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多种景象组合,突显其惊天动地的声响,描绘了蜀道之险。

(2)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侧面描写的方式表现了萧声的效果。

 

(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喧豗、砅崖、荻花、瑟瑟、幽壑、潜蛟、嫠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B.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等级分为状元、榜眼、探花。

B.丁外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C.夺情,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指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D.弃市,死刑的一种,是在人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中正官宦出身,才能卓著。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了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朝廷重用,官职曾经一度不断升迁。

B.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太祖对滕中正恩宠有加,在西洛祭祀祈雨时,见他侍奉尽力,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想要多喝一杯酒都要征询他的意见。

C.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滕中正曾经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携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降为本曹员外郎。

D.滕中正一生为官,尽职尽责。滕中正做官尽职尽责,受到人们赞许,官至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晚年因病罢官,雍熙二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

(2)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校长的雨靴

庞余亮

一个人的身份与穿着绝对有关系,比如我们校长曾经到村里的裁缝店做过一套西装。瘦瘦的校长穿起来就不伦不类,反倒是他穿上蓝卡其的中山装好看些。不过他到乡里开会到城里办事还是穿上了他的宝贝西装,又穿上了他的老皮鞋——怕有很多年了,有一只已经歪斜了。看得出他穿上西装的感觉并不好,可是他说有什么办法呢,上次进城,人家都以为他是个老古董,还是穿西装好些,穿西装人家的目光就少了,走路就轻松些,城里人就喜欢穿西装。

穿西装也就穿西装吧,可是一到下雨天,穿上西装的他偏偏又蹬上了一双中帮雨靴,这就更加不伦不类了,怎么看怎么别扭。每当他穿上这件衣服,学生们就在背后叫他“德国鬼子”。但乡下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走路就是一脚的烂泥,想甩都甩不掉,真是固执的坏脾气。如果还想“甩”的话——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想要派头的话——皮鞋一会儿就变成了小泥船,所以雨靴还是更适合于土路。看来校长穿雨靴还是穿得理直气壮的,既然穿着理直气壮,别人怎么看也就无所谓了。他心安理得地穿着后摆有点吊的西装和粘着烂泥的雨靴到乡里或进城办事。回来时他乐呵呵的,他似乎没少了什么,实际上雨靴上已少了许多烂泥,而原先黑色的泥渍变成了白色的泥斑,像踩了一脚的雪。

本来我早已不用雨靴了,过去在上师范前下雨赤脚;上师范时下雨也无所谓,到处都是水泥路。可是到我们学校就行不通了,烂泥似乎见皮鞋见得不多,反而亲昵得太过分了,开始我还“甩”,下雨穿皮鞋,后来再也不行了,我心疼。乡里经费紧,工资不仅发得迟还总打折,我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我托穿雨靴的校长到乡供销社买回了一双雨靴。

新雨靴锃亮锃亮的,亮得能照见人的脸,雨珠滴在上面一会儿就滚走了。我走路时觉得有人在看我的脚。不过雨靴老得很快,不出几个雨天,雨靴就老得和校长脚上的雨靴差不多。似乎只有老了的雨靴才更和泥土亲近些,老了的雨靴更协调些。每年开学前我们学校里的老师都要乘船到城里新华书店一趟。我们在城里往船上搬书,搬完书后一起去一家馄饨店吃馄饨——校长说这是城里最好吃的馄饨。吃馄饨时还可以在碗里多撂一些辣椒,那个香啊,那个辣啊,吃得鼻子上都冒汗。吃完了我们一身轻松,校长还脱掉了西装,露出两种不同颜色织的毛衣,然后我们再一起乘船回去。有一次开学前去城里,正好早晨下雨,我们都穿了雨靴,然后又一起穿着雨靴上了船。上了船校长还指挥我们在船帮上把雨靴上的泥洗掉,用校长的话说,要让城里人认为我们穿的是马靴,而不是雨靴。亏他想得出来!到了城里,太阳升上来了,城里的水泥路不像乡下的泥路,乡下泥路要晒两个晴天才能晒干,而城里的水泥路只要一个钟头就干了。穿着雨靴的我们几个好像是“德国鬼子进城”,雨靴底在水泥路上总是要沉闷地发牢骚,天不热,我身上全是虚汗,到了新华书店,上楼梯时营业员都哧哧地发笑。如果这还不算尴尬的话,我在回船的路上居然遇到了我城里的同学。同学笑眯眯的,目光却朝下,他看到了我的雨靴,我们的雨靴。后来好不容易同学走了,我觉得满街上的人都在看我。我躲到校长他们中间走,他们走路声居然那么响,都有点步调一致了,我都感到全城人的目光在喊口令了:“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可校长和其他同事并没意识到这些,他们旁若无人“一二一”地走着,他们要带我一起去吃馄饨。

