后来就渐渐地有了许多不便之处,主要是家里的书越来越多。正好这时候,政府发动大家向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书籍,自清清理出来的书,正好有了去处。捆扎了几麻袋,专门雇了一辆人力车,拖到扶贫办公室去,领回了一张荣誉证书。

时隔不久,自清发现他的一个账本不见了。自清的账本,有时候会超出账本的内容,基本上像是一本日记了。当自清打开旧账本的时候,总是一种淡淡的个人化的享受。最后他想到会不会是夹在旧书里捐给了贫困地区。

小王庄小学一个叫王小才的学生,拿到了自清的账本,带回家去了。账本是黑色的硬纸封皮,谁也没有发现这不是一本书,一直到王小才高高兴兴地把账本带回家去,交给父亲王才的时候,王才翻开来一看,说,错了,这不是书。原来校长将捐来的每本书贴上标号,然后学生抽号,结果王小才抽到了那本账本。王才生气之下,把自清的账本提过来,把王小才也提过来,说,你看看,你看看。王小才知道自己犯了错,耷拉着脑袋,但他的眼睛却斜着看那本被翻开的账本,他看到了一个他认得出来但却不知其意的词:香薰精油。王小才说,什么叫香薰精油?王才愣了一愣,也朝账本那地方看了一眼。他也看到了那个词:香薰精油。

王才看这一页账本上的内容。这是2004年的某一天中的某一笔开支:午饭后毓秀说她皮肤干燥,去美容院做测试,美容院推荐了一款香薰精油,7毫升,价格:679元。毓秀有美容院的白金卡,打七折,为475元。拿回来一看,是拇指大的一瓶东西,应该是洗过脸后滴几滴出来按在脸上,能保湿,滋润皮肤。

王才看了三遍,也没太弄清楚这件事情。他竖起拇指,说,这么大个东西,475块

钱?王小才说,475块钱,你和妈种一年地也种不出来。王小才说,我好好念书,以后上初中,再上高中,再上大学,大学毕业,我就接你们到城里去住。王才说,那要等到哪一年。这本账本,将王才的心弄乱了,他看着站在他面前拖着两条鼻涕的王小才,忽然就觉得,这小子靠不上,要靠自己。

王才决定举家迁往城里去生活,他决定要做城里人了。

王才说走就走,第二天他家的门上就上了一把大铁锁,还贴了一张纸条,欠谁谁谁3块钱,欠谁谁谁5块钱,都不会赖的,有朝一日衣锦还乡时一定如数加倍奉还,至于谁谁谁欠王才的几块钱,就一笔勾“消”,算是王才离开家乡送给乡亲们的一点心意。

自清最后还是去了一趟甘肃。他也知道了自己的账本确实是到了小王庄小学,可是他来晚了一步,王小才的父亲带着他们全家进城去了。这一天晚上,自清在小旅馆里,借着昏暗的灯火,写下了以下的内容:“初春的西部乡村,开阔,一切是那么的宁静悠远,站在这片土地上,把喧嚣混杂的城市扔开,静静地享受这珍贵的平和。”

自清从大西北回来,看到他家隔壁邻居的车库里住进了一户外来的农民工家庭。这个农民工就是王才。王才做的是收旧货的工作,所以他和小区里的人很快就熟悉起来。

天气渐渐地热了,有一天自清经过车库门口,看到王才和他的妻子在太阳底下捆扎收购来的旧货,他们满头大汗,破衣烂衫都湿透了。自清忍不住说,师傅,车库里没有窗,晚上热吧?王才说,不热的。他伸手将一根绳线一拉,一架吊扇就转起来了,呼呼作响。王才笑了,说,我拣来的,到底还是城里好,电扇都有得拣。王才又说,菜场里有好多青菜叶子可以拣回来吃。自清想从前老话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但是现在的人不这么想了,现在背井离乡的人越来越多了。

王才和自清说话的时候,是尽量用普通话说的,虽然不标准,但至少让人家能听懂大概的意思。后来他们自己就用家乡话交流了,这些话,自清都没有听懂,但他听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满意。王才自己也渐渐地养成了记账的习惯。王才记道:“收旧书35斤,净赚14元整。这些旧书是住在楼上那个戴眼镜的人卖的,听说他家的书多得都放不下了。我要跟他搞好关系,下次把秤打得高一点。”

一个星期天,王小才跟着王才上街,他们经过一家美容店,在美容店的玻璃橱窗里,王才和王小才看到了香薰精油。王小才一看,高兴地喊了起来,哎嘿,哎嘿,这个便宜哎,降价了哎,这瓶10毫升的,是407块钱。王才说,你懂什么,牌子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便宜个屁,这种东西,只会越来越贵。王小才,我告诉你,你乡下人,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账本将两个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两种不同情态的生活纽结起来,使小说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B.自清善良有同情心,从他在账本中记录香薰精油也能看出他有城里人的优越感。

