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花淀(节选)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花淀(节选)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 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项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 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呢?”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城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 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 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水生,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犁的小说以描写冀中农民抗日斗争见长,作品笔调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他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化小说”。

B.本文开篇从视觉、 触觉、嗅觉、味觉等多角度进行写景,生动地展现出了白洋淀特有的地域人情风貌,并勾画出恬静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C.“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中的“跳跃”表面上写的是水生嫂编芦苇席时蔑条的颤动,实则巧妙地写出了她的好手艺和勤劳。

D.水生嫂听到丈夫水生参军的消息后,手指一“震”一“吮”,这个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水生嫂既感到震惊,又想掩饰自己内心的波动。

2.文章第三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当水生嫂知道自己的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时,“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表现出她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从不同角度分析。

 

1.B 2.①描绘出白洋淀优美的风景,渲染出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使小说更具有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与回味的余地。 ②通过对水生嫂及荷花淀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提供了背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衬托出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美好的形象。体现出作者对白洋淀及白洋淀人们的热爱。 ③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和主题更加广阔而深邃。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白洋淀人如此美好,更能激发人们对破坏这幸福生活的日寇的仇恨。 3.①有对丈夫抗日爱国热情的赞许和自豪。②有对丈夫没有和自己商量、自作主张的轻微责备。③有对丈夫离家的依恋。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常设考点有: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主旨情感的分析、结构脉络或线索情节的把握、语言修辞等艺术特色的概括、人称的应用等等。本题四个选项涉及全面,几乎涵盖了所有考点,要做好这道题需要考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细致的分析理解,见微知著、敏感睿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捕捉错误点,并确定答案。 B项,“本文开篇从视觉、 触觉、嗅觉、味觉等多角度进行写景”,错误。开篇有视觉、触觉和嗅觉,但没有味觉。 故选B。 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段落的作用,环境描写常见作用有:(1)小说开头,作用一般为确定感情或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2)营造特定意境氛围,感染读者或主人公。(3)场景在人物出场前,功能为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某个情节前,功能是推动情节发展。(4)如果场景置于人物描写之中,功能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5)如果某场景作为小说主背景,其作用可能是一种象征。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题干为:文章第三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内容上开头第三段宏观介绍了白洋淀的地理风貌,提供了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优美的景致,具有安宁清新静谧的特点,渲染了气氛,具有意境美、画面感,增强感染力,引人联想想象,让人身临其境。 形象塑造上,暗示人物的心灵世界、精神风貌,烘托了水生嫂美丽、温柔、贤惠、淳朴肯干、吃苦耐劳的贤妻良母形象。 主旨思想上,表达了作者对白洋淀的热爱,以及对这里朴素、淳朴民风的赞美。 表达特色上,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并与后文外敌入侵破坏美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中心思想: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的赏析能力。所谓“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包括三层意思:一是体会表层意义;二是体会语境意义(即深层意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三是体会言外意义,也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这一点也是高考的考查范围。本题题干为:当水生嫂知道自己的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时,“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表现出她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从不同角度分析。首先要找到相关句子所在的段落,一定要在段中解读句意,由浅入深,层层解读,明确修辞手法以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首先概括浅层句面意思:“你总是很积极的”,暗含双关修辞,又是正话反说——反语,嗔怪中含有对丈夫没有和自己商量、自作主张的轻微责备。 深层含义:有对丈夫离家的恋恋不舍,饱含了夫妻间的深爱;更有宽广仁爱的胸怀,结构上为下文积极抗日做铺垫,表达了对丈夫抗日的支持,对其爱国热情的肯定,对勇敢积极的行为给予赞许并深感自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1.下列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籍是记载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使其不被湮没的工具。

B.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受用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

C.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D.书籍是一种可以帮助人的学习工具,但也可能变成我们研究学问的障碍。

2.下列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获得学问,不一定只靠读书,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B.一个人通过读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获得必要的学问。

C.读书可以帮助人获得学问,但如果缺少正确方法,也可能阻碍人获得学问。

D.要想在文化学术方面求得发展,就必须研究过去人类已得的学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书籍难得,所以我国古代学者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但由于读得专而精,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

B.现在每种学问的书籍都非常多,但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初学者不能贪多求全而放弃了基本要籍。

C.书既可以多读,也可以少读,不能以读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读书的质量。少读如果彻底,对人的作用也很大。

D.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意。后来有一次猎狗又咬伤了好几只羊羔。牧场主没有与猎户争吵,而是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上述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主要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网站。下面是它的徽标,公司通过形象的徽标可以让消费者记住公司主体和品牌文化。请写出该徽标的构成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5字。

 

查看答案

使用下面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不少于60字且意思完整的话。

词语:节俭   幸福   行动   务实   中国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___     ,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 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临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              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下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脱贫攻艰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己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整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