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寺
叶 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妻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
海市蜃楼
过眼云烟
落花流水
浮生若梦
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
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
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
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
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
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
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背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定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
他俩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
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明月寺不会说话。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1自然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平静心态。
C.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D.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2.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层次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B.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C.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D.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C.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B.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C.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报载:在四川什邡快递界,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气,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身为北大才女,婚后,她却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创业,选择做快递,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
有人说:如此创业不仅浪费了别人的北大指标,回过头来还抢了普通人的饭碗,真浪费了四年的大学时光。
也有人说:人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权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北大才女送快递也不必大惊小怪。
还有人说:每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出身和学历的高姿态,平视所有职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800字左右。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下面是某校文学社为征文活动草拟的一篇应用文初稿,在用语、标点及格式方面有五处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征稿启示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出生200周年,为纪念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鼓励学生探究马克思思想理论,我校涅槃文学社决定,在5月4日举办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特向全体同学征集文章,欢迎广大同学踊跃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一、根据征文目的选定角度、题目自拟,以议论文为主,必须原创,字数在5000字以内。
二、稿件请送至涅槃文学社编辑部,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征稿”字样。由于人手有限,未录用的稿件,概不退还,敬请谅解!
三、投稿截止时间4月20日,对于采用的稿件,本社团有斧正的权力。
2018年3月5日
涅槃文学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阙词,让荡气回肠永留传。从《登鹳雀楼》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 。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 出蓬勃生机。
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 。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 当代文化风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沁人心腑 萌发 心悦诚服 引领
B.感同身受 焕发 心悦诚服 指引
C.感同身受 萌发 心驰神往 指引
D.沁人心腑 焕发 心驰神往 引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B.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
C.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D.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亦有命,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2)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野哭千家闻战伐,______。(杜甫《阁夜》)
(6)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7)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8)鸟雀呼晴,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杜牧《阿房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