C.城里人自清在乡村里“静静地享受这珍贵的平和”,而乡下人王才却拥抱了城市,这种错位增添了小说的戏剧感。

D.小说标题“城乡简史”,将个体的生活与时代发展的变化联系起来,丰富了小说意蕴,引发了读者思考。

2.简要分析王才的心理变化过程。

3.小说用父子俩谈论香薰精油的价格和父亲训斥儿子的生活细节结尾,这样结尾有什么

作用?请简要分析。

 

1.B 2.①生气:当王才看到王小才拿回家的不是书,非常生气;②吃惊:当王才看到账本里的香薰精油的内容,他很吃惊;③激动:这个账本激发王才进城,王才内心充满动力;④满足:通过王才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他很满意自己家的生活;⑤虚荣:从王才和儿子谈论香薰精油可以看出。 3.①照应前文对香薰精油的描写,以此收束全文,照应前文,结构严谨;②香薰精油作为城市生活的一个符号,谈论它折射出王才以城里人自居的心态,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③香薰精油的高端和王才一家底层的生活情态形成对照,暗示他们要想过上真正的城里生活,还有一段距离,引发读者对他们命运的思考;④以父子谈论香薰精油结尾,富有生活气息和喜剧效果,亲切白然又含蕴丰富,富有艺术感染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B项,“从他在账本中记录香薰精油也能看出他有城里人的优越感”理解错误,原文只是提到“当自清打开旧账本的时候,总是一种淡淡的个人化的享受”,并不能看出他有城里人的优越感。 故选B。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中心事件,梳理文章情节;再结合具体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即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最后组织语言,按情节发展分点作答。 本题,要求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首先要找到对应的语段,然后依次分析心理状态,由“王才生气之下,把自清的账本提过来,把王小才也提过来,说,你看看,你看看”可知,此时王才是生气的;由“王才看了三遍,也没太弄清楚这件事情。他竖起拇指,说,这么大个东西,475块钱?”可知,看到账本的内容,王才非常惊讶;由“王才说,那要等到哪一年。这本账本,将王才的心弄乱了,他看着站在他面前拖着两条鼻涕的王小才,忽然就觉得,这小子靠不上,要靠自己”可知,王才内心慌乱;由“王才决定举家迁往城里去生活,他决定要做城里人了”可知,决定要进城,王才内心激动不已;由“王才笑了,说,我拣来的,到底还是城里好,电扇都有得拣。王才又说,菜场里有好多青菜叶子可以拣回来吃。”“后来他们自己就用家乡话交流了,这些话,自清都没有听懂,但他听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可知,王才进城内心满足;最后一节父子俩谈论香薰精油的价格和父亲训斥儿子的情节可以看出王才的虚荣。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段落的作用。首先回归文本,需要考生找到设题的区域,找到相关段落句子,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具体分析。通常某句话在文中由如下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埋下伏笔,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下文,总领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本题,首先明确段落处于最后一节,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一是情节角度,照应前文对香薰精油的描写,使全文结构更为严谨;二是从人物的角度,王才谈论香薰精油,不允许王小才乱说,以城里人的口吻说话表现其内心的变化;三是从主旨的角度,虽然王才一家到城里生活,但是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与他们向往的生活差很多,引发人们对不同命运的思考,当然,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分析,只要是合理也可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参加河南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个“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能为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画上句号,为举世瞩目的中国梦写下惊叹号。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秉纲张目,执本末从,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

(摘编自《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河南日报》2019年3月15日)

材料二:

2000~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率

(摘自《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研究与舆情分析报告》,2018年2月9日)

材料三:

近年来,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

近日,在伊州区五堡镇吐格曼博依村,一场中式面点培训课程正在村委会进行,这场培训是五堡镇为镇里旅游业发展培训后备餐饮人才。吐格曼博依村村民阿木提参加了这次培训。阿木提原是吐格曼博依村的贫困户,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第一年就盈利8万元,2018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

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五堡镇生活环境的改变。为了吸引游客,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五堡镇加大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并制定各项制度改善乡村卫生环境。如今,走进五堡镇,现代感十足的街道,整洁美观的院落,美丽的新农村景象跃然眼中,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摘编自《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央广网2019年3月17日)

材料四:

2018年10月12日,四川美术学院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乡村建筑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美术学院整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介美术创作实验室、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西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工程中心等校内外资源,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汇聚中外艺术与乡村研究人才,构建跨学科的学术团队,搭建跨文化的学术平台,开展跨文化的学术探讨。