回去的路上,校长首先把那双在水泥马路上叫了一天的雨靴脱下来,然后就躺到了我们刚从新华书店买回来的书捆上,我们也相继把雨靴脱下来。河上的风吹过来,吹得我们双脚那么舒坦,校长一会儿就在新书捆上睡着了。摇船的节奏好像在催眠,他还发出了呼噜声,而他的旧雨靴,一前一后地站着,像哨兵一样守卫着他的梦乡。

(《广西文学》2018年第5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长特意做了西服且不伦不类地穿着,是为了开会、办事方便,并不是真为了“身份”。

B.“我”从不穿雨靴到穿上雨靴,既是现实环境需要,也因为“我”对雨靴情感的转变。

C.小说围绕着“雨靴”来展开情节,雨靴是乡村生活的象征,体现出与城市生活的不同。

D.“怎么看怎么别扭”“亏他想得出来”等叙述,似贬实褒,鲜明地表现了校长的性格特点。

2.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对老校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作品语言富有特色,极具表现力,请结合全文加以概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浙江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发起的“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截至2018年lI月,已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等7个盟(市)落实项目造林35.5万亩,植树3200多万株,投资1. 67亿元……“蚂蚁森林”项目是蚂蚁金服集团支付宝客户端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减少碳排放量,待能量累积到相应数值后,用户可在支付宝认养一棵虚拟树,由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金服生态伙伴在规划区域种下一棵实体树。

(摘编自《中国绿色时报》2018年l1月28日)

材料二:

淘票票买一次电影票可以生成180g的能量,一个用户在淘票票购票100次就能在蚂蚁森林种下一棵梭梭树,那梭梭树的种树费用就由淘票票承担。同样,盒马鲜生、哈啰单车、饿了么、钉钉等也要为用户的能量付费。当然,在这些可找到源头的能量之外,还有很多普惠性的能量产生场景无法找到源头,只能由支付宝付费。乘坐公交地铁、行走、线下支付……这些找不到源头的能量场景均由蚂蚁金服买单:蚂蚁森林表示,他们还在做开放的伙伴计划.,这些能量场景的入驻都是开放的一部分,他们希望未来能够更加开放。你种下的梭梭树、红柳、胡扬、樟子松、柠条并不都是支付宝出钱,这个事实有没有颠覆你以往的认知。你在蚂蚁森林里兢兢业业地收能量、偷能量、种树;蚂蚁森林用能量“勾引”你用淘票票、飞猪买票,用哈啰、乘车码出行;而为你低碳行为买单的企业则在用蚂蚁森林能量吸引你的消费,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亏。在这过程中,你用自己的低碳环保行为种了树,商家用能量赢得了你的消费,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拥有了超高好评,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一种高级的公益。

(摘编自《新浪财经》2019年7月12日)

材料三:

来自浙江的“90后”小伙沈钧亮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靠种树站上了联合国领奖台。当地时间9月26日晚,沈钧亮作为支付宝蚂蚁森林5亿种树人的代表,在纽约颁奖典礼现场接过了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一周前,联合国环境署宣布,支付宝蚂蚁森林获得2019年地球卫士奖的“激励和行动”奖项。这也是继塞罕坝林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之后,中国的绿色创新项目连续第三年获此奖项。“改变世界是意外的,但我自己首先被改变了。”在颁奖典礼现场,沈钧亮分享了他的种树故事:玩蚂蚁森林三年,爱上早起和跑步,减掉了110斤体重.种下了14棵真树。“是蚂蚁森林帮我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这三年,只要能走路我就不会坐车,”沈钧亮表示,坚持走路和跑步很辛苦,但想到自己努力种下的树正在守护地球就很有成就感,“感觉我跟地球一起变好了。”就在地球卫士奖颁奖当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在官网宣布,因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创新路径探索和积极示范作用,支付宝蚂蚁森林获得应对气候变化项“灯塔奖”。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9月27日)

材料四:

“蚂蚁森林”由中国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简称蚂蚁金服)于2016年8月在支付宝平台推出,用户通过在“蚂蚁森林”里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在手机里“种树”。用户每养成一棵虚拟树,“蚂蚁森林”和公益伙伴就会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真树。截至今年8月,5亿“蚂蚁森林”用户累计碳减排792万吨,在荒漠化地区种树1. 22亿棵。蚂蚁金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表示,“地球卫士奖”是对“蚂蚁森林”项目的肯定。技术和开放平台让人人参与低碳生活成为可能,这份荣誉属于所有参与者。过去3年“蚂蚁森林”影响了5亿人,未来3年“蚂蚁森林”的目标是带动全球10亿人参与低碳行动。在防治荒漠化、保护环境的同时,他们也在探索如何让农民的收入更多来源于青山绿水。除了通过种树提供就业机会外,还希望通过农产品开发项目、电商平台等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9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蚂蚁森林项目依托3年来的5亿用户的低碳行为,在内蒙古自治区种树35.5万亩,投资1.67亿元,助力当地的生态保护。

