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华和李夏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一个班读书,高二暑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华和李夏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一个班读书,高二暑假,都去参加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哥哥李华很喜欢调咖啡,就去了一家咖啡馆。老板潇洒亲和,7家连锁,都做得风生水起。他又佩服又开心,可第三天偶然得知老板只是初中学历,一下就觉得老板啥都不是,想“跳槽”了。

弟弟李夏对共享单车很感兴趣,就去风景宜人的湖边大道协助管理共享单车。可三天下来,越来越觉得只是不停地搬单车,单调乏味耗体力以至于“心力交瘁”,就不想去了。

两兄弟都把自己的这些经历和体验发在班级微信群里。请你写一篇“回复”,劝说兄弟俩或其中一位完成自己的活动。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用双手拼出来 珍珠被吐出蚌腹的那一刻,它所经历的磨砺早已无法计算; 雄鹰展翅翱翔蓝天的那一天,它所承受的伤痛早已不可枚举 棱石被冲击成圆滑的那一年,它所遭遇的拍打早已数不胜数; …… 自然万物尚且要“千磨万击还坚劲”,为何自诩为高级动物的我们就不能承受痛苦,勇于坚持呢?名校毕业,却几年都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虽有高学历,却终日里沉迷网络。如此悲剧,不免让人扼腕唏嘘。但细想来,应该有其自身不努力的原因吧。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尚未走出校园的我们应该从刘宁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找到自身的不足。不要自恃能力强而眼高手低,不要自恃高文凭而百般挑剔,更不要一遇挫折便缩身掉头,甚而自暴自弃堕落沉沦。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双手,拼出一片大好前程。 你一定听说过启功先生,书法家兼绘画大师,但你未必知晓其出身。启老,原名爱新觉罗启功。是的,皇亲贵戚!有如此显赫家世背景的他却没有荣华富贵享尽一生。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而成才。在他的字画中,我们从未看到过爱新觉罗这四个字。启老有“三怕”,其一就是被称为“皇家祖荫”。 一代大家,山高水长。启老虽出身显贵,最终却依靠自己的双手博得世人的美赞,这耆儒硕功真是启人深思啊! “我的中国梦,它很小也很普通,我不求变成龙和凤,我只想活在幸福中。”“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绝非悬在半空中。”“为了我的中国梦,我务必要有行动,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幸福才能揽入怀中。”“我的要求不算高”,马年春晚舞台上黄渤用最朴实的歌声打动了亿万观众,也唱出了自己的心声。从一个歌厅小歌手成长为“东方卓别林”,黄渤的成功绝非偶然。《疯狂的石头》《民兵葛二蛋》《泰囧》,一部部作品演绎着他的拼搏人生,见证着他踏实成长的人生足迹。 星光璀璨,万众瞩目。这一路走来,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努力打拼的意义,他用双手为自己搭建了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 我们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我们有拼搏的资本——青春;我们是无畏无惧的90后,我们有成功的凭借——活力。在这美好的花季,让我们携起手来,勇敢打拼,搏出一段精彩人生。 李夏同学,祝你早日调整好心态,重整旗鼓从头再来,为自己拼出一个美好未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兄弟二人的心态都有点问题,哥哥是嫌弃老板的学历低,弟弟是嫌弃自己做的事情单调乏味,兄弟俩的做法都不正确。考生可由此立意,从正面给出建议。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由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但题目要求是回复微信,所以文章称对方要用第二人称,尤其是结尾,要进行鼓励式的建议。 参考立意: 脚踏实地甘于平凡 切莫站得太高,从底层做起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理想和现实 坚定目标,付出努力 乐于担当,树立责任意识 认清自己,找准位置 端正心态,切忌傲慢 谈教育 走好人生路 适者生存 莫被虚荣(浮名)遮望眼 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可用素材: 1.“嫌弃”,是个人对某件事(物)产生厌恶情绪后的情感倾向。有了它,就好比在通向成功的路上遭受山体塌方,完全地封闭了一个通向成功的坦途。有了它,即使你是高大挺直的青松翠柏,你也一样不能触及温暖的阳光。 2.你以为你是骄傲的孔雀?你以为你是威武的雄狮?你以为你是耀眼的明珠?其实,放下那浮夸,你不是万物之王,更不是稀世珍宝!即使你有令人惊艳的外表,纵然你有万贯的财富,但你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浩瀚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罢了。你没有嫌弃一切的资本,你也没有挑剔什么的权利。所以,丢掉那份傲慢的姿态,用真诚的心灵去感触生活吧。 3.苦累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磨练,是我们收获成功的必经考验。不要嫌弃,切莫挑剔,学会接受吧。每个人都会遭遇人生的低谷,可若不从“低”起步,何来登顶之说呢? 4.乔布斯不经历被苹果辞退后的低迷,何来“苹果教父”的称号?李娜不经历无数次摸爬滚打的训练,何来亚洲大满贯冠世界排名第二的荣誉?廖凡不经历无数小角色的演绎,何来“柏林影帝”的殊荣?接受不顺,直面人生的最低点,学会沉潜蓄积,终有一飞冲天的时日。 5.你还在为苦累的境地唉声叹气吗?你还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彷徨无助吗?你还要因乏味的生活选择逃避吗?不要嫌弃现实的苦累,残酷,与乏味,上天是公平的,苦辣酸甜是人生的必经。如果你总是以羡慕的眼光看待他人,以嫌弃的眼神看待社会,那么你的人生色彩便只有单调的一片灰。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用双手拼出来;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可列举启功先生、黄渤等人的事例加以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⑴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⑶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⑸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_。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12.1)》)