长期以来,学校在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当代艺术走入乡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摘编自《植根乡土振兴乡村四川美术学院成立重庆首个艺术与乡村研究院》,中新网重庆新闻2018年10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0年到2016年,不管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总体上都呈递增的态势,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

B.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相比城镇居民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这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C.2010年至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这表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正在消失。

D.2013年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持续回落,农村经济发展受阻;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就是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内容,能为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画上句号。

B.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保障。

C.近年来,新疆哈密市五堡镇环境更美丽,产业更兴旺,百姓更富裕,因此,五堡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

D.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等方面的案例和项目,是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哪些方面共同努力?根据以上材料简述这些方面各自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进化理论中有一个词叫做“间断平衡”,意指一个生态在达成平衡之后,有相当长一个时期处于稳定状态,但一旦某种因素触发进化的齿轮,原有的均衡就被打破,系统进入不稳定状态,各部分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形成。生物学家将这种新旧之间的交替称之为“蹦移”。

技术进步类似于生态演化。继漫长的农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在工业时代,人类已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现今,我们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入口处。信息技术正在颠覆既有的平衡态,人工智能和认知技术的发展、机器深度学习、3D打印等新技术的发明,正在将“未来”带到世人面前。新、旧技术革命之间的转移正在发生。这是技术的“蹦移”。

全球化发展类似于生态演化。一般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两轮全球化历程。第一轮是以英国主导,主要表现是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殖民地,掠夺原材料;第二轮以美国为主导,主要表现是贸易全球化以及与之伴随的资本、信息、人才的全球流动。而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波全球化正在遭遇其本国人民的抗拒,也进入到逆向时期。但如果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全球化作为一种秩序,一旦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回到原点,至少是变化一种发展形式,更换一批演员。以当前的情势论,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的最中央。这是国家的“蹦移”。

新旧交替之际,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任何人都难免彷徨、犹豫甚至害怕,这是可以理解的。今天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可能类似于两百年前欧洲农民面对蒸汽机时的心情。但历史已经证明,人类社会在不到两三百年工业时代所创造出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数千年之中农业时代创造财富的总和,今天一个普通人可享用汽车、冰箱、飞机、高铁等工业制成品,在封建时代即使帝王权贵也不可得之。由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虽然不可能如一些经济学家所预期的那样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假以时日,还是能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的。这是增长的“蹦移”。

从长周期的角度看,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低垂的果实”被采摘完毕,而要走出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唯有创新和技术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的交替期,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需要发挥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能动性,主动清除那些不合时宜、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冗余,来为新技术的成长壮大开辟空间,留足空间。这样做的结果,就可能迎来几十年连续的增长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政府2013年以来始终矢志不渝推动的“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在极大的程度上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一方面在中国经济下行之行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另一方面创造出人人都有可能和条件为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时代。我以为,这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摘编自冯俏彬《即将到来的大变革》,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蹦移”指某种因素触发了进化的齿轮,旧平衡被打破,新平衡形成的交替现象。

B.人类社会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入口,此前人类已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C.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波全球化遭遇本国人民的抗拒,经济逐年衰退,进入逆向时期。

D.因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能让大多数人共享技术进步的红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生态演化类比技术进步、全球化发展和人工智能等在新旧时代变革中的作用。

B.文章在论述技术的“蹦移”时,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打破平衡态的重大作用。

C.文章以英国、美国、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的变化为例,论证了国家的“蹦移”。

D.文章以普通人可享用的工业制成品远超帝王权贵为例,证明现代普通人的生活质量比帝王还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化如果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回到原点,就会变换成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或更换一批演员。

B.经济衰退源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只有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走出经济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

C.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

D.既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又为人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创造条件,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有人说,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启发的一种感情的反映。也有人说,同情要善加控制,否则可能比冷淡无情更有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1.下列关于中医药创新所应坚持的原则,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新应以传承为主,它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B.创新应以需求为基,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屠龙术”,实现其应用价值。

C.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百折不挠,深掘精研,这才符合“守恒”原则。

D.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需要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中医诊断学是在“望闻问切”的“四诊”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辩证”分析,从而做出诊断。

C.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

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3.材料三阐述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由,请简要概括其阐述的角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各题。

“鬼畜”文化的流行

黄西蒙

随着95后、00后在互联网上话语权的增强,他们偏爱的表达方式,也在影响着网络文化的风向,“鬼畜”文化就是其中的典型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网上看不看“鬼畜”、懂不懂“鬼畜”,已经成为区别年轻网民与“老人”的关键要素。

“鬼畜”爱好者最初只是网络二次元领域的一个小众群体,但伴随弹幕视频在国内的兴起,“鬼畜”视频的制作者与观看者群体愈发壮大。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哔哩哔哩动画网站)上,视频分类中就有专设的“鬼畜”区。截至2019年12月,在百度上搜索“鬼畜B站”,共有6230000个相关结果,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但是,何为“鬼畜”,以及它为何令年轻人着迷,却在舆论场上始终争议不休。甚至有人批评“鬼畜”就等同于网络恶搞,属于网络文化中的低俗文化。事实果真如此吗?

