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记者日前在上海采访时看到,早晨7点半,嘉定区赵巷村的垃圾投放点热闹而有序。
志愿者顾彩娥热情招呼前来扔垃圾的居民赵根发,熟练地扫码登记。“滴”的一声后,赵根发收好自己的“绿色账户”二维码,在垃圾厢房配置的洗手台前一边洗手,一边对记者说:“月底我的‘绿色账户’就能有五六百积分,可以换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绿色账户”是上海市在垃圾分类激励机制上的创新,向参与垃圾干湿分类的家庭发放。居民只要每天早晚定时定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就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物品或购物优惠券等。如今,上海的“绿色账户”已经发卡500多万张。
能烂在地里的就是湿垃圾,不会烂的就是干垃圾——简明两句话,居民们记得滚瓜烂熟。有居民说:“垃圾没分类都觉得不习惯了。”
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仅仅是第一步。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为严防“源头分类、中端混运、后端混合”问题出现,江苏省苏州市加强监督考核,通过第三方单独收运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等措施,加强对既有分类小区的长效管理,重点加强对混收混运的监督管理。
该市还在“苏州垃圾分类”微信平台开设了混收混运举报通道。市民如果发现混合收运行为,就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检举监督。对于发现混收混运的居民小区,当地将取消垃圾分类小区称号,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举报市民200元的现金奖励。
上海、厦门、西宁、广州等近30个城市出台了垃圾分类相关法规条例或管理办法,对垃圾分类链条上各相关方责任进行了明确。
(摘编自《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人民日报》2019年6月6日)
材料二:
(摘编自“人民论坛”)
材料三:
(摘编自《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
材料四:
日本垃圾分类是世界公认的成功典范,日本基于本国资源特点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以公民参与为中心,社会各界全方位参与的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这一机制的成功构建,是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成功的最大秘诀。
垃圾分类之后,不同垃圾于何时、何地投放,各类垃圾的针对性处理方法,在日本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并且日本政府为垃圾的投放、回收,配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以保障垃圾分类的施行。
日本还通过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以及建立相关的监督、惩戒机制保障垃圾分类的施行。为推动法律的施行,日本警察、公益性环保组织会联合当地住民,对居民和企业的不合法行为进行劝导和纠正。不按相关法律分类丢弃或者不按规定的场所、时间正确丢弃,垃圾将会返送回去;此外,对拒不改正或恶意扔撒垃圾的企业管理者,则会受到行政处分。
推动垃圾分类治理,离不开宣传与教育。日本建立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对全体公民进行系统而细致的环保和垃圾分类宣传与教育。多年的宣传教育增强了民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同时也教育民众如何科学分类,并形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现在,将垃圾进行分类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摘编自《日本垃圾分类处理经验:资源化利用是趋势》,《新京报》2019年5月3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垃圾分类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明确责任,监督管理,缺一不可。
B. 上海市为激励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给参与垃圾干湿分类的家庭发放“绿色账户”,获取的积分可兑换物品或购物优惠券等。
C. 江苏省苏州市对混收混运加强监督管理,最主要的措施是让市民发现混合收运行为,直接在“苏州垃圾分类”微信平台上检举监督。
D. 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基于本国资源特点形成了以公民参与为中心,社会各界全方位参与的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只有不到四成的人会先进行垃圾分类,所以大多数老百姓并不认可垃圾分类,在处置生活垃圾前分类回收率不高。
B. 受访者认为影响自身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是“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所以没必要分类投放”。
C. “不知道怎么分类”的人数占受访者总数的36.5%,说明公众缺乏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这也是阻碍垃圾分类推行的原因之一。
D. 处置生活垃圾“既分类又回收”的人数占受访者总数的17.17%,表明我国的垃圾分类已初有成效,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根据以上材料,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积极有效地推进垃圾分类的施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国产影视剧最受关注的现象莫过于“妖魔”横行。电视剧《花千骨》以平均收视2.213%的骄人成绩,打破了由《古剑奇谭》所引领的仙侠剧的收视纪录。而电影《捉妖记》也刷新了内地电影市场票房纪录。无论是《花千骨》、《古剑奇谭》,还是更早的《仙剑奇侠传》,这些明显带有仙侠、妖魔、玄幻、神怪、异志标识的影视剧作品以其奇幻的故事、游戏元素的应用在网生代群体中具有惊人的号召力。