材料二: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论语(6.25)》)

材料三: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3.14)》)

材料四: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老子·十八章》)

1.材料二中“觚不觚”是孔子对当时________的社会现象的感叹,用材料四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

2.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才能致“仁”,老子认为“大道废,有仁义”,请结合材料对这两种观点作简要评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①

柳宗元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②来。

(注)①此诗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他居住的愚溪一带杂草从生,偏僻荒凉,道无行人。王二十舍人: 即王涯,柳宗元的同年友,时为中书舍人。②凤沼:即凤凰沼,这里指京城。

1.罗诗中“为瑞”意为______,柳诗中“琼瑶”指的是_______

2.两首诗借用的意象相同,但全诗运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每首至少指出两种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欧阳内翰第二书(注)

(宋)苏洵

内翰谏议执事:士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夫岂偶然哉!以今观之,乃可以见。生而同乡,学而同道,以某问某,盖有曰吾不闻者焉;而况乎天下之广,后世之远,虽欲求仿佛,岂易得哉?古之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愚未尝敢忽也。今夫群群焉而生,逐逐焉而死者,更千万人不称不书也。彼之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有以过乎千万人者也。

自孔子没,百有余年而孟子生;孟子之后,数十年而至荀卿子;荀卿子后乃稍阔远,二百余年而扬雄称于世;扬雄之死,不得其继千有余年,而后之韩愈氏;韩愈氏没三百年矣,不知天下之将谁与也?且夫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不可忽,则其多称而屡书者,其为人宜尤可贵重。奈何数千年之间,四人而无加,此其人宜何如也?天下病无斯人,天下有斯人也,宜何以待之?

洵一穷布衣,于今世最为无用,思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而不可得者也。况夫四子者之文章,诚不敢冀其万一。顷者张益州见文,以为似司马子长。洵不悦,辞焉。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称其文似司马迁,不悦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诚恐天下之人不信,且惧张公之不能其言,重为世俗笑耳。若执事,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不知其不肖,称之曰:“子之《六经论》,荀卿子之文也。”平生为文,求于千万人中使其姓名仿佛于后世而不可得,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惟其愚而不顾,日书其所为文,惟执事之求而致之。既而屡请而屡辞焉,曰:“吾未暇读也。”退而处,不敢复见,甚惭于朋友,曰:“信矣,其戏!”虽然,天下不知其为戏,将有以议执事,洵亦且得罪。执事怜其平生之心,苟以为可教,亦足以慰其衰老,唯无曰荀卿云者,幸甚!

(选自《嘉祐集笺注》)

(注)欧阳内翰:指欧阳修,当时他为翰林学士,唐宋时也称翰林内翰。第二书:第二封书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欲求仿佛                   仿佛:相似,近似

B.而后之韩愈氏               属:连接

C.且惧张公之不能其言         副:符 合

D.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           折衷:用作准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     儿成,则可待乎

B.天下有斯人也                   幽于粪土之中不辞者

C.顷者张益州见文                 而不知所止

D.曰:“信矣,其戏”             固一世之雄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 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B.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C.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 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D.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曾呈献文章给欧阳修,希望得到他的赏识与推荐。虽然因此赢得文名,但却迟迟未得朝廷重用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又写作了本文。

