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野:中国文人画的美学追求
郭守运
先秦时期的儒家野是与文、礼相对的,其多指为粗鲁、不文雅的行为或人,这与儒家文化推崇仁义礼孝的崇高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作为孔子思想核心的仁、义,都与礼息息相关,孔子极其重视礼教,认为人应当严格遵守礼教,因而提出了不知礼,无以立也,这可以说具有一种克服野的过程。人们通过学习高尚的仁义思想和礼仪规范,以此摆脱原本的野蛮、粗俗人性,趋向于文明与崇高,从而成为一名君子。
与儒家之野不同的是,道家庄子之野要多的是一种人性的本真、放逐与无奈,即精神自由上的天性追求和灵魂放逐。道法自然是道家的主旨,法天贵真是庄子的思想精髓,强调人性的本真在世界上具有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质朴、与自然相通、使人本性不受外在事物拘束的重要性。漫游是庄子一生当中主要的生活方式。这种漫游可以是实质意义上的漫游,也可以指精神上的漫游,如《庄子齐物论》所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将是一种无奈叹息之后的解放,天地、万物都好像和我合为一体,与大自然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共存关系,这也是庄子最终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获得了真正的精神自由。这种野而游的思想,对于古代艺术家和古代哲学、美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于是,庄子所见的野已不是荒凉、偏僻的,而是质朴、天然的。以庄子为开端,文人视野中的野由文明的对立物变为文明的反叛者。而从文学角度看,喜用野字是杜诗的一大特点,惯用带野字与之有关的意象,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一大奇观。据不完全统计,杜诗中仅冠以野字意象的诗作就有近百首。由文学兼及书画艺术,野趣横生就在无意或有意间形成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画合一的意境也随之出现了。
在以玄学为主导思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以自然为内核的野的精神得到更为广泛的发扬,庄子开启的追野、慕野之风,受到文人的推崇和效仿,野字频频出现在文人的诗赋创作中,如原野萧条兮烟无依,云高气静兮露凝衣,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等等,这些诗作无不显露出空阔寂寞的旷野之景和文人寄情山水、渴望皈依的野逸之趣。此外,刘勰、钟嵘等人的理论著作中,对野的论及也具有了褒扬之义,成为新的文学批评标准,野字由此也摆脱了先秦儒家所谓的粗鄙之义,转而具有了本真、质朴的哲学之思,成为审美意义上的范畴。美学范畴中的野,抛开了文明、教化的外衣,以道家精神为旨归,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下,迸发了一系列的野趣审美追求与审美旨趣,包含有江湖之趣、枯淡之趣、闲放之趣、林业散逸之趣,凡此种种野趣,往往见诸历代艺术领域,尤以宋元两代文人画为盛。
野趣指向真。与宫廷画呈现出的雍容华贵之风不同,文人画是一种体现自我、性灵所衷的艺术形式。绘画者的这种崇野之趣,既舒展了画家的心境,使其可以在野性的、自由的旷野、山坡、草地、溪流、怪石间恣意发挥情感,又能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落笔挥洒,用线条的形式表现自我的心境。因而,画作完成之后展现在画家自己和鉴赏者面前的,是富有野性、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之画。观画之时,一种抑制不住的自然的野趣、一种浑然天成的旷野之风扑面而来,使人不由得被这种高尚、纯粹的野趣所吸引和俘虏。因此野趣成为文人画的重要的审美心理归属,也成为艺术家常见的审美情调追求。
(本文有删改)
1.关于儒家之野与道家庄子之野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之“野”指粗鲁、不文雅的行为或人,是与“文”、“礼”相对的。孔子提出了“不知礼,无以立也”,这是一种克服“野”的过程。
B.道家庄子之“野”是精神自由上的天性追求和灵魂放逐。“道法自然”是庄子的主旨,“法天贵真”是道家的思想精髓。
C.人们只要摆脱了原本的野蛮、粗俗人性,就能学习高尚的仁义思想和礼仪规范,以此趋向于文明与崇高,从而成为一名“君子”。
D.庄子所见的“野”是质朴、天然的。他开启的追“野”、幕“野”之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文人的推崇和效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阐述了人与大自然形成和谐的共存关系,获得了真正的精神自自。这是庄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
B.美学范畴中的“野”,抛开了文明、教化的外衣,迸发出的“野趣”审美追求与审美旨趣,在宋元两代文人画中有充分的展现。
C.漫游是庄子一生的生活方式,既是实质意义上的漫游,也是精神上的漫游。这种“野而游”的思想,对于古代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D.画作完成之后,当富有野性、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之画展现在鉴赏者面前时,观画者会被画中高尚、纯粹的“野趣”所吸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庄子之前,“野”是文明的对立物;以庄子为开端,“野”变为文明的反叛者,在文人的视野中逐渐得到了认同和喜爱。
B.书画艺术形成了“野趣横生”的审美情趣,随之出现了“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样“诗画合一”的意境,然后影响到了诗人也喜用“野”字。
C.南北朝时期,几乎所有的诗作大都显露出空阔寂寥的旷野之景和文人寄情山水、渴望皈依的野逸之趣,这使“野”字成为审美意义上的范畴。
D.与宫廷画呈现出的雍容华贵之风不同,文人画是一种体现自我、性灵所衷的艺术形式,代表了更高的审美情趣,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是某校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①卫中丞赴长水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②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③,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①奉饯:饯行。②擐(huàn):穿着。③泛菊:菊花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
B.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
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
D.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
2.本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饮酒(“浊酒一杯家万里”),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夜归鹿门歌》中表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举,唐代科举制度之一。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也称“制举科”或“制科”。
B.八坐,封建时代八种高级官员。唐以六部尚书及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为八坐。
C.民部,即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唐朝避太宗李世民讳,改称户部。
D.漕事,和漕运有关的事项。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经水路运送军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