据网络文化辞典《破壁书》考证的结果,“鬼畜”最早来自一个叫《最终鬼畜蓝蓝路》的视频,它于2008年发布在一个日本动漫网站上。视频中真人扮演的“麦当劳叔叔”在搞笑音乐的配合下做着夸张的动作,令人捧腹大笑,却又十分怪异。虽然人们并不明白这个视频到底要表达什么,但这种幽默古怪的风格让年轻人颇为喜欢。此后,类似的视频在网上越来越多,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变形、夸张、重复、演绎等形式,对一些经典的荧屏形象加以改造,并配合“音MAD”(一种网络音乐素材的呈现方式)来展现。

因此,“鬼畜”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对经典形象的解构。网络流行文化本身就具备“去中心化”的特征,加上年轻人的丰富创意,“鬼畜”也包含着解构经典的快感。比如,最经典的“鬼畜”视频之一“诸葛亮VS王司徒”,就是对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情节的解构。原版中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在两军阵前痛斥魏国的王司徒,说出了“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这段对话被很多网友“鬼畜”,变成了极具幽默感的网络视频。越是严肃的对话,看起来一板正经的事物,越有可能成为“鬼畜”素材。

正如英国文化学者苏珊·海沃德在《电影研究关键词》中所指出的,对视频影像的“解构”意味着“反电影”,是对固有的意识形态的反击。因此,越是看起来经典的、严肃的内容,越有可能成为网友解构的对象。“鬼畜”的解构意味也在于此,但也并非所有的经典都可以被“冒犯”。

一方面,“鬼畜”的经典大多是古代历史或国外的题材,极少涉及中国近现代历史内容,然而,电视剧《亮剑》却是个例外。《亮剑》在革命历史剧中原本就颇为另类,主角李云龙并非一贯的革命英雄形象,这也给“意大利炮”“李云龙”等符号“被鬼畜”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被“鬼畜”的往往是经典、严肃形象里偶尔展示的诙谐一面,比如风度翩翩的诸葛亮突然在王司徒面前“爆粗口”,影星成龙在广告里突然发出“duang”的声音等。越是那些出人意料的语言、动作、表情,越容易产生搞怪、反讽的效果。

各种“鬼畜”视频在网上流行,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与之前被批评的网络恶搞类似,它也遭到了“格调不高”“品味低下”等方面的批评。其实,外界不妨对年轻人的娱乐精神保持宽容的理解,其实很多人观看、消费“鬼畜”,只是舒缓情绪、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只要它不是建立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就不必抡起道德的大棒加以批评。

实际上,“鬼畜”视频潜在的风险,并不是什么文化格调上的,而在法律层面上。比如,一些“鬼畜”制作者随意拼接影视剧中的镜头,如果剪辑、改造内容过多,则有侵犯原版版权之嫌。而且,一些“网红”的头像被任意“鬼畜”,也存在肖像权被侵犯的风险。这些问题才是“鬼畜”的拥趸们需要格外注意的。至于网络文化层面上的“鬼畜”,其发展、演变方向,自然也会随着网络文化的生态改易而变化,观察者不妨多一些耐心,从更漫长的时间尺度上,看看这些“鬼畜”文化最终会成为何种模样。

(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初“鬼畜”流行于网络二次元领域的小众群体,而现在看不看、懂不懂“鬼畜”,已经成为区别年龄的重要标准。

B.“鬼畜”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变形、夸张、重复、演绎等形式,对一些经典的荧屏形象改造,并配以相应的音乐。

C.中国近现代历史内容极少被“鬼畜”,“鬼畜”对象大多是古代历史或国外题材。《亮剑》被“鬼畜”是一个例外。

D.“鬼畜”视频也遭到了不少批评,例如类似网络恶搞、格调不高、品味低下等;但这并不是它最大的潜在风险。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鬼畜”文化源头是日本动漫网站上一个搞笑视频,这个视频也奠定了“鬼畜”文化一以贯之的幽默古怪的风格。

B.网络流行文化本身具备“去中心化”的特征,加上年轻人的创意,“鬼畜”视频常常选择一板正经的事物为素材。

C.苏珊·海沃德对“鬼畜”文化有深入研究,她认为“鬼畜”解构经典和严肃的本质是针对固有的意识形态的反击。

D.“鬼畜”视频制作很难摆脱侵犯版权和肖像权之嫌,但作为一种网络文化,它还会有变化,我们需要耐心的观察。

3.从全文来看,“‘鬼畜’文化的流行”原因有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