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吴洪森的《偷点白开水》中写了一位精神病人,他经常在喝...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吴洪森的《偷点白开水》中写了一位精神病人,他经常在喝水之前,将别人的水倒一点在自己的杯里。医生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却坚决否认,说自己什么也没干。对此,医生解释说他并非故意撒谎,他偷水的举动完全是下意识的。他年轻时妻子被人拐跑了,不久又被冤枉在监狱里待了20年。他觉得这一生活得非常冤枉非常吃亏,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补偿心理冲动,通过“偷”来补偿自己。

神经病患者偷白开水的行为荒诞至极,我们正常人是绝对不会有此行为的,但是偶尔是否也想偷点什么?比如久居教室的同学想偷点阳光,晒晒发霉的心情;忙碌的人想偷点时间,到海边吹吹风,每天步行5公里崎岖山路上学的穷孩子,想要偷走哪吒的无敌风火轮;长期深陷苦闷的人,想偷点开心;久而失和的家庭,想要偷点欢笑;长期困于轮椅的人,想要偷点健康……

请联系自身实际和现实生活,以“偷点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补充完整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偷点时光享受生活 门外的天空一扫几日淫雨霏霏,展眼望去碧空澄澈,日暖风晴。金帘垂下笼罩了半边楼房,闲适快乐找到了久久不见的归家的路,那一定是通向我心里的。整个身体似乎得到了甘灏的浸润,心神甩脱了多日的枯朽干槁,隐隐地萌发了汩汩生机。 自从秋叶渐黄,寒意一天比一天重,入冬后更是寒风彻骨。几日前天公发起了怒火,把大雨倾盘倒入人间,而后虽然怒气稍平,但仍有丝雨片刻不停地降临大地,却是带着煞人的冷风来了,很不巧地,身体向来虚弱的我被它们挑中击倒了。今天下午难以跟我温暖的床铺告别,不得已打电话向老师请了下午的假,晚上再回去继续学习。虽然如此,外面却不再阴雨绵绵,千辛万苦终于盼来天公换上喜颜。 尽管窗外没有绿树婆娑,风儿低吟,手里也没有清茶半盏,好品闲心,但就这么待着,没有学校的声喧目闹,这种时光流淌的清淡感竟令我大为惊喜,似乎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那时还没有书山题海的压迫,还没有浮躁晃动的人心,还没有全天候忙着上课上课上课的紧张,一切都是那么简单快乐,老师同学都很善良,校园的操场还很大,我还可以随时让神飘飘到天上。不过这些美好的曾经,已经是心中珍藏的流年了。现在熬过六天难得的一个周日下午休息时间,也匆匆忙忙拿来做自己想做的一点事了。一个好生生充满诗情的灵魂被繁忙浮躁的生活折磨得日夜不安、惶惶终日,那一点点的逸致都被残忍地丝丝刨离。 所幸,这一场病,竟是天公送我的半日浮生闲。 安静地坐在桌前,捧一本绿皮的《千古墨客》,轻轻摩挲着那像叶一般翠绿自然散发生机的封皮,指尖传来树皮一样的厚重感,细细品读,那思绪在轻柔飘逸的包裹中如云落在几千年前。才高八斗的曹植后半生命运竟然郁郁消沉;采石矶的翻涌江水中沉睡了李白这片光洁明月;谁又想秦淮河畔的白居易、元稹竟然有如此追声逐色,颓唐不堪的腐糜一面…… 历史总是埋没了太多不为人知的黑暗和堕落,从历史的长河中浮出水面的多是璀璨珠贝。不过历史总是往前流的,挟裹了无尽的尘埃,欢聚离别、嬉笑悲伤、好的和不好的……而我也正是其中的一滴水,在推涌翻滚的波涛中前进着,书写着自己的历史,珍藏着自己的悲欢,快乐和痛苦,只有自己一个人真正懂得。 啊,这个午后多么悠闲自在! 【解析】 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有以下几种结构:前空型,后空型,中空型。无论哪种形式的半命题作文题目,我们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把握已有的那一半题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定时”,即已限定的作文内容的时间;“定类”,即暗示作文适合写成怎样的体裁;“定质”,即限定考生应当表现怎样的主题,抒发怎样的感情;“定量”,即限定作文写人、事、物、理的数量。 【审题】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已经明确了以“偷点……”为题写一篇作文。材料首先讲到了一部电影中一位精神病人的荒诞的做法,引出有关“偷”的话题。在这里,“偷”不再是贬义的含义。这里它有新内涵,比如偷点阳光,偷点时间享受生活,还有山区孩子们的奇特幻想,偷点开心等等。这是关注时下我们所有人面临的不同的困境,加入一些积极的因素。在这里补充的词语就是我们的写作对象。 【立意】 偷得浮生半日闲;多停下来看看风景;偷点开心与欢笑。 【结构】 题目补充完整《偷点时光享受生活》,第一段写天气变化和身体变化。第二段写自己因为生病请假;第三段四段偶然发现生活的美好,写“所幸,这一场病,竟是天公送我的半日浮生闲”;第五段六段在历史间穿行。最后一段感慨“啊,这个午后多么悠闲自在”。 【素材】 1.阳光如猫的脚步,轻悄而又迈着曼妙的舞姿来到了我的窗前。十分惬意的倚在了窗旁的吊兰上。一会儿,她又慢慢地打在了桌旁的杯子上,我感受到了她带来的温暖。周末,在桌前努力的时光,是她陪伴我一起走过。相遇的日子如同莫扎特的钢琴曲,轻柔而舒缓。  2.如此这般,我便有些无法理解在学校学习的日子——永远刺眼的白色灯光无遮无拦地打在了身旁的书本上,有些眩晕,更多的是怀念阳光下的日子。在学校的时间里,甚至无法感受到阳光的到来,在她来临的时光中,我在亮白色灯光下奋笔疾书,苍白无力的白色墙壁毫不犹豫地把她拒之门外,当下课铃声响起后,我飞奔出教室渴望感受到经久未见的阳光,可是她却已经心灰意冷的走了,只留下一片暗蓝色的天空和独自抬头仰望的我。  3.终于发现,从此我与阳光的邂逅便成了一件来之不易的事情。小学时,教室中总也不开灯,由于窗户很大,倒也不暗,当阳光照进来时,那种天然的光源好像不单单照进了教室,更照进了我们的心中。恰巧我的位子在窗旁,直到毕业整整半年的时间,自始至终坐在那里, 临窗的幸福日子。每每阳光进来,我总是感到了她不一样的美好,自然也没有想到会有一天,与阳光明明近在咫尺,却感觉咫尺天涯。就因为那一墙之隔吧。时常会坚信着重逢,可等待的日子是漫长的,正如梵高笔下的忧郁色彩,沉重而暗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2)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

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

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

是否简便

41%

16%

29%

14%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情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查看答案

阅读并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忆刘半农君

鲁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 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 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抄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 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选自《鲁迅选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注: 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1.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2.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

3.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2)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

 

查看答案

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正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