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千年的闪击 王开岭 去西安的路上,突然想起了...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千年的闪击

王开岭

去西安的路上,突然想起了他——两千年前那位著名的死士。

漉漉雪雨,秦世恍兮。眺望函谷关外那恣肆的黄川土壑,我竭力去模拟他当时该有的心情,结果除了彻骨的凉意和内心咝咝的痛,什么也说不出……

咸阳宫的大殿,是你的刑场。而你成名的地方,则远在易水河畔。

我最深爱的,是你上路时的情景。

那一天,“荆轲”——这个青铜般辉煌的名字作为一支一去不返的箭镇定地迈上弓弦。白幡猎猎,万马齐喑,谁都清楚意味着什么。寒风中那屏息待发的剑匣已紧固到结冰的程度,还有那淡淡的血腥味儿……连易水河畔的瞎子也预感到了什么。

你信心十足,可这是对死亡的信心,更是对人格、对诺言、对友谊的信心。

再没有什么值得犹豫和留恋吗? 比如青春,比如江湖,比如故乡桃花和爱情……

与高渐离的唱和是你一生最大的安慰,也是你最当之无愧的荣誉。他的绝唱其实只奏给你一人听。其他人全是聋子。琴弦里埋藏着你们的秘密,只有死士间才敢问津的秘密。遗嘱和友谊,这一刻他全部给了你。如果你折败,他将是第二个用才华去死的人。

你凄怜地一笑,谢谢你,好兄弟!记住我们的相约!我在九泉之下,迎候你。

是时候了,是誓言启动的时候了。你握紧剑柄,手掌结满霜花。夕阳西下,缟绫飞卷,你修长的身影像一脉苇叶在风中远去……朝那个预先埋伏好的结局逼近。

黄土、皑雪、白草……从易水河到咸阳宫,每一寸都写满了乡愁和忧郁,那种无人能代的横空出世的孤独,那种“我不去,谁去?”的剑客的自豪。

那是一个怎样漆黑的时刻,漆黑中的你后来什么也看不见了……一声訇响,石破天惊的一声訇响。接着便是身躯重重摔地的沉闷。

死士。他的荣誉就是死。没有不死的死士。除了死亡,还有世人的感动和钦佩。那长剑已变成一柄人格的尺子,你的血只会使青铜再添一份英雄的光辉。

一个凭失败而成功的人,你是第一个。

一个以承诺换生命的人,你是第一个。

你让“荆轲”这两个普通的汉字,成为一个万世流芳的美学碑名!

那天,西安城飘起了雪,站在荒无一人的城梁之上,我寂寞地走了几公里。

我寂寞地想,两千年前的那一天,是否也像这样飘着雪?那个叫荆轲的青年是否也从这个方向进了城?

我想起诗人一句话:“我将穿越,但永远不能抵达!”

而我,和你们一样——

也永远到不了咸阳。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跳跃的思维、蒙太奇的镜头和意识流的手法,史诗般地再现了荆轲悲壮的形象,营造了一种强烈的悲剧氛围。

B.作者在叙事中不断变换角度,三种人称相互转换,以极大的幅度变换着时空,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C.作者不追求细致入微的历史场景和细节的描绘,而是以极强的主观感情为线索,浸染着极强的主观感情色彩。

D.文章虽是散文,但作者再现荆轲形象的语言又有着诗化的美丽,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这样的语言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2.“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从文中划线的句子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荆轲悲壮的形象,易水亦为壮士哀,西风也为英雄悲。《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此意境颇为相似。

3.高渐离无疑是荆轲最好的朋友,他用手中的筑在易水边上击奏出最悲怆动听的送别曲,《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再现了两人诀别时的唱和。

4.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王开岭在漉漉雪雨之中,在去西安的路上,面对函谷关外那恣肆的黄川土壑,他说“除了彻骨的凉意和内心咝咝的痛,什么也说不出”,作者真的这么什么也说不出吗?为什么这么写?

 

1.B 2. 风萧萧易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 4.①作者并不是真的什么也说不出,而是对荆轲义无反顾赴死的壮举深深的敬佩与痛惜。②荆轲咸阳刺秦最终以失败和付出生命的代价告终,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他对死亡的无所畏惧,对自身人格的尊重,对诺言与友谊的信心永远值得我们敬佩,也更因为如此,更让作者对于他的牺牲又难掩痛楚。 【解析】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B项,“以极大的幅度变换着时空,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错误,在叙述荆轲之事时并未变换时空。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理解与课内背诵内容的识记。注意掌握课内默写内容,理解其含义,填入正确的语句。 从“萧萧”“风”“寒波”等词,可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句。 3.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理解与课内背诵内容的识记。注意掌握课内默写内容,理解其含义,填入正确的语句。 “用手中的筑在易水边上击奏出最悲怆动听的送别曲”和“两人诀别时的唱和”,提示我们应该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一句。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要结合作品的主题分析。 所谓“说不出”,实际上是内心想说的太多或情感太厚重而说不出;作者对荆轲充满“深爱”,对他易水送别的“朝那个预先埋伏好的结局逼近”的行为充满敬佩,但对注定的结局又充满痛惜。从“一个凭失败而成功的人,你是第一个”“一个以承诺换生命的人,你是第一个”的评价中,可见作者对他履行承诺,重视友谊的人格的敬佩,正因为他是个值得敬佩的人,因此才更令作者为他的最终结局而惋惜悲痛,以至于“说不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节选,回答问题。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A.排比  夸张  反复 B.对比  反复  拟人

C.反复  排比  对比 D.借代  对比  排比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若郑而有益于君            ②越国以鄙,君知其难也          ③顷之未发,太子

缒而出                    ⑤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也        ⑥使使以大王

⑦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⑧秦兵旦暮渡易水                  ⑨粪土当年万户侯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⑦⑨ D.④⑧⑨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壮也,犹不如人   ②今太子迟,请辞决矣   ③邻厚,君之薄也    ④使工以药淬

⑤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⑥愿大王少假借         ⑦因人力而敝之      ⑧夫晋,何厌

⑨微夫人力不及此

A.①③⑤/②④⑨/⑥⑦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⑧/⑦⑨

C.①⑦⑨/②③⑤⑧/④⑥ D.①⑦⑨/②③④/⑤⑥/⑧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小信未孚,神弗

C.斗折行,明灭可见 D.刺寡人之过者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大致相同的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夫人之力不及此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