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50个字。
2月9日,日本舞鹤市医疗支援物资抵达大连机场,包装箱上印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句诗。在此之前,日本援助物资上写着的其他几句话,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等,也在中国民众间广为传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仪式感是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要内容。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表达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①_____,如春节舞狮舞龙、贴福字等,中秋节赏月、拜月、吃月饼等,这些仪式动作和日常生活的动作不一样,它们具有特定的规律和姿势,②_____。仪式动作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历史文化内涵使得仪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人们在参与和观看仪式的过程中,也因此③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文章评点(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 )。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我们一般以往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别集之中很多也有评点。明清时期,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
1.文段中画波浪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文章评点(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B.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
C.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D.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2.下列在括号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
B.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
C.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
D.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
3.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存在于主要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
B.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C.以往我们一般认为主要评点存在于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
D.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兼用夸张、比喻及对比的修辞手法,批判了秦朝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为。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了塞外的严寒。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而有意趣”的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内里却非常凄清。
B.颔联写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随着时光流逝,月挂中天,雄鸡高唱,夜色将阑。诗人将满怀愁绪,一腔心事,尽托于这默默无言的半轮残月之中。
C.颈联写了穿绿蓑的江上人秋夜闻笛,闺中女子楼头望月两幅画面。
D.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再分离呢?”
2.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而有意趣”,其“新巧而有意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B.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C.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D.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乐经》六部儒家经典。《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是指的这六部经书。
B.太学是古代的高等学府。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代开始设立国子监,唐代太学隶属于国子监,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
C.搢绅,“搢”为“插”意,“绅”是指古代仕宦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意即把上朝用的笏插到“绅”中,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也作“缙绅”。
D.《后汉书》为班固所著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上起东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共近二百年的史实,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邕博学多才。他擅长天文、数术、辞章等,认为当时很多经典中文字有错误,俗儒易牵强附会,就与其他官员一起奏请校正六经文字,得皇帝准许。
B.蔡邕不慕权贵。他被天子征召,赴任途中称病归家了;被董卓征召,也称病不就,惹怒了董卓。董卓以自己有杀人之权逼迫,蔡邕只得妥协。
C.蔡邕擅长音律。他在陈留赴宴时,敏锐地从琴音辨识出杀意。当琴师说乐中有“杀意”是因看到螳螂捕蝉时,蔡邕笑着指出这只是借口。
D.蔡邕无辜被害。王允将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类比自己不杀蔡邕,意在强调如果留下蔡邕,自己将会像汉武帝受到司马迁毁谤一样受到蔡邕毁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2)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