B.作者阐说读书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声极其不易,自孔子之后,只有孟子、荀子、扬雄、韩愈四人,言语之中表达了对以韩愈的后继者自任的期待。

C.文章结尾,作者写欧阳修没有时间读自己多次呈上的文章,于是退而静处,不敢再见到作者,觉得很是有愧于朋友,确实不应该说那些戏言。

D.本文表达开阖跌宕,曲折婉转。文中既有对朝廷不重贤才的不满,也有对欧阳修敷衍自己的抱怨,表达得虽似含蓄,实则用意明显感情强烈。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称其文似司马迁,不悦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

(2)虽然,天下不知其为戏,将有以议执事,洵亦且得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霍去病墓读石

韩若春

告别了空降兵头上那广阔的蓝天,我的着陆点选在了西汉青年将军霍去病的墓前,成了一位半路出家的守陵人。工作和爱好,使我时常徘徊于墓上和墓周的石头之间,端详着形体各异,纵横爬站的岩石,不放过每一凿钎痕,每一处字迹,反复的审读和考问:你从哪里来?来此做什么?尤其是在月上东山,夜深人静之时,这叩问,有时连自己也分不清,是在问石头呢?还是在问自身。

据有关史志记载,霍去病墓上的石头,是隆冬铺冰道从附近的南山中运来的。质地为“麻石”,学名叫火成岩,比较耐风化。当年,霍去病率军平叛匈奴,在祁连山一带屡战屡胜,战果最为辉煌。但霍去病英年早逝,生前汉武帝要为他修造府第,他曾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而拒绝,在他死后,汉武帝满怀痛惜之情,亲示要为他修造一座大墓,送葬时“军阵自长安至茂陵”,仪式非常隆重。堆竖在墓上的岩石,当是摹仿祁连山形状的。

霍去病墓建成后,剩下的石料,初看无用,其实不然。太史公最先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说它是“旌功表勋”的。当初,中规中矩的石头,全都派上了用场,被埋入墓坑中;稍有一个平面的,被刻上官署之名如“左司空”或“平原乐陵”之类的题石,成为职官和军吏们到此督工的见证,从而身价不菲; 还有的石头,虽然不能入墓或作为题记石,但有棱有角,于是就堆诸墓上,充当象征祁连山的峰石;最后,就剩下了既不方正,也无棱角的顽石,派不上用场只好把它们随便扔到墓上了事。可是寒来暑往,不甘寂寞的匠师们,却把像马的石头赋予马的腾跃,如虎的赐给它虎的气势,近鱼似龟的升华成浮游的精灵,形同猪牛的灌注以伏卧反刍的生命。当你接近它们时,似乎就能听到蠢蠢欲动的喘息和扑食嚼草的声音。雕塑风格大气磅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西汉武帝王朝强盛的国力,显示了我们民族当时征服外部世界的坚强信心,“马踏匈奴”石雕,就是其中一件扛鼎之作。

几千年来,它们僻处一隅,被弃置在荒草丛中,任凭风刮霜浸,雨剥雪蚀。到了本世纪 60 年代,才被陈列于墓侧,接受世人的注目和礼赞。历史的光阴与机遇,和这些石头们开了一个偌大的玩笑,把它们原有的价值位次,进行了重新的排列:看似无用的,成了国之瑰宝,供芸芸众生瞻仰膜拜,吸引着学者研究探讨;而重用的,却难见天日,默默无闻于地下,尚不知要沉睡至何年何月。作为一个守陵人,朝夕与石头为伴,今天才算解读了它们曾经有过的酸辛苦辣,因为考古的书页的确太厚重,太深沉,需要借助于有力的杠杆才能翻动,才有机会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探索和艺术的观照,从而撷取前所未有的信息。

与石为伍的工作是平淡的,但这平淡中亦有充实,亦有安详。我不是因为它们拥有今天的辉煌才对它们百般地呵护。它们走过了漫长的、不为人知的岁月。它们不为无用弃置而自卑;也不为现今的风光而忘形。它们始终耸立在霍去病墓旁,那流动变化的线条,和厚重有力的团块间,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风尚,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宠辱不惊的民族气节,必将传扬万代,永寿无疆。

(注)作者为茂陵博物馆工作人员。

(文章有删改)

1.文章第二段有关史志记载霍去病的内容,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析。

2.太史公说墓上的石头是“旌功表勋”的,你怎么理解这四个字?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4.文章标题为“霍去病墓读石”,作者读出了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