魔幻题材影视作品的故事原型脱胎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传说、游戏和网络小说,在上映之前即拥有大量受众。中国自古就有神话志怪的文学传统,观众接受起来难度不大。尤其被一系列婆媳剧、家庭剧、抗日神剧轰炸后,观众急需新鲜的题材和类型。随着观众的低龄化,影视剧制造者也越来越根据年轻观众的口味进行生产创作。虽然表面充满了妖魔鬼怪,但这类作品走的还是《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的路子——借妖魔鬼怪写人性。魔幻类影视作品在故事背景的设定上看似逃避现实的沉重,在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世外仙侠、妖魔的世界开展故事,但在主题的处理上,无论是自我救赎的成长类主题设置,还是跨越族群的仙与人、鬼与人、妖与人的儿女情长的情感表达,抑或是舍小我,拯救众生的宏大概念的设定都以其充满想象力的情节设置和情感处理来揭露人性。魔、妖夸张化和脸谱化的形象处理,直指人内心不断膨胀扩张的欲念,而由妖、魔恢复成人需求的是爱的指引和人性的回归。无论是妖魔被刻意放大的“恶”的抽象,还是神、仙所代表的至高的道德境界,人性的描绘在这些似人非人的形象中都被刻意放大了。在这里,虽是神是仙是妖是魔,但神、仙、妖、魔亦有人性人情,亦有七情六欲,人性的力量足以超越一切,也足以毁灭一切,善恶存在一念间,全在于心。
与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作品直面社会现实问题所带来的心里沉重和社会反思不同,魔幻题材影视剧的故事结局总是善恶有报,正义战胜邪恶,真实的情感、信仰的力量最终拯救一切,观众在观看结束后得以完成其惩恶扬善的情绪释放。因此,好的魔幻类影视作品的内核,应该是“魔幻+现实”,以魔幻之皮相彰显现实之精神,其异域氛围的营造、奇幻冒险情节的设定、武侠动作的设计、各种神秘元素的应用都应着眼于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然而,在现实实践中,创作者让本该成为观众理想自我实现的试验场变成了逃避现实、发泄情感欲望的自留地。这也是魔幻类作品饱受诟病的地方。因此,一些魔幻题材的影视剧因其粗制滥造的视效制作、漂浮空泛的故事结构、脱离现实的情节设计、流于表面的角色表演以及对于原作的肆意篡改被冠以“神剧”“烂片”之名,叫座不叫好。
诚然,这样一些魔幻、仙侠类影视作品以其天生的受众优势以及特有的类型优势,无论是在前期宣传上还是在对受众号召力上都占得先机,可以取得不俗的收视率及票房成绩。当这种“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榨干了观众对这一类型、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兴趣之后,其又该何去何从? 这应是创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归根到底,无论是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还是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应当具备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管收视率有多高,影视剧创作者都应当具有对于现实主义的清醒认识,而不是迷失在赶时髦的大潮中。须知,能够把器和道结合好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千骨》《捉妖记》《仙剑奇侠传》等影视剧作品在网生代群体中具有惊人的号召力,它们带有仙侠。妖魔、玄幻、神怪、异志等鲜明特点。
B.魔幻题材影视作品在上映之前即拥有大量受众,它们的故事原型脱胎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传说、游戏和网络小说。
C.《封神演义》《聊斋志异》都是表面些妖魔鬼怪,实际是写人性;同样,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借鉴了这一创作手法。
D.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虽然以揭露人性为主题,但是在故事背景设置上,它们都以在世外仙侠、妖魔的世界展开故事来逃避现实的沉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观众接受神话志怪的难度小,对抗日神剧等的观赏疲劳以及影视剧制作者能够根据年轻观众的口味进行生产创作等是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风行的重要原因。
B.一般来说,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会给观众带来心理沉重感,可以引起观众对社会的反思。
C.一部优秀的魔幻题材影视作品应该以魔幻之皮箱彰显现实之精神,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还应具备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
D.一些魔幻题材影视作品被冠以“神剧”“烂片”之名,是因为观众把理想自我实现的试验场变成了逃避现实、发泄情感欲望的自留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视作品《西游记》《封神演义》有众多的神、仙、妖、魔,它们也有人性人情,也有七情六欲,但对人性的描绘在作品中被可以放大了。
B.观众看完魔幻影视剧后能够释放惩恶扬善的情绪,与这类影视剧善恶有报,正义战胜邪恶,真实的情感、信仰的力量最终拯救一切的美好结局密不可分。
C.一些魔幻、仙侠类影视作品虽然有天生的受众优势和特有的类型优势,但如果其创作者“竭泽而渔”,这类作品也会逐步失去市场。
D.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只有把器和道结合好的,不关注收视率及票房成绩的影视剧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身世悲凉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迫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的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在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对下列描写琵琶女形象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琶琶女的神态,还暗示出她此时“幽愁暗恨”的复杂心理。
B.“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也表现了琵琶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C.“自言本是京城女”,诗人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写了琵琶女当年高贵的身份,道出歌女不甘沦落天涯的心态。
D.“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叙其身价之高,色艺之绝,红极一时,轰动京城的辉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②失其所与,不知
B.①移船相近邀相见 ②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C.①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②因击沛公于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