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短文《炳烛而学》,完成后面练习。 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

阅读文言短文《炳烛而学》,完成后面练习。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注:①师旷,盲乐师,名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臣___________             ②少而好学,日出之阳____________

③盲臣敢戏其君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 D.何不试之以足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 ①听说 ②好像 ③怎么,哪里 ④ 好 2.B 3.说明了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都比不学习好。同时说明,越是年轻,学习越是重要,收获也会更多,成就也会更大。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理解。 ①“臣闻之”意思是“我听说过”,“闻”,听说;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意思是“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出来时的阳光”,“如”,好像; ③“盲臣安敢戏其君”意思是“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安”,怎么; ④“善哉”意思是“好啊”,“善”,好。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之”在句中的位置和“之”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例句中“之”是结构助词,“的”,B项的“之”也是结构助词,的; A项,“之”是结构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古文的语言习惯); C项,“之”是代词“这”(这件事); D项,“之”是代词“它”,代“履”。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意,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然后理解这三个比喻句的意思,再看本文的谈话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的。首先理解三个比喻句的意思,“如日出之阳”“如日中之光”“如炳烛之明”三个比喻中都有了“光明”之物,意为“希望”,意为不论什么时候读书学习都是有希望的,都能得到光明;然后看本文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第一段说“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意思是“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由此可知,这段话是围绕“学习”展开,如说明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短文《济阴贾人》,完成后面练习。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向许百金,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石又覆。(介词,在)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之贾人____________    ②许百金_______

③舟于石又覆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译: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译: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译: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译: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要求句中能运用成语或格言警句。

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后面练习。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其足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吾忘持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宁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诵读课文后,根据下图的提示,在空缺①、②处填出相应内容。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

(1)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3)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番。

(4)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5)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6)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7)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责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剥削,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