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A.项王曰:“沛公安在?” 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C.夫晋,何厌之有? D.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 又前而为歌曰 ③ 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 使使以闻大王 ⑥ 范增数目项王
⑦ 道芷阳间行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①吾其还也。 ②君知其难也。
C.①秦王还柱而走。 ②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
D.①若属皆为所虏。 ②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 沉思的“稻束”。
下列各项中,依次填入空格部分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 ) 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A.③①④②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B.陈飞在吴哥窟与多年未谋面的小学同学陈翔萍水相逢,两人激动不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原不死”,文天祥就义虽已7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