B.如果你用淘票票多次购票,积累到了180009能量,种下了一棵虚拟的树,那么真实的种树费用就会由淘票票企业全额支付。

C.中国绿色创新项口连续三年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上奖,表明了中国在环保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截至2019年8月,蚂蚁森林通过手机虚拟种树的方式,已经在荒漠上种下了1. 22亿棵树,这种方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积累能量,只要能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公益组织等便会为他种上一棵现实生活中的真树。

B.如果一些能量场景不能找到源头,那么这些部分只能由蚂蚁金服来买单,比如线下支付、步行运动、乘坐公交等。

C.对于沈钧亮来说,蚂蚁森林改变了他的生活,不仅让他爱上运动,成功地减掉体重,而且还种下了14棵真树,并作为代表站上了联合国领奖台。

D.在过去的几年中,蚂蚁森林让农民增收的丰要方式是通过种树提供就业机会,在未来三年,他们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方式来帮助农民增收。

3.“蚂蚁森林”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地理大发现时期,美洲巨大的体量突然从黑暗的大西洋中浮现,横在欧洲旧大陆面前,使欧洲人感到异常惊惧,他们用一个古希腊地理学名词“antipodes”来指称这块从大地的另一端冒出来的陌生板块。这个词的意思是“对极”,也就是“恰恰相反的事物”。对于旧大陆来说,美洲就是一种恰恰相反的存在物,换言之,美洲是欧亚旧大陆的反题和悖论,这种悖反的特性将遍布每一个方面,新大陆注定以有悖于旧大陆的固有方式介入世界史,这必将使旧大陆感到极其不适。1776年以后,美利坚建国,并且从政治与道德维度继续向其余世界展示美洲这种神秘的悖反特质。

美国的“对极性”或“反题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一个就是它的荒野。荒野并非一无是处的空空荡荡,荒野是文明的反题,文明在荒野遇到最彻底的否定力量。伯纳德·刘易斯和塞缪尔·亨廷顿为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而忧心不已,但文明与荒野之间冲突却是世界史进程中的另一个伟大叙事,对此,罗伯特·卡普兰具有充分的警觉。他的《荒野帝国》研究的并非美国荒野,而是从荒野角度研究美国,美国的“反题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卡普兰的文字一再印证了“边疆史学”创始人特纳的洞察:美国的成长史是一部经久不息的“脱欧史”,亦即“去文明史”。从东岸开始,当一个定居点构筑妥当以后,他们便毫不迟疑地离开,向西行进,再度隐入荒野。这种“逃离”文明世界和再度“野蛮化”的双重变奏,塑造了美国独特的充满野性的灵魂和身体。

文明和野蛮两种元素的和谐共存,锻造了美国强悍的肌体,使得这个民族可以承载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多元生活和道德方式,尤其可以完美而无副作用地对接霍布斯、洛克和卢梭提出的以“自然状态”为根本驱动力的政治方案。“自然状态”就是“政治状态”的“antipo-des”,它和美国荒野共享一种文明秩序的“反题性”。霍布斯、洛克和卢梭要解决的最重大议题就是如何让“政治状态”和“自然状态”共同存在于一种更高的状态中。同样道理,美国要解决的最重大问题就是如何终结文明和野蛮的敌对和厮杀,让两者为构筑一种更加恢弘的空间秩序贡献各自的独有元素,正题和反题在此被综汇为合题。综观世界史,很多文明都毁于野蛮的打击,很多政治理论也无法解决治乱更替的“黄宗羲定律”,究其原因,最关键的一项就是这些失败的文明与学说不具备兼容“反题”的体质、胸怀和智慧。

(2018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林国华《从荒野角度看美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洲新大陆被欧亚旧大陆称为“对极”,美利坚建国后完全延续了美洲的悖反特质。

B. 相比于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文明与荒野之间的冲突更重要,卡普兰意识到了这一点。

C. “黄宗羲定律”是以“自然状态”为根本驱动力的政治方案,很多政治理论无法解决。

D. 美国“逃离”文明并不是抛弃文明,而是兼容野蛮,终结文明和野蛮的敌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美洲的“对极”引出美国的“对极”,接着指出荒野是美国“对极性”的一个方面。

B. 作者以卡普兰的《荒野帝国》直接印证“文明在荒野遇到最彻底的否定力量”这句话。

C. 文章通过论述美国文明与野蛮的共存、正题与反题的综汇,将论证推向深入。

D. 文章提到霍布斯等人要解决的最重大议题,是因其与如何让文明与野蛮共存具有相似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社会是多元的,因为美国能够兼容“反题”,能够让文明与野蛮终止厮杀。

B. 美国的“对极性”使其政治具有独特的优势,自然状态与政治状态得以和谐共存。

C. 综观世界史,如果很多文明有能力兼容“反题”,很有可能会避免毁于野蛮的打击。

D. 美国的成长史启发我们,一个民族要强大,就要让敌对双方势力相当,发挥各自优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