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由上阕秋景的描写过渡...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由上阕秋景的描写过渡到下阕回忆当年生活斗争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里描写夏虫的诗句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携、峥嵘、稠 、萧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①

宋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⑤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杜宇:指杜鹃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①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齐桓公求管仲》)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注释:宥:音yòu,宽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

B.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

C.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

D.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

B.夫晋,何之有              厌:厌烦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D.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侵损,削减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传说为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是对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编年体史书是以年代顺序记录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史书,特点是时间概念清楚。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日前,人工智能不能仅仅掌握在少数公司或者少数人手中,应当透明和开源。同时,对人工智能的治理规范,需要在科技公司之外,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参与。如果不能建立技术之外的一系列框架,木桶的“短板效应”将使人工智能永远也无法抵达“完美”的峰顶。

人工智能的成长速度令人惊讶。在去年与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对战时,阿尔法围棋还在第四局频出昏招输掉比赛,但在今年的人机大战中,它对“世界第一人”柯洁则几乎显现出了不可动摇的优势。与阿尔法围棋一样,人工智能一日千里的全速前进,来自于硬件研发的不断突破,算法的不断优化和对海量数据分析的不断深入。通过苹果、亚马逊和中国的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一系列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深化和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人工智能不仅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断下降。

(选自《经济日报》2017.6)

材料二: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必过分担忧。诚然,人工智能对某些行业、某些领域、某些岗位的就业可能有负面影响,但我们也应该同样看到,新技术同时也会带来新的人才需求、就业需求,它会对人力素养、水准提出新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简单地说,新技术使得有些岗位消失了,但同时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常常会对就业者的素质有更高的需求,劳动者可能短时间内达不到,但它会促进劳动供给向这个方向发展,经过一定的时间,人们的素质提高,自然就能满足新技术产生后的就业需要。

同时,新技术的革新,也会给社会、政府带来新的工作,即保障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生存的权益。从历史上来看,新技术确实会使得相当一部分人暂时失业,这迫使政府一方面提供更完善的社会安全网,也就是社保,另一方面则尽快地开辟新的就业机会。

(选自《北京晨报》2017.1)

材料三:

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40%,但23.4%的投资是在商业及零售领域,18.3%在自动驾驶,而制造业相关的人工智能投入不到1%。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制造、新零售格局上,实体经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因此,很难把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投资过于细化。比如,威马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ex5计划于9月底开始批量交付。很多人看到的是这款新车在自动驾驶、人机互动等方面的突破,却忽视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工厂实践中的作用。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告诉记者,智能化包含c2m定制化生产、高数字化投入、扩展空间预留、对外软件接口、rfid无线射频技术等多个方面。其中,一般主机厂采用的都是人工拼装的形式,威马工厂拼装工位应用了最先进的机器人视觉引导技术,实现了更高柔性化和信息化的全自动生产模式。

由此可见,科技企业积极寻求应用场景落地发展,传统行业企业也在积极应对转型升级需求和庞大人口的巨大个性化服务需求,二者合力,拉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

(选自《文汇报》2018.9)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永远也无法抵达“完美”的峰顶,之所以有这样的“短板效应”,是因为不能建立技术之外的一系列框架。

B.人工智能令人惊讶的成长速度,离不开硬件研发的不断突破,算法的不断优化和对海量数据分析的不断深入。

C.新技术的发展,虽然使有些岗位消失了,但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常常会要求高素质的就业者。

D.很多人看到了威马汽车旗下新车在自动驾驶、人机互动等方面的突破,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工厂实践中的作用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应当透明和开源,对人工智能的治理规范,除了科技公司,还要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参与,而不能仅仅掌握在少数公司或者少数人手中。

B.新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人才需求、就业需求,这将会消除人工智能对某些行业、某些领域、某些岗位的就业必然产生的负面影响。

C.实体经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这是部分业内人士根据新制造、新零售格局推断的。

D.威马工厂拼装工位应用了最先进的机器人视觉引导技术,生产模式实现了更高柔性化和信息化,这是一般主机厂无法企及的。

3.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哪些特点?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挑战?请结合三则材料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明月寺

叶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

“海市蜃楼,过眼云烟,落花流水,浮生若梦。”

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

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

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

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

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

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

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

他俩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

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说:“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身世有些神秘,不为人知,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C.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D.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2.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张颐武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丰富丰厚。

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应付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

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学中文出身,却也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选自《新湘评论》2013年第24期,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不属于“汉字”作用的一项是

A.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

C.汉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

D.汉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

2.下列做法不属于“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措施的一项是

A.领悟汉字本身的意蕴,体会汉字的形之美、意之美和声韵美。

B.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习压力,呼吁学生少上网和少发微博。

C.掌握汉语、汉字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

D.加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推出汉字读写的电视节目。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B.当今社会,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C.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这种便捷最终导致了人们忽视汉字本身的意蕴。

D.我们总以为学习汉语、汉字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